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的综艺化处理和表达
2014-09-26孙曼莉朱江
孙曼莉++朱江
将新闻进行适当的演绎,以综艺化、娱乐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是近年来部分电台对新闻节目类型的一种突破和尝试。《越说越有味》是湖北之声在2012年10月18日推出的一档创新节目。该节目对新闻的编辑和再造做了一些有效的实践,其新闻资讯的表达手法令人耳目一新。下面,笔者就以《越说越有味》(以下简称为《越》)节目为例,浅析新闻性的资讯内容如何以“综艺化”手法进行处理和呈现。
选择与取舍 让选题更民生
与传统电台新闻节目不同,《越》以生活化的新闻、资讯和话题为主要内容,将直播室模拟为一个典型的武汉都市家庭,节目主持人包括“大姐”红梅、“老二”秀梅和“幺姑娘”腊梅,她们用情景剧的方式呈现当下发生的热点新闻或者话题,节目将各地新闻和资讯有机串联起来,立足本土,源于生活,再造生活。这样一档新闻节目,从定位上就注定了,它在新闻内容的取舍上要有别于其他新闻资讯类节目。
首先,《越》在新闻内容选取上偏重民生类新闻,剔除时政性强或题材严肃离老百姓生活太远的内容,将普通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和资讯进行演绎。其次,因为节目的播出时间是每天17点,所以在前面时间段的节目中已经热炒过的,或者网站、报纸上已被受众大量浏览过的新闻均可以淘汰(旧闻有了新进展或结局的不在此列)。
比如,《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调查报告出炉时,有一个重要调查结果是“中国企业高债务杠杆模式不可持续”。这则信息虽然拥有较强的新闻性,但并不适合《越》节目。相反,和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公积金买房出新规”、“武汉医院延长工作时间”等资讯,就特别适合进行“综艺化”的包装。
同时,在《越》节目中,播报的新闻不止是资讯,还要有情节,能令听众听了开头还有兴趣听下去。2013年7月1日起,新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开始实施,这条法规的内容和意义在此前就做过相关预告性报道。因此,如果在当日再重复播报“法规即日起开始执行”类的新闻,就毫无意义。当时,节目组顺着该条新闻线索进行挖掘,发现了一条本土新闻:武汉市某淘宝店主收到一男士的订单,委托其看望七旬老父。店主如约找到家中,老父亲得知来意非常开心,将子女照片拿出来,向店主讲述子女的往事,令店主感慨万分……于是,《越》节目在新《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实施的节点,选择了该条新闻,由主持人三姐妹进行情景化的演绎播报,节目播出后,听众反响非常热烈。
编辑与再造 让话题更诱人
1.角色分配接地气。
《越》节目将新闻进行综艺化处理,达到“娱乐化”的效果,还表现在“武汉人说武汉话”,主持人三姐妹将新闻当做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进行演绎,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角色分配上要接地气。
节目在新闻编辑时,细致到哪一类型的内容由哪一位主持人讲述。例如,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事情,“大姐红梅”当仁不让;时尚潮流、小资情调或者高精尖信息,则由“老二秀梅”或者“老幺腊梅”担当。
以新闻“极品洪山菜薹,每份1.2公斤,起拍价9999元”为例。 菜薹武汉人都吃过,但卖得这么贵却是件稀奇事,值得一侃,但如何侃?要选择谁为此则新闻的主讲人?简短的新闻原材料背后,有没有更深的内容延伸?于是,节目从什么是正宗的洪山菜薹聊起,三姐妹首先分享了洪山菜薹的渊源;接着,再抛出菜薹为何要卖这么贵——原来商人要把收入拿出来做慈善;再次,“洪山菜薹卖高价”新闻的背后,实为一家公司做的创意营销。结合这些新闻材料的组织和编辑,由于“老二秀梅”的角色身份是“某文化公司的创意总监”,因此,这条“饭桌上的新闻”,原本看起来更适合老大“红梅”主讲,改由“秀梅”播报,最后还做了专业点评。一条简单的新闻顿时丰满起来。
2.节目勾连要灵活。
要让新闻起到综艺化的效果,其间的勾连包括新闻的顺序、串场的衔接和间奏的选择都非常重要。《越》节目每天的资讯,一般1—2条是信息类起到告知、提醒、警示作用,2-3条是摆观点,引导听众思考。一般信息类的放在前面,摆观点的放在后。但也不完全固守陈规,要看当期节目的整体氛围。
用大场景来连接。比如某日的三条资讯:一是“农民工求职只关心工钱不看重社保”,二是“为抓住男友胃女大学生选修厨艺”,三是“男子结婚4年后办酒席庆离婚”。这样三条信息,要如何排序?
节目组编辑稿件的时候,先在节目中设定了一个场景,就是老三腊梅饿了,要大姐红梅快点做饭,红梅批评她这么大了不知道自己动手,而别人女大学生却专门选修厨艺,把第一条新闻引出来。第二条新闻是“部分农民工求职只关心工钱不看重社保”,看似和前面完全不搭界,但是以腊梅要姐姐快点做饭,她在旁边听广播,听到湖北之声在播出这条新闻来引出。这条新闻说完之后,饭还没有做好,但是红梅和腊梅的谈话还在继续,就带出最后“男子庆离婚”那条新闻,还特意播出了一首歌叫《离不开你》。但是这个歌曲和新闻里边的意思正好相反,因此大姐红梅在这条资讯的最后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男方办离婚酒是想藉此表明一种态度,潜意识里还是有一种情感牵连在里面,说明他并没有完全解脱,需要通过这个仪式来证明。但是,一个人忘记过去、离开那个人是不需要任何仪式的。三条新闻被如此串联起来,演绎得生动有趣。
用关键词来连接。比如某期节目中,有“IT男月薪3000元自叹入错行,写600字文言文辞职”和“高二男生突然失踪,留下一串摩斯密码”这两则新闻,看似没什么关联,但节目组仔细研究之后,发现两件事背后的相同原因——“子女和父母的沟通缺失”。找到了关键词,三姐妹在聊这两条新闻时,用一两句话,就自然而然地过渡了。
用歌曲串场。新闻节目鲜有歌曲,在《越》节目中,歌曲却是点睛之笔,这是新闻内容综艺化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歌曲一定要和新闻有关联,并恰好烘托出新闻的主题和要点。比如资讯“武汉副食店老板接连收到拼接币,四分之三为真钱”,三姐妹播出新闻后,还提醒听众在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要注意辨别真伪,不要用到假钞!那么,整个新闻的演绎过程中,就有“诚信”、“小本生意”、“人民币”、“假钞”等多个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包含这些关键词的歌曲,再选择最合适的一首播出。
深化与拔高 让新闻有回音
吸引听众不换台,是一档成功节目的前提,除此以外,节目内容还要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在普遍性、典型性事件中寻找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比如:第二届武汉国际时装周在武汉举办,以此为新闻可以展开什么话题呢?是让大家讨论想不想去看?还是预测一下明年的时装趋势?这些讨论都容易“戛然而止”,产生不了多少“回音”。于是,节目组想到了“汉派服装兴衰”这一话题,组织了这样一串导语——“第二届武汉国际时装周即将在武汉举办,借此东风,汉派服装准备在家门口抱团重回本地主流市场。您了解家门口的汉派服装品牌吗?您知道爱帝、太和、元田这些汉派品牌吗?您买过吗?如果您要买衣服,您会首选汉派服装品牌还是会买其他的牌子?为什么?汉派服装如何重振雄风?”这样的话题设置立刻贴近本地听众,成为当天听众讨论的热点,大家纷纷打进电话谈感受,甚至引来了一名做垮了的曾经的汉派服装的老板现身说法,起到很好的互动效果。
新闻的综艺化表达是近年来随着节目类型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表现形式,它没有所谓固定的模式或样本,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表现形式,达到最佳的效果。它在传统的新闻编辑和播报方式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个性化的、充满魅力、充满变化的道路,并将随着广播节目的发展,继续创新变化,给听众带来更加丰富的听觉享受。
(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