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疗效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09-29彭朝阳山付彦李宇飞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影响因素

彭朝阳+山付彦+李宇飞

【摘要】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总结影响其作用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150例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换药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和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末次生活质量评分、住院天数、日引流量、换药次数、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创面情况、VSD负压值、清创情况为影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临床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预后满意。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腹部创伤; 感染创面; 临床效果; 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各种高能量损伤造成的腹部创伤越来越多,往往会造成肌肉、肌腱、血管神经等软组织损伤,且伴有严重感染。在治疗上传统的方法是常规换药,待肉芽组织生长丰满后缝合或植皮,而创面较大者则待肉芽组织填充尚可后行皮瓣转移术以消灭创面。但这种方法住院时间长,患者痛苦大,且可能存在医院交叉感染、皮瓣坏死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而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逐步发展,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VSD)技术在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上有显著的临床效果[1],患者不仅痛苦小,创面预后好,且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150例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两组均为75例。对照组男61例,女1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4岁,平均(34.6±4.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1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8例,其他伤24例;皮肤缺损最大面积42 cm×34 cm,最小面积3 cm×10 cm。观察组男60例,女1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6岁,平均(35.1±4.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3例,高处坠落伤14例,重物砸伤6例,其他伤22例;皮肤缺损最大面积44 cm×35 cm,最小面积4 cm×9 cm。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年龄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和抗生素等治疗,换药依据患者的渗液情况为准,一般为每日换药1次,直至肉芽组织生长,对于感染创面予以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定期监测药敏和病原学情况,直至肉芽组织生长丰满后予以二期植皮或植皮术。观察组则予以封闭式负压吸引(VSD)技术,首先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脓液,修复受损的创面,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剪裁VSD材料,将泡沫置入创面且充分接触后间断缝合,引流封闭硅胶引流管,对引流管较多则采用三通头进行串联和引出皮肤,用酒精将创面及周围皮肤去除油脂后用纱布擦干,采用生物透性薄膜将创面密封。为了防止血块凝集堵塞管路,手术时先用中心负压将渗血吸净后维持引流,术后予以抗生素口服预防感染。1周后拆除,若创面为生长则继续应用,否则停止使用VSD。

1.3 观察指标 参考有关的标准进行评定:对住院天数、换药次数、VAS疼痛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患者有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为患者疼痛影响睡眠,尚能忍受,而7~10分则为患者疼痛显著难忍,影响食欲和睡眠),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在生活质量上的变化情况[2]。另外,总结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感染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并从年龄、合并症、负压值、清创情况等运用Logistic回归总结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在住院天数、日引流量等方面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在末次生活质量评分、住院天数、日引流量、换药次数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在VAS疼痛评分和创面愈合、感染控制等方面的情况比较 两组在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率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2.3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Logistic多因素情况分析 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糖尿病、创面情况、VSD负压值、清创情况为影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临床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各种高能量损伤造成的创面感染,创面缺损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很容易造成创面反复感染,皮肤迁延不愈,大量的渗出液很难通过常规的换药解除[3],且换药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对于创面较大者控制感染成为治疗上很棘手的问题。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是我国在近些年由国外引进的新技术,通过VSD材料对创面持续的负压引流,可在很大程度上清除创面组织间的渗出液,坏死液和细菌,对消除死腔、减轻局部组织水肿,降低组织间细菌感染,为肉芽组织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了机会[4]。且研究指出,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促使细胞发生变形从而有利于蛋白质和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促进细胞增殖[5]。文献[6]通过采用VSD技术治疗感染创面后得出,适当的负压可将多余细胞间质液体吸出,促使组织充盈度降低,减轻血管后负荷,促进毛细血管的循环和血流速度,对创面周围局部循环和血氧保和度的提高提供临床有效的机会。而文献[7]通过持续负压引流可促使炎性引流液及时引出,创面组织的水肿加速消退,在创面产生机械应力,促使修复的细胞增殖,肉芽组织生长明显。而报道[8]指出,VSD技术可使得创面组织的免疫蛋白酶活性增加,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增强,加速了创面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看出,采用VSD技术治疗腹部创面和感染创面后,不仅在生活质量评分、住院天数、日引流量、换药次数上显著得到改善,且在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率上也有明显提高。这和报道[9]的结果是一致的,这足以说明VSD技术在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上的临床效果是显著有效的。

而笔者对影响VSD技术效果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得出,糖尿病、创面情况、VSD负压值、清创情况是最明显的影响因素,而这也是在运用VSD技术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清创要彻底,必须将失活组织全部清除,确保创面无死腔,且对于创面特别大的区域,要选择合适的VSD敷料根据形状来剪裁,确保创面和创腔充分接触[10];且要避开血管和神经,且封闭式恒定负压吸引治疗需要保持密封有效负压状态,确保管腔通畅及VSD敷料潮湿,要将负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然这也结合患者的体重等综合考虑,一般在40~60 kPa左右。同时在持续负压期间,要注意观察引流情况和肢体末梢血运情况。而糖尿病是感染难以控制的危险因素,故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是影响临床效果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德谦,吴碧涛,蔡喜传,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8-19.

[2] 杨军林.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105-106.

[3] 陈校明,刘忠,唐新桥,等.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1425-1426.

[4] 陈大志,董松林,王富贵,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9,21(1):63-64.

[5] 桂剑英.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86-1587.

[6] 李超,宋丽君.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烧伤及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36-936.

[7] 李晓勇.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腹部创伤感染中治疗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75-7376.

[8] 陈嘉凯,潘晓华,张晓明,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90-191.

[9] 曹大勇,陈绍宗,汤苏阳,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0,8(2):264-265.

[10] 李秀娥,崔树廷.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值对创伤所致软组织创面愈合影响的试验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46-48.

(收稿日期:2014-03-24)

(本文编辑:陈丹云)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看出,采用VSD技术治疗腹部创面和感染创面后,不仅在生活质量评分、住院天数、日引流量、换药次数上显著得到改善,且在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率上也有明显提高。这和报道[9]的结果是一致的,这足以说明VSD技术在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上的临床效果是显著有效的。

而笔者对影响VSD技术效果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得出,糖尿病、创面情况、VSD负压值、清创情况是最明显的影响因素,而这也是在运用VSD技术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清创要彻底,必须将失活组织全部清除,确保创面无死腔,且对于创面特别大的区域,要选择合适的VSD敷料根据形状来剪裁,确保创面和创腔充分接触[10];且要避开血管和神经,且封闭式恒定负压吸引治疗需要保持密封有效负压状态,确保管腔通畅及VSD敷料潮湿,要将负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然这也结合患者的体重等综合考虑,一般在40~60 kPa左右。同时在持续负压期间,要注意观察引流情况和肢体末梢血运情况。而糖尿病是感染难以控制的危险因素,故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是影响临床效果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德谦,吴碧涛,蔡喜传,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8-19.

[2] 杨军林.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105-106.

[3] 陈校明,刘忠,唐新桥,等.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1425-1426.

[4] 陈大志,董松林,王富贵,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9,21(1):63-64.

[5] 桂剑英.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86-1587.

[6] 李超,宋丽君.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烧伤及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36-936.

[7] 李晓勇.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腹部创伤感染中治疗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75-7376.

[8] 陈嘉凯,潘晓华,张晓明,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90-191.

[9] 曹大勇,陈绍宗,汤苏阳,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0,8(2):264-265.

[10] 李秀娥,崔树廷.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值对创伤所致软组织创面愈合影响的试验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46-48.

(收稿日期:2014-03-24)

(本文编辑:陈丹云)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看出,采用VSD技术治疗腹部创面和感染创面后,不仅在生活质量评分、住院天数、日引流量、换药次数上显著得到改善,且在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率上也有明显提高。这和报道[9]的结果是一致的,这足以说明VSD技术在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上的临床效果是显著有效的。

而笔者对影响VSD技术效果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后得出,糖尿病、创面情况、VSD负压值、清创情况是最明显的影响因素,而这也是在运用VSD技术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清创要彻底,必须将失活组织全部清除,确保创面无死腔,且对于创面特别大的区域,要选择合适的VSD敷料根据形状来剪裁,确保创面和创腔充分接触[10];且要避开血管和神经,且封闭式恒定负压吸引治疗需要保持密封有效负压状态,确保管腔通畅及VSD敷料潮湿,要将负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然这也结合患者的体重等综合考虑,一般在40~60 kPa左右。同时在持续负压期间,要注意观察引流情况和肢体末梢血运情况。而糖尿病是感染难以控制的危险因素,故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是影响临床效果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德谦,吴碧涛,蔡喜传,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8-19.

[2] 杨军林.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105-106.

[3] 陈校明,刘忠,唐新桥,等.封闭式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1425-1426.

[4] 陈大志,董松林,王富贵,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9,21(1):63-64.

[5] 桂剑英.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86-1587.

[6] 李超,宋丽君.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烧伤及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36-936.

[7] 李晓勇.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腹部创伤感染中治疗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75-7376.

[8] 陈嘉凯,潘晓华,张晓明,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90-191.

[9] 曹大勇,陈绍宗,汤苏阳,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10,8(2):264-265.

[10] 李秀娥,崔树廷.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值对创伤所致软组织创面愈合影响的试验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46-48.

(收稿日期:2014-03-24)

(本文编辑:陈丹云)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影响因素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