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4-09-29从蓉
作者简介:从蓉(1980-),女,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高级政工师,讲师,天津
300384
*本文为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资助课题“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批准号2012FDY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却未得到足够重视,缺乏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新形势下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载体,努力培养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积极建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4)030095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而当今世界变化万千,各种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交锋频繁,人们传统的意识形态受到冲击,一些人存在腐化、堕落、低级趣味的思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1]。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发生着巨大变化,他们的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遭受着巨大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网络社会化的大背景下,不断探寻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方法,优化信息资源,以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现状(一)问题分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态,它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阵地、注入了新内容,另一方面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阶段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如基础理论研究滞后、技术应用不够有效、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性不足等一些突出问题[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被逐渐“边缘化”,且主客体分离、教育措施倒挂、教育过程简化、途径单一[3]。宋元林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主体性、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分析,发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虚拟实践平台不大、教育内容与形式不丰富且主体力量不强劲[4]。
(二)实证研究
全面了解和把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易鹏等通过采用横断面大样本随机抽样,以16所高校的182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需求、单项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与建议[5]。郗芙蓉和白嘉菀以陕西科技大学在校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其对网络信息的认同度以及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并以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6]。
(三)效果评价
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效果进行评价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改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姜晓丽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提出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7]。唐亚阳等提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各个教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有力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深刻把握各个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如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互主体性特征,教育内容传播过程中的技术性特征,教育环境所具有的耗散结构特征,教育方法所具有的连续统特征等[8]。
(四)方法创新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调整对策来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李方裕和杨霞从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角度提出加强网络政治教育的对策,如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立教学科研机构网站、建立其他专题性网站等[9]。刘显忠和代金提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结合构建和谐校园实际,通过在网络虚拟群体、网络舆情监控、网络手段与传统手段结合以及网络心理咨询与教育四个方面寻求突破,以此来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进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化[10]。李琳则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立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立足于网络技术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建立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11]。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但由于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网络传播的不可控性以及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带来的诸多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多方面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面临的挑战
当前,“90后”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主要群体,他们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成长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特定的时代背景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思维和处事方式。“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他们个性独立,追求平等自由,乐于表达特立独行的观点;他们富有批判和创新精神,勇于接受挑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网络世界是虚幻的,网络资源又是丰富的,大学生获取网络资源的途径相当便捷。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他们在接受网络信息的过程中缺乏思考和消化,容易在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中迷失方向,从而造成意识形态的模糊和价值取向的扭曲。如果缺乏及时的教育引导,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将会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道德和法律素养以及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能否与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相适应,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首先,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指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各类网络热点问题,使之树立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其次,教育工作者还肩负着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的时代重任,他们必须提升自身的法律道德素养,准确把握网络道德标准,方能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最后,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习先进的互联网操作和使用技能,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才能不断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求,其教育观念和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般是“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者对不良的言论和思潮往往采取“封”和“堵”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相对枯燥和僵化,其教育效果无法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互联网的交互式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单向性、强制性教育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互联网的特点进行创新,要由传统的“封”和“堵”的方式转变为现代的“疏”和“导”的方式。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现代化,把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和渗透到每一个传统的教育途径和环节中去,建立一种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自2004年中共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以及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相比,面向大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制定及具体方案实施推进的速度相对滞后。很多高校并没有就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刻认识,往往只把工作重心放在消除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二是没有站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问题。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大学生自主选择性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影响,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尚未真正意识到这一问题,依旧只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并没有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缺乏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然而,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的教育载体,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校园网站较多,但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较少;已建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网页,但内容更新不及时;有学生建立的网站也有校方建立的网站,但管理不规范。最主要的问题是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较少,教育方法还停留于传统的工作模式,没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载体。
(三)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一批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但是高校中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大多数并不具有专业的网络技术背景,不能借助网络载体高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薄弱,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墨守成规、难以突破;其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缺乏深入的思考,在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计算机专业技术相对偏低,不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因此,新时期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联网在丰富和方便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不良诱惑,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主动学习和运用网络新技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从规划上,高校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牢固确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从思想上,各高校党委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采取强有力措施,必须使相应的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保证校园网络在引领社会思潮、甄别价值观念、弘扬党的思想、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其优势和高效性;从行动上,高校要随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改进工作计划,重点关注网络舆情最新动态,建立合理的分析与反馈机制。高校学生工作部以及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应该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入手,就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展开针对性调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工作实施方案。
(二)着力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载体
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必须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载体,从创新实施载体形式、优化实施载体内容以及加强实施载体监管三个方面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
创新实施载体形式。高校学生工作部在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重点关注校园主页、相关新闻网站及学生论坛建设,并结合各高校校园文化特色,以教育、服务和管理作为学生工作立足点积极推动互动交流平台建设。此外,还应加强学生工作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以及一线辅导员的官方博客、微博系统建设。通过这些指导性、服务性和交互性较强的创新型多维网络体系建设措施,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优化实施载体内容。加强校园网站的服务性功能建设,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开设如学生入学指南、勤工助学通道、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咨询与指导等网络专栏。整合校报、广播站等媒体,搭建校园网络多维立体平台,通过新闻专题、话题言论栏目等设置有吸引力、有意义的话题,把学生的关注点引领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激发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实施载体监管。一要树立网络监控意识,防止不良信息肆意传播;二要建立信息监控和管理制度,配置专门人员进行网络信息的管理,确保网上信息健康安全;三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同时可以设立网络IP地址登记制度,减少学生不良上网行为的发生。
(三)努力培养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
新形势下,应努力培养一支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适应网络时代需求的思想教育人才队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以灵活创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高校要倡导辅导员队伍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网络技术纯熟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形成能够开展舆情监控、舆情分析、舆情疏导的人才队伍梯队,使这支队伍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互联网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其次,高校要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技术培训、网络技能提升、网络文化传播、网络舆情监控等方面的系列培训,不断培养、优化和充实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最后,借助学生骨干的力量,培养一支网络素养高的学生骨干队伍,及时监控学生网络舆情,并利用校园BBS论坛、微博、QQ等网络互动工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四)积极建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馈机制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除了要强化意识、健全载体、加强队伍建设外,还必须构建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馈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应依托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实施者和被实施者。实施者一般由学校党委宣传部门以及学生工作部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被实施者则是高校的大学生。高校可以本着全面、科学、民主、公开的原则,定期组织部分实施者和被实施者召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会,一方面可以加强二者之间的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对现行条件下实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案的实施效果、实施瓶颈以及改进措施提出意见。针对反馈意见,学校党委宣传部以及学生工作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可以据此形成书面评估报告,作为高校领导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王伟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1008.
[2]杨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12).
[3]周庠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学术论坛,2006,(7).
[4]宋元林.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状及其有效运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7).
[5]易鹏,李荣华,徐晓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
[6]郗芙蓉,白嘉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人才,2010,(11).
[7]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6).
[8]唐亚阳,杨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2012,(1).
[9]李方裕,杨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11,(8).
[10]刘显忠,代金.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探索,2009,(1).
[11]李琳.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