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贷前、贷中和贷后的信息不完全分析

2014-09-28梁尤琦

2014年22期
关键词:贷后

梁尤琦

摘要:由于信息非对称被为分事前的和事后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就信贷风险管理而言,事前的信息获取与申请人的甄选、事中的监控及事后的努力追踪,只有这三方面紧密协同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银行与企业处于不同地位,企业对自身经济状况、战略远景及自身努力程度等的了解都比银行更为清楚。而银行却对企业的这些并不完全了解,实际上也难以完全了解。

关键词:不完全信息;贷前;贷中;贷后

所谓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中的特种情况,即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具有更多的有关经济信息。例如,工人比雇主更清楚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厂商比消费者更了解自己产品的质量。需要指出的是,信息不对称不仅是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例如,保险公司就难以充分了解参加保险的自行车主是否谨慎小心地保管自己的车子,除非公司要派专人天天跟在每辆投保的自行车后面监视。如果真这样做,代价实在太大了。这样,自行车主的行为对保险公司来说就必然是一种不完全或者是不对称的信息。从信息存在的不同阶段来看:

贷前阶段。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有自己的商业秘密,这主要体现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盈利能力、经营管理现状、核心竞争优势、前景评估等方面。在这些信息方面,企业显然比银行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彼此之间存在着知识的非对称性问题。当企业准备向银行进行融资时,对企业融资不利的一些信息,企业就会主动去隐藏,以便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贷款,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目标。这些被隐藏的信息将成为企业的私人信息,不可能成为银行与企业的共同知识,事前的信息非对称也就形成。而银行要想获取这些私人信息,就必须通过各种渠道、采取相应措施去搜集、查询、购买等,这必然要付出高成本。反过来这也说明私人信息属于非有信息。正是由于非有信息的存在,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将承受比融资企业更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在表象上显然要大于所观察到的风险。在银行放贷与企业融资的关系中,银行的目标是企业能按期完整地还本付息,但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的,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很有可能会采取违背银行目标的行动,因此,对任何一家银行来说,做好贷前调查很关键,但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贷款的偿还都存在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前面“原始资本涉及民间借贷”以及“对外担保过多”案例就是最好的说明,如果银行人员在贷前做好调查,事先掌握借款人的潜在风险,并在贷审会中公开这一信息,那么银行就不会轻易发放这笔贷款,信贷风险也就得到有效防范。但由于调查的不彻底,银行并没有全面、真实、及时地掌握不利于银行的这些信息,最终产生了贷款风险。所以,贷前阶段是关键,将对任何一笔贷款发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认真对待。

贷中阶段。在企业融资中,银行尽管可以对资金流向通过受托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奖金按贷款用途支用,但当银行放款以后,贷款资金是否真的用于真实用途,贷款资金到达受托支付帐户后是否转移或回流到贷款企业帐户都不得而知,银行也很难真正准确、持久地把握资金的流向。融资企业在获得贷款之后,由于利益的驱使可能会不经银行同意而将贷款挪作他用,或出于投机心理将贷款投向风险更大的领域以赚取高利。一旦失败,则将风险转嫁给银行。在贷中环节,银行与企业之间会存在更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问题也会随着融资企业的逐利目标愈加不对称。由此看来,在贷款的具体用途上可能有更多不为他人所知的隐蔽行为,而这些行为往往很难为银行所清晰掌握,信息不对称的结果通常是将贷款风险转嫁给了银行。所以,在事中环节,关于贷款用途的信息非对称问题,是形成主观信贷风险的重要根源。

贷后阶段。当企业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为最大化降低贷款风险,往往可能会要求其通过抵押、质押或第三方担保等方式预防信贷风险。尽管有抵质押物或担保公司为贷款多添了一顶保护伞,但同样也存在关于信息的非对称问题,贷款主体仍会想方设法隐藏个人行为或知识,导致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融资企业用价值较低的资产在银行抵押,银行对抵押资产评估受信息不对称影响,评估较高。当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后,银行用对抵押的进行处置时,由于当初过高评估了资产,拍卖或处置的价值较低,不能冲抵贷款资金缺口。二是融资企业在银行贷款时抵押的资产一开始就已将资产出售给了另外的买主,买主或许早已将资产处理或运走。当银行因贷款不能清偿而行使追索权时,抵押资产已不复存在,如上述案例中闵某不良贷款案就是最好的证明。三是银行和企业关于第三方担人存在着知识的不对称性。由于企业对所提供的第三方担保人的情况有更为准确的了解,选用资信水平较差的企业作为担保人,而银行并不确切知晓。当借款企业不能清偿债务时,其担保人都已破产,使银行贷款损失无法追偿。

因此,做好贷前、貸中和贷后的信息分析是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流程。(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孔艳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孙绍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10-10

[3]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6-109

[4]刘华,邓启峰.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化解机制.[J]《中国城市经济》-2006-05-30

[5]曹璟.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保险契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03-07

[6]张晓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宁夏大学

猜你喜欢

贷后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能力建设措施和方法
住房公积金贷款贷后管理探讨
基层银行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管控建议
做好贷后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舒兰农商行 陆续出台两款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抚松农发行开展贷后管理年活动
关于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论岗位分离机制在贷后管理中的应用
福建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体系的思考与改进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