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占领华尔街”谈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

2014-09-28何坤山

2014年22期
关键词:资本积累资本论

何坤山

摘要:运用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指出资本主义陷入资本积累困境,要破除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曲解,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历史趋势。

关键词:资本论;资本积累; 国际金融危机;占领华尔街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科学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为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必然”)。2008年9月以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台为标志,西方发达国家更是陷入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2011年9月17日开始更是爆发了举世皆知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那么,我们如何解读这些现象,以期正确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历史趋势。

一、资本主义陷入资本积累困境

持续的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张的主要力量。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剥削中国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世界上主要是通过基于不平等交换的世界贸易体系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的国际生产体系和美元霸权为核心的非等价的国际金融体系,从而来实现剩余价值转移,转移的方式是从边缘到中心。但金融占主导的全球化积累的系统是不可持续的,并最终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和“积累悖论”,引发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并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

(一)金融化和“去工业化”导致“华尔街”与普通民众严重对立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家把投资重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金融领域。金融资本扩张,使得金融公司利润所占份额提高到史无前例。资本主义体系越来越依赖于投机,金融化造成的非生产性投资积累了大量的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一旦泡沫破裂,整个资本主义链条就容易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从金融领域波及到实体经济,从经济领域影响到社会领域,从生产方式影响到生活方式。

随着制造业利润紧缩,金融化步伐加快,也加剧了“华尔街”和普通民众的直接对立,一方面是领取天价薪酬的银行高管,一方面是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失去工作的蓝领工人。在2011年9月17日开始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示威者喊出“资本主义就和有组织的犯罪一样!”等口号,表达了对这种状况的愤慨,整个运动发展成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反资本主义运动。

(二)不合理的世界生产体系、贸易体系、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南北对立”,“剥夺性积累”不可持续

资本积累的世界中,主要实现了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不平等的交换和不公平的金融秩序。目前,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形式的变化,工业模式并没有改变“核心-边缘”;第二是发达国家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和发达的金融市场这种途径来掌握国际经济规则,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制定的权力;三是通过美元霸权的发达金融体系来获取巨大的财富。

发达国家利用从落后国家榨取的大量利润,让本国工人阶级有了较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是,从长期来看,发达国家既想通过“地域分离”降低劳动力成本,又想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的买主、扩大资本积累的做法是相互矛盾的。实际上,发达国家通过这些手段促进资本积累,无法长期持续。

1.全球剥削的财富分布非常不均匀,总是导致需求不足。获得的发展中国家财富的分配得很少,消费力不足,只有发达国家人们真正享受现代文明的成就。在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下,尽管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进的发展中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但大多数工人仍然被困在疲软的消费当中,。再加上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疲软,有效需求不足的現象在全球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2.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导致制造业的投资不足,“首都附近,远离工业”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此外,发达国家活跃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国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利润继续下降,导致严重的后果:一方面,流动性过剩,过剩的资金追逐房地产、金融资产和大宗商品、资产泡沫;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投资不足,威胁到全球经济复苏。

二、破除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曲解

有的同志对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存在二重曲解,我们必须及时破除。

(一)破除混淆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和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即“危机”就意味着“灭亡”的理解

一提到“危机”,很多人往往将它与“灭亡”联系起来,实际上这是曲解。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暂时性”时,马克思并不是从狭隘的阶级偏见出发来“预言”经济危机在某一具体时空的“爆发”。与此相反,在马克思经济学视域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机制和某种特殊的存在形式。

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种“平衡”手段。

2.经济危机是供求矛盾发展到一定时间点的产物,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

3.马克思对经济危机必然性解读的另一重要理论支点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二)破除把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跟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生存与发展割裂或对立的理解,即“危机”就意味着发展“停滞”的观点

经济危机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体系“崩溃”,它代表一种调节机制,作用在于保持一种平衡,并使进一步增长成为可能。经济危机必然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的认识,是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另一种曲解。

1.要科学解读“矛盾的命题”,即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资本主义生产“必然的趋势”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这是马克思在分析相对剩余价值形成时提出的重要命题,即必要劳动时间是创造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价值,就必须提高生产这些生活资料以及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有关部门的劳动生产力。

2.资本因无限度地追求自身增殖而必然地造成的生产比例的失调或生产过剩和危机。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自律性和普遍性。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总趋势。

三、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历史趋势

(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有所缓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生命力

在生产力发展、生产社会化要求的迫使及防止被革命阶级推翻的警示等情况下,在其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经济社会运行管理机制作了调节与调整,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某些做法,其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在经济基础及自然环境较好的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在新科技革命的作用下,以及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掠夺与剥削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生命力。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调整和发展,改变不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

任何事物,不论其发展的具体进程如何,最终都不可能摆脱客观规律;任何规律都是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逐渐地和越来越深刻地发挥作用,并最终指向历史结局的。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本质(剥削剩余价值) 、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不会消失。当然,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

四、西方资本主义困境对我们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那么,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困境,对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有哪些启示呢?

(1)道路被我们看到优势,坚持自信之路

促进改革开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形结果证明自己,证明有效性的科学,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包括西方的人,我们应该对自己更自信。

(2)看到我们的理论优势,坚持理论的信心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我们,一个好的国家,避免出现问题,必须有效的坚持的一套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否则会走很长的路。根据中国的实际发展与时俱进,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有效的理论指导。这是我们的优势,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坚持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3)看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坚持制度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一再显示,最大限度地适应当代中国现实,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特别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效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信息化和多极化的复杂性。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困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有理由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信心。

科学认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深入研究并准确地把握好这个问题,对服務我国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可以通过资本积累理论更加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更加坚定“三个自信”。(作者单位: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张燕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资本积累理论引发的深层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5).

[2]庞仁芝.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论、历史和趋势[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5)

[3]赵海月,闫薇.破除对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二重曲解[J].阅江学刊,2012(2).

[4]杨利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论、历史和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0(15).

[5]刘晓明.对西方资本主义困境的观察与思考[N].人民日报,2013-4-12.

猜你喜欢

资本积累资本论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社会抚养比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
中国金融发展与TFP关联关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