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文化活动融入群众生活

2014-09-27王庆嘉

唯实 2014年9期
关键词:群众性场馆设施

王庆嘉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灌云县委、县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文化活动经费,建立机制确保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打造品牌提升文化活动质量等措施,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保障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文化设施是文化活动开展的载体和平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县财政先后投资20多亿元,加大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文化场馆建设方面,完成影剧院、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规划馆、展览馆等十多处标志性文化场馆的高标准建设;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建成群众健身路径90多条、晨晚锻炼点397个、群众文化广场300多处,302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室全覆盖;文化媒体设施建设方面,推进了广播电视“户户通”、“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等建设,仅本年度就实现新安装有线电视用户12000余户,完成20多个小区的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累计整转1.98万户。

大型文化活动组织有力。利用现有资源,通过举办大型活动、竞赛,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活动规模大。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由政府搭台的大型文化活动达600余场次,受众近百万人次。2012年为庆祝建县百年举办的大型文艺汇演吸引了县内外观众近3万人次,汇演盛况空前。体育文化是灌云六大文化产业中的重头戏,近年全县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本年度先后承办和组织了中国女子排球联赛、“超蓝世界杯”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等四项赛事,2013中韩埠际乒乓球交流赛、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门球大联动江苏省启动仪式暨第四届江苏省县区门球赛等近20多项重大赛事。其中江苏女排主场设在灌云,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首次在县级城市举办,显示了灌云超强的赛事举办实力。

民间文化活动扎实开展。群众是文化活动的主体,通过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使群众真正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目前全县由群众自发组建的各类健身队、演出队达100多支,组成人员达5000余人,民间文化团体带动普通群众参与,现在在灌云每块广场、每个小区都有群众在开展广场舞、太极拳等活动。由县文联牵头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书法、摄影、声乐、舞蹈、象棋等,今年度共举办260余场,吸引5万余人次参加。

文化品牌效应日益显现。“伊山放歌”广场文化活动是灌云倾力打造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通过几年的发展已从刚开始单纯的演出娱乐到现在集文化体育、思想教育、法律宣传、旅游推介、形象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大型文化活动;从只在重要节庆日的演出,到激情夏日里“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活动”的精神文化大餐;从文化部门一家的独角戏,到全县上下各行各业全民参与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人文精神的文化盛会。“伊山放歌”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灌云覆盖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和影响力最大的社会文化活动,成为灌云群众满意、社会赞许、政府认可的一个品牌活动,同时也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形式和共建共享和谐文化的平台。2014年,精心打造了以“美丽灌云·伊山放歌”为主题的广场文化周系列活动,在7、8、9三个月安排三个广场文化周系列活动,分别以“激情夏夜 美丽梦想”、“幸福家园 怡人初秋”、“魅力灌云 丰收畅想”为每周活动主题,每天演出一场,共31场。

虽然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必须看到,我们与先进地区相比,文化事业建设的水平还不够高,文化活动城乡差距较大,文化活动开展机制比较单一,离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

文化资金投入不到位。作为全省经济贫困县,灌云的经济总量相对于苏南及市内兄弟县区之间的差距还是存在的,进而对于文化资金的投入也就相对有限。无论是文化活动还是文化建设,都需要早期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这对全县的财政支出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完全靠自身搞建设,难度很大。

文化设施布局不合理。重点场馆过度集中。由于重点场馆往往建在县城区,而偏远的基层群众共享文化资源的难度较大,场馆的服务优势无法普及全县。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尽管各乡镇、各村组实现多项文化资源全覆盖,但是目前出现文化设施“有而不精,有而无用”的现象。部分场馆一馆多用,既当文化室,又作会议室,导致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部分设施存在却不利用,成为摆设。文化设施维护困难大。基层很多健身设施、农家书屋等建设往往变成了一次性投入,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村组的设施损坏严重,却没有进行替换和修理;农家书屋书本更新不及时,新的文化知识无法得到补充。

文化人才匮乏现象严重。文化干部配备不齐。目前各乡镇文化站站长空缺和兼职现象严重,县文联与各文艺家协会,基本都是兼职,在时间、精力、人力投入上相对业余一些,跨区域的交流学习较少。文化人才缺乏领军人物。灌云的文化才人数量与其他县区持平,但是尖子人物不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家、名家较少。各文艺家协会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较少,发展带动性欠缺,大部分还是处于自娱自乐的业余爱好者的水平上。文化人才老龄化现象严重。全县各文艺协会中,除音乐、舞蹈家协会大部分是年轻人外,其他各协会70%都是中老年人,35岁以下的青年凤毛麟角。文化人才待遇不高。除部分经营较好的营利性演艺团体外,大部分文化人才收入不高,导致大量文化人才流失,出现能培养人才,却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例如县文广体局2011年招收本科生15名,目前依然在岗的仅剩2人。

文化活动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趋势,灌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投入直接生产,企业、非营利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多,这种状态限制了文化活动多元化、多样化发展,阻碍了文化活动社会化、市场化的步伐。从现实状况看,一方面文化活动总量不足,文化产品和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建好的公共文化机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现在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美术馆各种展览越来越多,但形成“一流的设施,二流的展览,三流的服务”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不够合理、不够灵活,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和评估机制。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众性场馆设施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为民频率
浅谈现代民间绘画的特性体现
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性戏曲活动的引导工作
大力发展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