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资控股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及风险防控
2014-09-26赵林
摘 要:随着试点民营银行名单的确定,设立民营银行再次成为我国经济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因为民营银行是民间资本控股,经营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银行,这对完善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背景,分析了我国民营银行的特征,详细分析了民营银行在我国成立后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潜在风险,并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风险的控制防范是民营银行不可忽视的内容,提出防范民营银行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银行;风险;风险防范
一直以来,关于在我国金融市场上设立民营银行的讨论不绝于耳,不论在民营银行经营中会遇到多少风险和阻碍,关于民营银行的试点名单如期将至。作为银行业经营货币资金,本来就是高风险的行业,作为新兴的银行类型,民营银行它不仅要面临的普通商业银行的一般性风险,还要面对其他商业银行不具备的特殊性风险。因此在民营银行建立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增强风险观念、预测潜在风险并强化各种风险的管理,对于帮助民营银行可以平稳过渡,持续性经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随着2014年8月银监会正式批准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由腾讯、百业源、立业为主发起人)、温州民商银行(以正泰、华峰为主发起人)和天津金城银行(以华北、麦购为主发起人)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的信息披露后,中国的民营银行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姿态终于展现在金融市场上,银监会还明确表态,2014年开始首批试点三家由纯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之后成熟一家批设一家,逐渐增加。其实在中国设立民营银行的讨论由来已久,在1996年1月,在北京成立中国民生银行是我国首家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揭开了我国金融领域的新篇章。之后相继也出现了一些类似民营银行性质的金融结构,直到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才让开办民营银行再次被推到风头浪尖上。由民间资本作为主要股份构成的股份制银行机构,民营银行的设立是应了金融发展新时代大潮的推动和呼唤,更是我国新一轮金融体系深化改革的产物。一直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都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金融改革也主要围绕着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艰难的机构调整,融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国家规划的大顶目所在地,资金往来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之间。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的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完全开放,大批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业务的经营范围也逐步拓深摄入,打破了我国原有的国有商业银行业单一垄断局势,原有国有银行面对的外来竞争日益严峻,此时设立民间资本控股的民营银行,作为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增加了一支新生力量,为原本僵化的金融体系注入一汪活水,成为中国国有金融体制的重要补充,共同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无疑,作为新生事物的出现,我国的民营银行一定有着不可错过良好的发展机遇,世间万物总是利弊相存,机遇与挑战相依,民营银行的发展绝对不可能是坦途一片,在经营运作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二、我国民营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1.民营银行面对的公众信任风险
银行业的经营主要依靠银行在公众当中的信用高低,银行的品牌、资金规模、附属服务都是银行经营中取得信任及公众的认可的来源。在我国金融领域中国有银行一直都有着国家政府的隐性信用担保,公众心中国有银行持有的是国家信用,公众对银行越信任度越高,银行业务就越容易开展和脱拓。而民间资本为后盾并自担风险经营的民营银行,设立之初本身就不具备坚实的信誉基础,民营资本的不稳定特性加深公众对民营银行的质疑,而且民营银行目前缺乏国家信誉支持,导致了民营银行的公众信任风险的巨大。
2.与国有商业银行等同业间激烈的竞争风险
我国银行业逐步实现对外的完全开放,使活跃在金融市场上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银行及外资银行间进行的市场份额争夺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范围也逐步扩大,竞争手段方式愈来愈多,越来越新。竞争压力的加剧使客户的需求层次日趋提高加速银行业的优胜劣汰。新近设立的民营银行尽管成立初期,民营银行主要立足开拓民营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市场,但由于民营银行自身先天的不足,使其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相对的劣势,如果民营银行不尽快迅速加强运作,随着其他竞争主体的发展会使民营银行很难立足市场。
3.资产流动性的风险
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对于银行来说,主要是因为银行存款的减少与贷款的增加而导致银行的流动现金减少至无法周转,发生存款者大规模的挤兑行为,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任何银行不愿面对的致命风险。银行资产流动胜风险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银行筹措资金难,吸纳存款的能力低下。民营银行是有民间资本控股民营企业出资而自担风险的设立的银行,公众的信誉无法与国有银行媲美,在其成立的相当长的时间里,吸引存款的能力相对较差,在目前经济大环境下,国内的银行资金都比较紧张,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依然掺杂着许多质疑,没有国家相关政策作为后盾,也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作保障,一旦发生“钱荒”的先兆预示,民营银行则会遭遇流动性风险打击。
4.民营银行经营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的大小其实与资本的性质没有必然直接的联系,主要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制度约束的弱化,我国金融市场中道德风险是普遍存在的,民营银行道德风险主要源于我国关于民营银行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健全,极易出现控股者利用法律的空白或者灰色地带从事违背道德的活动,而且由于民营银行自身特殊原因导致的信息的不对称,极易产生以下道德风险:银监会和民营银行的发起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出现审核方面的偏差与民营企业投资设立民营银行动机多元,使民营银行存在市场准入的道德风险;民营银行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导致信息不对称,使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必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其保障下银行为追求高利润收益从事高风险投资,带来投保机构的道德风险。endprint
5.退出风险问题
其实在西方国家像银行倒闭这类事件是十分常见的社会现象,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及退出机制,当银行因经营不善被迫宣布破产后,原有的银行储户存款权益会由存款保险公司保障,而破产银行则会严格的按照退出机制离开金融市场,不会因此引发社会混乱或金融危机。但是目前我国没有存款保险制度也尚未设立健全的银行退出机制,如果银行宣布破产后,没有政府伸出援手,那将会引起较大的社会不稳定与金融危机的风险。因为民营银行缺乏银行经营经验,民营企业控股者经营银行业务未必一定盈利,如若经营不善,那么民营银行能否合法退出?如何退出?退出后如何保障原存款人的合法权益?这样的担忧抑制了民营银行发起者的积极性,同时缺乏银行业的市场退出机制,不合格的银行机构的进入还会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的秩序,极易引发银行业内的道德风险,使银行业陷入一种恶性竞争。
三、防范民营银行发展中风险的措施
1.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提高民营银行的公众信任
民营银行的发展应该严格遵从以市场为核心的经营原则,不断通过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进行自主经营,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个人信用体系及全国性企业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的背景下,民营银行要加强自身的信用意识,防范自身遭遇信用风险。同时,为了提高民营银行的公众信任,民营银行应该完善自身,提供优质周到的金融服务在公众中建立自己的信誉。民营银行自身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主动向公众宣传设立民营银行的意义,介绍民营银行业务,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民营银行,尤其针对广大中小企业,以灵活多样性的经营方式和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来提高自身的社会认知度,赢取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社会公信力。同时,建议政府或银监部门也要进行正面宣传和推介,充分发挥对民营银行的舆论导向作用,协助逐步消除公众对民营银行的质疑。
2.错位发展规避激烈的行业竞争
民营银行既然称之为“银行”,那么经营范围与其他银行也不会存在明显差别。但在日益激烈的中国金融市场的各种银行主体竞争中,民营银行自身并没有特别的优势。要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中立住脚,绕开严峻的行业竞争风险,民营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进行错位发展。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成立民营银行的目的一定要明确,提升银行水平并重点服务小微企业、中小企业与“三农”。民营银行短期内不会成为全国性的银行,数量有限,所以民营银行的定位最好偏向于社区银行更好的服务小微企业和本地居民,与国有大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的发展在于“错位竞争”,避免对其他银行的重复同质竞争,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提供差异性的金融业务,即使业务相同,也要提供特色产品和比别人更好的服务。
3.加大民营银行监管力度同时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由于民营银行存在关联交易需要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尽快健全和完善中央银行监管制度,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加大对民营银行的监管力度。并适时建立监管信息的披露制度,增强民营银行监管信息透明度,防止信息的不对称,尽量杜绝不良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扰乱金融市场事件发生。同时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因为市场竞争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民营银行缺乏像国有银行那样的国家隐性信用担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极易被淘汰,只有通过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才能给民营银行的存款人在民营银行存款的利益保障。而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会促进提高民营银行的信誉度,也为民营银行的退出提供保障,有利于增强民营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对民营银行的政策支持
努力构建有利于民营银行发展的金融市场环境,鼓励民营银行按市场经济化方式经营,进一步扩大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度,明确各种金融监管的职能分工,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因为民营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存在许多差异性,如果在民营银行经营中完全套用原有的商业银行法律法规,可能会阻碍民营银行发展,同时监管中会存在监管的漏洞,因此要继续建立完善明确的与民营银行配套的法律法规,使民营银行的设立、经营、退出各环节都做到有法可依,并通过加强加大执法力度,为监管提供可靠法律的保障。对于目前新开设的民营银行,尽量要从货币、税收政策上进行扶持鼓励,建立完善有效的民营银行经营奖惩机制。
5.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实现信息的对称透明化
申请设立的民营银行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面对激烈的市场和行业竞争,民营银行经营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各种复杂的金融风险导致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破产的危机,导致民营银行由市场经济机制决定被淘汰退出市场。通过建立完善银行破产法,制定民营银行的退出条件、程序,做到民营银行退出机制的市场化和法制化。实现民营银行可以依法在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下自行兼并重组、清盘关闭或由监管部门依法对有重大风险的民营银行执行强制性地退出。建立健全信息通畅的金融监管系统,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监管及完整的社会舆论监督,实现信息透明化,有效解决各个利益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防治民营银行运行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四、结束语
我国正在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开放,金融深化优化都选择大力发展民营银行。作为银行业的新生事物,未来民营银行经营过程中除了会遇到以上文中提到的各种风险之外可能还会面临如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汇率风险等更多其他风险,但民营银行的破冰试点建立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目前的实施条件并不是完全成熟,但以试点的方式小范围试行开始,通过总结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遭遇各种困难和风险,通过构建金融环境、法律环境,加强金融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各项相关政策措施的建立和完善,逐步探索出有效防范解决这些风险的可行路径,促进更多民营银行未来的平稳过渡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枝煌.民营银行:中国金融的另一种现代化[J].经济科学,2008(4)
[2]毕兆芝.民营银行的风险及控制[J].管理学家,2013(7).
[3]王健安.中国民营银行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1(8).
[4]卜微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J].经济与法,2011(3).
[5]毛晓吴.我国民营银行发展路径之思路[J].现代营销,2010(1).
作者简介:赵林(1992- ),男,辽宁省鞍山人,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金融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