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网何以网住了自己

2014-09-28乐成

中华儿女 2014年18期
关键词:义利

乐成

2014年9月3日,上海市公安局侦破了一起特大新闻敲诈案件,涉案的21世纪网主编和相关管理、采编、经营人员,及上海润言、深圳鑫麒麟两家公关公司的负责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据初步调查,此案涉及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的数十家企业,涉案金额超过十亿元。

此案一出,舆论哗然。从警方公布的资料看,此案中的涉案人员几乎全都是拥有相当学历和专业水平的传媒精英。而其曾所服务的媒体,在业界也有着崇高的地位。此番被抓,不禁让人疑惑:“卿本佳网,奈何作茧自缚?”

毫无疑问,案件的根源是义利之倒置。但义利倒置于一家财经新媒体的根源又是什么?笔者以为媒体之义有大小之分,小义在于传媒品质与传播价值的实现,大义则与一个时代受众整体的命运紧紧相连。

83年前的9月,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邹韬奋接连在他主编的《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号召全国未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共同奋斗,共同制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并以实际行动为十九路军等爱国志士筹集资金奔走呼喊。在当局还犹豫未决之时,《生活》周刊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成为以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内容的舆论阵地。对此邹韬奋解释自己的初衷:“记者所始终认为绝对不容侵犯的在言论上的独立精神”。并说,“倘须屈伏于干涉言论的附带条件,无论出于何种方式,记者为自己人格计,为本报格计,都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83年后的9月,“报格”一词或许已落满灰土、鲜为人知,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拥有1.3亿股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财经传媒立场的公正、管理的高度自律与守法事关亿万人的家业兴衰与社会价值判断,难道不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媒体“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将之奉为新世纪的“报格”与“网格”吗?由此推知,今天的“新闻敲诈”便如当年的“投降卖国”,是媒体核心价值观长期被漠视和扭曲的恶果。

何以至此?中国传媒领域法治建设滞后,职业伦理根基不牢。除少数媒体早已丧失道德底线,唯财是举,还有相当一部分媒体陷于品格分裂:一方面鼓励进行鞭挞时弊的调查性报道,另一方面又对利益交换半推半就,在新闻理想的实践和现实的物质利益之间,做着娴熟而麻木的权衡。

由此可见,中国媒体界当前正面临着“转型”与“突围”决不只是经营规模与营销手段上的“转”和“突”,更是在高度关联、渐趋扁平化社会环境中道德与法制规范的重建。这种重建既基于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日常工作中的规矩尺度的更新,又立足于传媒行业立法、执法理念与手段的与时俱进。

正如本案的犯罪嫌疑人之一、21世纪网总裁刘某在接受警方的问讯时曾不无感慨地说,“媒体作为一种公权力,如果使用它的人心怀不轨,造成的危害将无法想象。长此以往,我们不仅不会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反而会成为价值的毁灭者。”生存或是毁灭,全在一念之间。

当下媒体界正面临新媒体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中央也提出要建立几家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新媒体集团,依笔者之见,媒体核心价值观之培养与督行实为破除利益之网的关键。

责任编辑 骆瀚

猜你喜欢

义利
北京义利经典味道百年情
面包老炮儿
义利之辨与“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儒家传统“义利”观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儒家传统“义利”观在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孟子的道德智慧
《三元记》民俗文化探析
谷文昌践行君子修养观探析
现代企业管理的“义利”之道
儒家公私理念与治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