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与见识

2014-09-27游宇明

唯实 2014年9期
关键词:渊博伽利略比萨

游宇明

人到中年,思想里多少有点“好古”的成分,读历史也就成了一种当然的选择。在我的感觉里,历史书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有知识的,一是有见识的。知识型历史书充满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可作茶余饭后的消遣;见识型历史书除了渊博的知识外,还可以带你反思历史、理解现实,让你的眼光变得锐利、思想变得深邃。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中所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见识是见闻、知识。我觉得这样的解释比较牵强。在我看来,所谓知识,应该是我们在阅读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以及接触实际生活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所谓见识,是我们在对以上获得的知识加工的基础上产生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见识必须立足于知识之上,但它不等同于知识,它是一种知识加智慧的产物,比知识更带主观性、能动性。

一个人拥有渊博的知识值得别人羡慕。获取书本知识需要广泛的阅读,获取社会知识需要置身于现实的生活,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花时间、精力。一个人拥有卓越的见识值得我们尊敬。书要看什么人去读、生活要看什么人去经历,有些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在生活中吃尽了百般苦头,但他既不能甄别知识,也无法反思生活,他们有知识没见识;有的人也许知识并不那么多,社会经验也未必比他人丰富,但他总是带着疑问读书,带着审视的眼光走进生活,他是有见识的。

跟一位同在大学里任教的朋友聊天,谈到现在的学术讲座,我们两人都经历过由热衷到冷淡的过程。朋友说,现在的学术讲座越来越缺少学术含量;我说,如今的学者最缺乏的是真正的见识。有的学者国字号的名头几十个,一场讲座做下来,给人的印象就是给我们早已习惯的那些知识找个新的包装,对人、对事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没有哪句话能让你怦然心动。

一个人的知识要转化为见识,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打掉大脑的各种围墙。我们当然要读书,当然要实践,当然不要自以为是,但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感觉。你认为某个东西是对的,你就说它对;感觉它是错的,就要勇敢地说它错。遇事遇物过了心,你的见识就会像原野上的春草一样越长越多。

人的智商、所受教育、社会阅历不同,对事物认识的准确度、深度肯定会有相异之处,这就使一些人赢得了权威的位置。对待权威,我们首先要看他的见解对不对,而不要看他的名头有多大、威望有多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权威至极,他曾经断言:一磅重与五磅重的球自高处下坠,后者速率比前者快五倍,别人对此结论视若神祇,但意大利比萨大学的数学物理学教授伽利略却敢于怀疑,他认为空气阻力相同,即使物体重量不同,它们下坠的速率也是相等的。他在比萨塔上做了个公开实验,让一磅的球与五磅的球从塔尖同时下坠,果然它们同时坠地。伽利略就是一个有见识的人。

见识有时还需要坚持。别人说白你说白,别人说黑你说黑,大家都会视作正常;如果别人说白你偏要说黑,别人说黑你偏要说白,就会遭到种种压力。原因很简单:人都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你不赞成我的见解,是你想跟我过不去。这个时候,假若我们可以肯定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是经得起岁月风雨的冲刷的,你就要让心灵站起来,无论遭遇什么打击都傲然挺立。没有这么一种韧劲,你的见识就很难有公开面世的机会,也很难真正影响别人。

一个人的见识,是需要人格去搀扶的。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

责任编辑:张功杭endprint

猜你喜欢

渊博伽利略比萨
平分比萨
开心比萨
瓦楞纸比萨
吃太多会胖
World Reading Day
教育需要有魅力的教师
词语聚焦
用传感器重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伽利略与天文年
伽利略,星星的使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