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顺普定马官屯堡花灯音乐的流变及创新

2014-09-28媛袁仁钢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屯堡安顺花灯

刘 媛袁仁钢

(1.贵州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1;2.安顺学院 艺术学院,贵州·安顺 561000)

引言

屯堡花灯戏,愿意指的是屯堡地区以玩灯为主兼有小戏演出的一种民间文化娱乐形式,俗称“灯夹戏”。因此,屯堡花灯中的花灯意义特别重大。首先,各式各样悬挂的灯(如:排灯、龙灯、凤灯、走马灯、八卦灯等)花样百出,充分体现出屯堡花灯制作上的精湛技艺;其次,花灯的摆放也有各种不同的讲究,并且在各式各样的灯上还布置上各种不同的灯谜,给花灯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屯堡花灯中最古老传统的要算“灯夹戏”,所谓“灯夹戏”就是演出时以灯为铺垫,在花样繁多的花灯映衬下的小舞台上进行。“灯夹戏”的人物由传说中的“唐二”(丑角)和男扮女装的“幺妹”(旦角)两个角色完成。传说剧中“唐二”角色的来历是由民间传说中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给在宫廷中喜欢花灯但又不能出宫观赏的母亲能在宫内观赏花灯而亲自上场表演而产生的,唐太宗李世民排行老二,所以俗称“唐二”。“幺妹”的角色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只能由李世民的大臣们根据剧情的不同以男扮女装的方式来完成。剧情内容只有围绕男欢女爱这个主题来进行,以娱人的方式为主,一直沿袭下来。

屯堡花灯在江南特色与安顺地方元素近六百年的交融中,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始传统的屯堡花灯无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现在屯堡花灯在形式上出现了男女戏、3—5人戏及群体戏,可谓形式不限。在内容上涉及到屯堡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山川草木、鸟兽鱼虫、人情世故、情爱悲欢、时政经济等)。普定马官在这方面不但对屯堡花灯进行挖掘整理,还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本文以普定马官交融性较强的花灯演出,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花灯进行浅析,达到对屯堡花灯音乐流变及创新的了解。

一、挖掘整理

安顺东西营屯堡区域现在还流行着一些原始传统的花灯小戏,剧中语言诙谐、幽默、机智、娱人、回味深长,音乐独具地方音乐元素的特点。其倍受欢迎的小戏要数《梳油头》和《踩倒妹小脚》。《梳油头》讲述的是:姑娘在家精心梳妆打扮,企盼情郎前来带自己出去幽会的复杂心理过程。

《踩倒妹小脚》是安顺西营屯堡个性特色写照,传说东营屯堡的妇女是以生产劳动为主体的大脚妇女(武),而西营屯堡妇女是以手工为主体的小脚妇女(文)。该剧情讲述的是西营屯堡相爱的情哥来到情妹家相会,故意要踩情妹小脚生动的情爱场面。

歌词是这样写到的:郎在外面把手招嘛,呀,奴的哥吔哥,呀,哥的妹吔妹。妹在家中是呀子呀是绣荷包。快点滚开去,好个丑吔脚。偏要挨垅来,好个旦吔脚。金梭银梭是牛郎二子梭呀,哎呀奴的哥呀,不要啰嗦。恰垅恰垅踩倒妹小脚。依呀哟依哟是,情合意也合。打扮娇妻呀荷喂吔,赛过娇吔娥。

二、传承

马官屯堡花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式上逐渐在“灯夹戏”中将旦角改为女性演出,虽然失去了男扮女装的滑稽与嬉戏,而女性的旦角演出却拓宽了演出空间,使演出效果焕然一新,内容上也从单纯的打情骂俏融入了现代爱情元素。

《李花渡口表真情》是马官屯堡2006年参加贵州省首届花灯大赛的作品,故事讲述的是秋妹(旦角)家嫌春哥(丑角)家穷,不让秋妹嫁春哥,秋妹外出打工,回家发展偶遇摆渡郎春哥的场景。此剧反映的是新时代的爱情故事,在语言上仍然延续机智幽默的成分。五段音乐随场景的深入而呈现,曲一是男主角抒情的夜郎湖上放歌,曲二是男女见面的思情述说对唱,曲三是男女对不堪往事的回忆,曲四是两人重新燃起爱情的畅想,曲五是抒发两人对未来的向往。此花灯小曲表现的是一男一女舞台上的歌舞表演形式。

例:

三、发展

在马官屯堡花灯的发展过程中目前已涌现出了较多的优秀剧目,这些剧目在形式上已形成了以3—5人不等共同演出的模式,基本形成了独立小型剧本戏的雏形,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内容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反映的故事情节包罗万象。

《夫妻灯王》是马官屯堡2010年参加多彩贵州花灯剧总决赛的作品。故事讲述的是同为民间花灯王的丈夫姚春华在竞选村艺术团团长时被妻子和自己的徒弟设计谋最终输给了妻子卢晓琴的场景。此剧目构思灵巧、语言俏皮、用家庭内部的有益相争的方法进行,沿袭、发展和丰富了屯堡花灯的特点。此剧目最后的音乐唱段选用了合唱的形式,突出了花灯音乐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性。

例:

《暖冬》是普定马关由四人同演的花灯小戏,故事讲述的是世界金融风暴使在外打工的蒋志强提前返乡看到家乡翻天覆地大变化,决心在家乡发展的故事。此剧既有男女独唱,又有男女对唱。上曲是花灯小戏《暖冬》的主题曲,也是终场曲,由众人齐唱完成,颇具新意。此剧发表在《贵州剧作》2008年第四期,充分显现花灯的发展性。

四、创新

马官屯堡花灯音乐的创新,形式上以男女群体手持扇帕边歌边舞为主要特点,内容上以歌唱党的好政策、歌颂家乡新变化、歌颂社会和谐等方方面面与时俱进的全新内容。场面喜庆,音乐热情奔放,身在其中,仿佛融入欢乐的海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普定马关花灯音乐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其特点归纳如下:1.花灯音乐在调式调性上绝大部分由徵调式和商调式完成,也有少部分用羽调式和宫调式来完成的实例,角调式却极为少见。2.屯堡花灯音乐的旋律流畅,因此在布局上级进、小跳较多,并且多围绕商音和徵音进行。在六七十年代,安顺著名音乐家张启贤先生创作的著名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巧妙地运用了花灯音乐元素中的商音和徵音组合,结合地方苗族音乐素材,写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典作品,一直深受地方人民的喜爱,传唱至今,给创作者们提供了运用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依据,拓宽了创作者们的创作思路和视野。3.屯堡花灯音乐旋律的节奏较稳定,具备较强的舞蹈性元素,再结合小跳的呈现,特别是倚音的巧妙运用,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花灯都能把花灯中的“跳”字彰显得淋漓尽致,特点十分突出和独具个性。4.屯堡花灯音乐的结构常常以不规则的一段式呈现(也有其他结构的形式少量出现),结合诙谐、幽默、机智及与时俱进的对白与歌词,常常能把演出场面烘托得欢快和热烈,充分体现了闹花灯“闹”的场面。5.屯堡花灯音乐中“衬”字的用法极富特点和个性,它的衬字常常有独立使用和连续使用两种用法,这种衬字在花灯曲调中的使用方法,充分彰显了屯堡花灯极富个性的“闹”和“跳”的氛围,其特点十分突出。6.屯堡花灯音乐中的歌词经常不时使用地方土语、谚语等,使其在表演中显得生动、诙谐、幽默,并具地方特色元素。

结语

自2001年马官镇成功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花灯艺术节之后,经过多年,马官花灯在挖掘、传承的基础上,经花灯爱好者姚明宽先生,花灯传承人蒋文武、卢晓华、姚华等的共同努力下,收集整理了200余首自编和传统花灯调,为马官花灯音乐的繁荣和进一步发展、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贵州花灯剧团,贵州省群众艺术馆·贵州花灯选集[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6).

[2] 俞家尧,帅学剑,刘涛志.屯堡文化研究与开发[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4).

[3] 翁家烈.夜郎故地上的古汉族群落——屯堡文化[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2,(8).

[4] 孙兆霞.屯堡乡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

[5] 贵州屯堡研究会,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学术视野下的屯堡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出版集团公司,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6).

猜你喜欢

屯堡安顺花灯
屯堡印象
看花灯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挂花灯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做花灯
闹花灯
寻味贵州——安顺
屯堡人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