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引发的媒体转型思考
2014-09-26朱敏向家凤
朱敏 向家凤
在媒体发生激剧变革和重大转型的今天,平面媒体对“小记者”的竞争呈现越来越激烈的趋势,而不少市州级的广电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也开始涉足这一群体的竞争。就宜昌《三峡晚报》“小记者”操作实践来看,在这一轮竞争中,媒体“小记者”越来越显现三大特征:读者用户化、用户互动化、互动品牌化。
“小记者”:媒体的最佳用户
2007年,《三峡晚报》开始经营“小记者”。和许多报纸一样,报纸为了发行开辟“小记者”(有的叫“小作家”)专栏、专版,用以刊发“小记者”的作文,加入“小记者”前,这些“小记者”必须至少订一份报纸。主管“小记者”的部门,就是发行部。显然,“小记者”其实就是“小读者”。
随着竞争对手加大对“小记者”的经营力度。2009年《三峡晚报》在发行中心里专门成立“小记者部”,招聘了具有才艺表演和教学能力的专门人才来进行管理,并与编辑部的教科卫新闻部对接,在双休日、寒暑假期里开展了系列针小学生的才艺教学与比赛、科普、旅游活动。每一次活动后,“小记者”们都必须写“报道式”作文,这些作文逐一在报纸上刊发。可以说,在这一运作实践中,“小记者”已经从“小读者”变成了真正的“小记者”。
2011年后,新媒体对传媒媒体强大冲击波,已经从省城直接波及市州,地市媒体面临深重危机,很多纸媒开始改革,探索突围之路,实现尽早转型,“小记者”无疑是一条逆袭之路。
2013年下半年,三峡晚报成立“晚报酷学小记者俱乐部”,同时重组“小记者部”。俱乐部实行会员制。往年是订一份《三峡晚报》,就可以成为小记者,而现在报纸仅仅作为“小记者”的一种赠品。
重组后的“小记者部”,也一改往日发行做派,专门从编辑部抽出资深记者担当负责人,一线记者作为部门新成员。新闻、活动、服务,一体化一条龙。每周四个版的《小记者》周刊,分为“深度报道、校园新闻、小记者活动、小记者作文”等版块。新闻性和服务性两手抓,版面形式灵活,吸引眼球。
三峡晚报这样的操作实践表明,报纸已经把“小记者”变成了“小客户”。更准确讲,在当今中国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中,“小记者”已经成为最佳最优客户,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也因为他们家中的“小记者”,而成为或再次成为三峡晚报的读者。
读者用户化,这正是当今媒体转型的一种必然趋势。有了稳定的读者群,地市级媒体就有了最大的资源优势;而媒体把这些资源反哺给读者,就能逐步实现读者用户化。因此,从“小记者”身上,媒体还应把更多的读者开发成用户,这样才能维系报纸与读者、用户之间的“血缘”关系,让报纸立于不败之地。
“小记者”:满足用户的最好办法是互动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如何保持并提升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问题。培养“小记者”,报纸真正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长大后做记者,更主要的是利用媒体的社会资源,举行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从封闭的校园生活中带出来,增加“小记者”见识的同时,助推学校素质教育,开辟学生“第二课堂”、“第二校园”,从而进一步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学校既错位又补位,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小记者”紧密互动。
“宜昌首届动漫赛”、“宜昌全程寻宝”、“三八‘感恩母亲”……宜昌读者谈及这些活动,他们心中留下的印象,不次于三峡晚报“万人相亲节”在市民心中的影响力。三峡晚报充分利用其资源,为小记者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酷学小记者”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或是在科技馆看科普稀奇,或是在外面踏春赏秋景,或是在外地感受异域文化……他们的身影从宜昌到武汉,从湖北到香港、海南。
宜昌很多家长及“小记者”已成为三峡晚报忠实粉丝。上班、上学第一件事:看看本周“小记者”活动,回顾上周活动,在文字和图片中寻找自己孩子或自己的身影。
很多读者与报纸的缘分,仅在于白纸铅字的纸面上。“小记者”活动,媒体想他们之所想,做他们之做盼,直接互动,互动让媒体真正进入读者、用户心中。三峡晚报通过缤彩纷呈的“小记者”互动活动,给读者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一次次点燃了他们对报纸的热情。相对于国家级、省级媒体,地市级媒体在这方面占优势,可以更接地气,让媒体更具影响力。
三峡晚报就是要不断象对“小记者”这样去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好办法,也就是经常与他们互动。与读者、用户互动,这也正是媒体转型的又一种必须趋势。在这一点上,新媒体具有更多的技术优势。因此,三峡晚报与读者、用户的互动,还应开辟更多的数字化模式,比如微信、微博、手机报。
“小记者”:用户互动品牌化
在宜昌,争抢“小记者”、与之互动的媒体,不止三峡晚报一家。但“晚报酷学小记者俱乐部”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她已经成为宜昌媒体用户互动的强势品牌。
正因如此,宜昌不少商家纷纷上门求合作。“三八节”,“小记者”在解放路步行街举行的大型“感恩母亲”活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三峡晚报广告中心借此与小记者部合作,解放路众多商家参与,广告收入也来了。
2014年5月,三峡晚报酷学小记者俱乐部启动年度十佳酷学小记者评选,消息发出后,收到上千人的报名电话,经层层挑选、学校推荐,400多名酷学小记者参加海选。钢琴专场、架子鼓专场、户外专场等,经过五轮海选,98人入选总决赛,最终评选出十名酷学小记者,50名优秀酷学小记者,现场吸引4000人次观场。
小记者在舞台上尽展才华,吹葫芦丝、说相声、弹钢琴、跳舞……没有成绩唯一,只有勇敢和自信,活动受到家长们的一致点赞。
评选活动启动之前,酷学小记者俱乐部与广告部联动,迅速寻求商机。长期以来,酷学小记者活动已在宜昌形成很大的影响力,加之本次活动策划精细、性价比高,吸引不少商家参与。活动持续一个月,共获得赞助费十几万元,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十佳酷学小记者”评选,“酷学”口碑越来越好,酷学活动越来越受小记者和商家的喜爱。酷学小记者活动“活”起来了,晚报也“沉”下去了,真正“沉”入到每个家长、每个家庭中。
来自2014年“苏鲁豫皖小记者品牌高端论坛”上的数据显示,目前这四省的小记者数已达到20万。《南湖晚报》、《乐学报》的“小记者”目前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小记者”品牌不仅为当地学生带来实惠,更为媒体带来可观的经济效应。
依托小记者,开拓新市场、打造媒体品牌、稳固读者群、发展新产业,无疑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是纸媒最有威力的杀手锏。“小记者”引发的新一轮的媒体竞争表明,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竞争力。正在转型的三峡晚报,除了做大做强“酷学小记者”、“三月三万人相亲节”、“民生直通车”、“有困难找晚报”等这些用户互动品牌外,还应该继续梳理并迅速培植更多媒体品牌。
(三峡晚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