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特色培养的理论探讨

2014-09-27李志强王艳明

大学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特色专业

李志强+王艳明

[摘要]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应用型人才特色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改革修订旧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视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和加强校地结合等是强化建设内容。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专业统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3-0008-04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已经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列为普通高校的战略目标。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建立起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着力推进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高校战略中,如何体现特色,如何将特色融入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中,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成为我们教学单位认真思考与落实的问题。本文拟以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为例,对应用型人才特色培养进行理论探讨,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部“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要求,为特色应用专业人才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一、“十二五”期间的机遇和挑战

从宏观层面来看,从2009年开始,由于教育渠道多元化和学龄人口的自然减少,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呈现下降态势,持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之势减缓,部分高校面临生源荒,个别专业遭遇“零投档”。山东省高考生源也大幅度下滑,2013年,大学适龄人口比2008年减少50%左右。从长远来看,生源减少、求学选择日益多元化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山东省高教也将发生巨变,一批高校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高等教育当前的形势和今后十年的发展趋势,迫使高校必须选择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高等教育的客观形势要求我们树立危机意识,要求我们要用一种更宏观、长远的视野来思考到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统计学专业的招生规模虽然历年来一直比较稳定,但在整体趋势的影响和带动下,招生规模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从微观环境来看,统计学作为强化建设学科是我校硕士授权单位建设的主力军。同时,统计学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理应承担起应用型专业人才特色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探讨重任。

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性思考

(一)应用型人才的界定及特点

应用型与学术型本科人才的本质区别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能够直接适应社会相应的职业与岗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注重“基础”,更强调“应用”。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需要明确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不是所有学科专业都只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可以培养非应用型人才,但是主要的、大量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二,以培养本科为主。第三,以教学为主。以教学为主不等于不开展科学研究,其所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的、开发性的研究。第四,以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着重承担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致力于社会现实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二)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1.工作基本素质。工作基本素质包括: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学毕业生刚刚就业要从基本工作做起,对所交办的工作能否认真负责地完成是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工作基本素质。大学毕业生是否具有这样的素质,与母校的校风、学风以及培养手段和相应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思想关系甚大。

2.工作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国际高等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通用概念,通常指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特色的。这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优化和整合专业教学计划,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应面较宽和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我们这里所指的“能力”,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一种包括一定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技能,即具有“知”和“做”有效结合的、胜任某领域工作任务的综合素质。这种能力不但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工作水平,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三、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一)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要求修订完善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打造在专业建设思想和教育理念上适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是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制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统计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的应用型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我校经、管、文、法学科比较齐全的优势,进一步突显“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和“经济管理统计”方向特色,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对专业建设的支撑,培养更多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加强与政府统计部门、市场调查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与联系。针对山东尤其是胶东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调查咨询公司实施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电话调查、访问调查和座谈会调查,密切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二)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或最重要的环节是师资队伍,即拥有一支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统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主抓以下工作。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爱岗敬业教育。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院领导和党员教师要带头争做师德标兵,建设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高、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关键。

2.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与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既要有高学历、高学位的教师,也要有“双师型”、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只有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从目前我院师资队伍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从实际部门调入或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为解决这一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第一,每年要有计划地选派部分年轻教师,到机关、企业见习,或者到名牌大学重点实验室进行锻炼,提高实践意识与能力;第二,聘请机关、企业部门有本科以上学历,实践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的兼职教师;第三,建议学校适当降低学历门槛,引进机关、企业一些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人员充实现有的师资队伍。对此,需要学校及二级学院出台有关制度才能很好地实施。

3.以应用型科研与课程方向为纽带,加强团队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不是不要科研,教师科研主要是为教学服务,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教师科研应关注科研的实用性与实践性,科研应主要集中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因此,今后统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以应用型科研方向为纽带,打造年龄、职称结构呈梯次,知识结构呈互补的科研团队;另一方面,以课程为纽带,打造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多元化教学团队,实现“一对多”(“一”为课程,“多”为教师)的伞形教师资源配置模式。同时,制定并落实团队内外部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以实现整体教学科研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增强教学与科研管理过程中的调度弹性和灵活性。

(三)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制订和完善课堂教学环节质量控制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和基础支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整个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方面要从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工夫,另一方面还要抓好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要制订和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控制标准,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到教师集体备课、课程讲义等环节,都要按高标准去执行。对于实验(习)教学,要建立健全实验(习)大纲和指导书,并严格按大纲要求组织实施。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教研室要发挥重要作用。要落实好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个青年教师配备1-2名高水平的指导教师,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

2.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应用型大学的特色在于应用,应用的生命力在于实践。统计专业人才培养同样如此。为凸显专业特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二五”期间,统计学专业除了巩固和加强已有的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以外,还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广开渠道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此,需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第一,保证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实训环节的顺利实施,包括上机实验、实习、ERP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第二,新建4-6个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实习平台;第三,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统计建模和教师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新知识和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以CATI调查为平台,通过培训和实际调查扩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覆盖面;第五,加强案例教学力度,将现实问题带入课堂,缩短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感知距离。具体来说,企业经营管理统计方向要精选统计制度健全的、统计工作突出的大型企业,通过参观、实习、讲座等渠道和形式,让学生尽可能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统计工作流程,特别是企业质量管理过程,通过实践尽量缩短学生与企业和社会的距离,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统计调查分析方向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平台,如CATI调查中心、烟台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烟台调查队以及学生社团等,积极开展大型的社会调查分析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培养学生调查组织、设计、分析和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3.重视课程建设,构建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采用学科型课程体系。其基本特征是:第一,以理论知识传授为重点,实用性知识较少涉及,实践性环节只是作为验证理论知识的手段;第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学时较多。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这种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及教学体系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之处:第一,理论知识脱离工作实际,专业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二,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甚至可有可无。学校不重视实践教学,学生就更忽视实践环节,这导致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较低;第三,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跟踪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一些反映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学生很难学到。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贯彻两个教育原则:一是“按需施教”的原则,二是“因材施教”的原则。“按需施教”就是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职业需要来实施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接受能力来实施教育。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紧紧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新定位主干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充实调整课程内容,构建面向应用的“主干课程+前沿特色课程”的创新课程体系。主干课程由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组成,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潜能。前沿特色课程,用新的知识载体把专业理论与技术的最新进展结合到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开发,是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基础知识,尤其是跨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使学生既能直接就业,又不缺乏发展后劲。应用型统计人才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应具有较宽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专业设置不仅仅依托统计学科,还要依托多个相关的学科,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的基础知识。另外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要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课程设计的起点,围绕专业应用能力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选择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最好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考核方式上以能力考核为主。

4.创新应用型教育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在教育方式上,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对社会的直接适应性。因此,要突破传统大学以校内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培训方式,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双证书教育,这应成为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合作是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双证书教育是指毕业生不仅要获得高等教育的相关学历证书,而且要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或其他权威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如调查分析师证书。

在人才培养中贯彻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理念。目前,在我校学生中,存在着“被动学习”甚至“厌学”等不利于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可以借鉴接受理论,针对受教育者和社会实践的需要,调整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水平,使之成为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广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新的生长点。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他们认识到大学期间“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对他们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与差异,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5.改革现有的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发挥全面育人功能。我院导师制实行多年,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必须进行改革,拟采取由师生之间相互选择组合的方式,为学生配备导师。采取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公布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导师,而导师亦可选择学生,形成优化组合的师生互动模式。这样能使学生较早地对教师的研究方向、科学思想、科研方法、工作作风和人品情操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导师制要达到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能完成至少一个以上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实效。这样学生有机会接近前沿课题,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6.加强与政府、企业等外部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搞好特色方向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离不开外部单位的帮助和支持。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调查客户对象,其既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的有效资源,也是检验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反光镜。通过合作,一方面可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另一方面,切实发挥对地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与服务能力。

(四)重视并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功能与作用

教研室作为教学管理基层部门和专业建设承担单位,应该成为责权利相结合的职能化部门。在“赋予权力、承担责任、接受考核”的管理机制下,作为强化建设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具体承担单位,统计学教研室应该尽快从传统的上传下达和组织日常教学角色中转变成为职能化的基层部门,搞好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建立内部考评机制。同时搞好教研室规范化建设,规范工作条例、制度,建立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制度;规范教学基础文件包括教学大纲、试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库建设;继“十一五”之后进一步规范“教师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实现教研室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内容很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学校上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突出专业的优势与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和实验室建设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普通高等学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战略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卢东宁.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王春,顾留碗,陈泰生,王靖.GIS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J].滁州学院学报,2012(5).

[3]王方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人才,2011(14).

[责任编辑:陈明]

猜你喜欢

应用型特色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医的特色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