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对延长生存时间及阻碍病情进展的影响

2014-09-26莫林耀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2期

莫林耀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对延长生存时间及阻碍病情进展的影响。 方法 将96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观察组采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癌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ALT、TBIL均出现逐渐下降,ALB逐渐上升,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Child-Plug评分为(7.29±1.13)分,对照组为(8.82±1.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前被确诊为肝癌者25例(52.1%)明显多于观察组19例(3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接受3TC治疗的患者出现耐药,但病情未加重。 结论 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肝癌发生率,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核普类似物;失代偿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35-04

慢性乙肝是肝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是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高危人群。肝功能失代偿死亡率较高,据相关研究报道[1],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14%。采用干扰素抗病毒进行治疗易导致肝功能受损,选择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纠正其肝功能失代偿,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本研究分析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对延长生存时间及阻碍病情进展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96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的入选标准[2],所有患者在住院时均经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B超及CT等常规检查,排除标准:(1)合并丙肝、丁肝、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者;(2)血清肌酐增高者;(3)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性肝病及药物性肝病所致的肿瘤及肝硬化;(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0%;其中男79例,女17例,患者年龄33~68岁,平均(48.2±2.9)岁,患者Child-Plug评分(10.21±1.32)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Child-Plug评分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护肝、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抗病毒治疗,48例患者中,26例口服拉米夫定(3TC)(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03481)每天100mg;14例口服阿德福韦酯(ADV)(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H20100092)每天10mg;4例口服替比夫定(ETV)(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H20070028)每天600mg;其余4例患者因耐药性采用3TC与ADV联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12、24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CT及超声等常规检查,观察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根据检查结果进行Child-Plug评分;观察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癌发生率,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肝移植、肝癌、死亡则停止随访。

1.4 耐药性检测

参考相关文献的方法监测HBV耐药位点[3]。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或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2.2 观察组患者经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肝癌发生率的对比

2.4 患者耐药情况

本组48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26例接受3TC治疗,其中5例出现耐药,经耐药性检测显示存在YMDD变异,加服ADV后均无ALT反弹或加重,接受ADV和ETV治疗者均未出现耐药现象。

3 讨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终末期肝病,HBV复制导致肝细胞反复发生炎性反应是肝硬化恶化的主要原因。抗病毒药物可抑制HBV病毒DNA复制合成,进而延缓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得到了多项研究认可[4]。早在本世纪初,希腊学者研究报道,对30例HBV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采用3TC治疗后,其Child-Plug积分明显改善,但YMDD变异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Arorai等[5]研究报道,采用3TC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可有效改善其肝功能,随后相关报道指出,3TC并不能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肝功能,由此,3TC被认为是失代偿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重要药物。但是仍有一些学者认为,采用3TC治疗失代偿肝硬化需谨慎。关于ADV和ETV治疗失代偿肝硬化鲜有大样本研究,Jonas等[6]研究报道,3TC联合ADV治疗耐药性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在2008年,替诺福韦酯(Tenofovir)在欧洲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HBV感染[7],随后Villeneuve等[8]研究验证了3TC联合ADV治疗耐药性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有效性。

本组实验以96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采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并进行耐药监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内对患者各生化指标进行监测,进行Child-Plug评分,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时间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肝癌发生率,通过表1可以看出,治疗后两组患者ALT、TBIL均出现逐渐下降,ALB逐渐上升,观察组患者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Child-Plug评分(7.29±1.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82±1.33)分,提示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表2显示,观察组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论与文正燕等研究所得结论吻合[9];表3显示,对照组患者死亡前被确诊为肝癌者25例(52.1%)明显多于观察组19例(3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抗病毒治疗在改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的结论存在出入[10],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与样本数量差异有关。endprint

本研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未出现耐药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现象,本组26例接受3TC治疗的患者中5例(19.2%)出现耐药,经耐药性检测显示存在YMDD变异,加服ADV后均无ALT反弹或加重,接受ADV和ETV治疗者均未出现耐药现象,提示抗病毒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此研究结果与以上国外报道结论存在差异,分析其中原因,可能由于本组患者在医院居住具有方便就诊的条件,出现耐药迹象后,可在第一时间给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采取保肝治疗,因而避免了患者病情加重。关于3TC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虽然可延缓耐药性突变发生,但也会提高机体的耐药性[11],致使出现多耐药菌株,联合用药会产生协同效应[12],进而增大抑制病毒复制的效应,但血清转换率没有改变,因而会降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除此之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因而联合用药较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失代偿肝硬化者[13]。

综上所述,本组研究可证实采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方法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玉波,乔雍,常路丝,等.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0(4):331-332.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62-170.

[3] Fan X,Fang D,Bin D,et al. Serum levels of surface large envelope proteins:prognosticm arkers for hepatitis B e antigen-negative patients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treatment[J].Antivir Ther,2009,14(8):1149-1156.

[4] 马萍,薛燕,王磊,等.长期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13):22-24.

[5] Arora G,Keeffe EB.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advanced fibrosis or cirrhosis:impact of antiviral therapy[J].Rev Gastroenterol Disord,2007,7(2):63-73.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6] Jonas MM,Block JM,Haber BA,et a.l Hepatitis B Foundation.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patient selection and therapeutic options[J].Hepatology,2010,52(6):2192-2205.

[7]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2009,50(2):227-242.

[8] Villeneuve JP,Condreay LD,Willems B,et al.Lamivudine treat-ment for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resulting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J].Hepatology,2012,31(1):207-210.

[9] 文正燕,孙传俊.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63-65.

[10] 阿依努尔·阿布拉.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3):110-112.

[11] Nagasaki F,Ueno Y,Yamamoto T,et al. Sustained clinical improvement of a patient with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 after treatment with lam ivu dine mono therapy[J].Tohoku J Exp Med,2006,210(1):29-36.

[12] 贾继东.进一步重视肝硬化临床诊治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6):401-403.

[13] 曾东晓,谷茂林.检测肝炎患者胆碱脂酶活性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4):260-261.

(收稿日期:2014-04-08)endprint

本研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未出现耐药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现象,本组26例接受3TC治疗的患者中5例(19.2%)出现耐药,经耐药性检测显示存在YMDD变异,加服ADV后均无ALT反弹或加重,接受ADV和ETV治疗者均未出现耐药现象,提示抗病毒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此研究结果与以上国外报道结论存在差异,分析其中原因,可能由于本组患者在医院居住具有方便就诊的条件,出现耐药迹象后,可在第一时间给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采取保肝治疗,因而避免了患者病情加重。关于3TC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虽然可延缓耐药性突变发生,但也会提高机体的耐药性[11],致使出现多耐药菌株,联合用药会产生协同效应[12],进而增大抑制病毒复制的效应,但血清转换率没有改变,因而会降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除此之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因而联合用药较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失代偿肝硬化者[13]。

综上所述,本组研究可证实采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方法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玉波,乔雍,常路丝,等.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0(4):331-332.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62-170.

[3] Fan X,Fang D,Bin D,et al. Serum levels of surface large envelope proteins:prognosticm arkers for hepatitis B e antigen-negative patients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treatment[J].Antivir Ther,2009,14(8):1149-1156.

[4] 马萍,薛燕,王磊,等.长期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13):22-24.

[5] Arora G,Keeffe EB.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advanced fibrosis or cirrhosis:impact of antiviral therapy[J].Rev Gastroenterol Disord,2007,7(2):63-73.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6] Jonas MM,Block JM,Haber BA,et a.l Hepatitis B Foundation.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patient selection and therapeutic options[J].Hepatology,2010,52(6):2192-2205.

[7]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2009,50(2):227-242.

[8] Villeneuve JP,Condreay LD,Willems B,et al.Lamivudine treat-ment for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resulting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J].Hepatology,2012,31(1):207-210.

[9] 文正燕,孙传俊.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63-65.

[10] 阿依努尔·阿布拉.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3):110-112.

[11] Nagasaki F,Ueno Y,Yamamoto T,et al. Sustained clinical improvement of a patient with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 after treatment with lam ivu dine mono therapy[J].Tohoku J Exp Med,2006,210(1):29-36.

[12] 贾继东.进一步重视肝硬化临床诊治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6):401-403.

[13] 曾东晓,谷茂林.检测肝炎患者胆碱脂酶活性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4):260-261.

(收稿日期:2014-04-08)endprint

本研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未出现耐药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现象,本组26例接受3TC治疗的患者中5例(19.2%)出现耐药,经耐药性检测显示存在YMDD变异,加服ADV后均无ALT反弹或加重,接受ADV和ETV治疗者均未出现耐药现象,提示抗病毒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此研究结果与以上国外报道结论存在差异,分析其中原因,可能由于本组患者在医院居住具有方便就诊的条件,出现耐药迹象后,可在第一时间给予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采取保肝治疗,因而避免了患者病情加重。关于3TC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虽然可延缓耐药性突变发生,但也会提高机体的耐药性[11],致使出现多耐药菌株,联合用药会产生协同效应[12],进而增大抑制病毒复制的效应,但血清转换率没有改变,因而会降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除此之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因而联合用药较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失代偿肝硬化者[13]。

综上所述,本组研究可证实采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方法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玉波,乔雍,常路丝,等.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0(4):331-332.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62-170.

[3] Fan X,Fang D,Bin D,et al. Serum levels of surface large envelope proteins:prognosticm arkers for hepatitis B e antigen-negative patients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treatment[J].Antivir Ther,2009,14(8):1149-1156.

[4] 马萍,薛燕,王磊,等.长期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13):22-24.

[5] Arora G,Keeffe EB.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advanced fibrosis or cirrhosis:impact of antiviral therapy[J].Rev Gastroenterol Disord,2007,7(2):63-73.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6] Jonas MM,Block JM,Haber BA,et a.l Hepatitis B Foundation.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patient selection and therapeutic options[J].Hepatology,2010,52(6):2192-2205.

[7]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2009,50(2):227-242.

[8] Villeneuve JP,Condreay LD,Willems B,et al.Lamivudine treat-ment for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resulting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J].Hepatology,2012,31(1):207-210.

[9] 文正燕,孙传俊.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63-65.

[10] 阿依努尔·阿布拉.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3):110-112.

[11] Nagasaki F,Ueno Y,Yamamoto T,et al. Sustained clinical improvement of a patient with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 after treatment with lam ivu dine mono therapy[J].Tohoku J Exp Med,2006,210(1):29-36.

[12] 贾继东.进一步重视肝硬化临床诊治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6):401-403.

[13] 曾东晓,谷茂林.检测肝炎患者胆碱脂酶活性的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4):260-261.

(收稿日期:2014-04-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