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视野下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014-09-26张喜英
张喜英
摘 要:文化软实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传承,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与发展的。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正确看待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先秦儒家义利观中的积极因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义利观思想;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279-03
一、问题的提出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软实力”是“soft power”的中文译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是同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2]。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价值观的感召力等都属于软实力。国家竞争中仅凭经济、军事力量很难完全取得优势,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不仅需要有形的硬实力作基础,更要有无形的软实力作为强大支撑,否则难以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一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3]。中国,是文化古国和文化资源大国,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中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匹配,我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中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只要我们善于发扬,仍然可以使之在现代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加以改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古为今用”,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从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二、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
本文讲的“义”主要指正义、公正合宜的道理和行为,“利”是利益、好处的意思,侧重于物质利益。义与利的关系,涉及到道德规范与物质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问题。
孔子“罕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看重义,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看重利,小人行事不按义,不按该与不该,而按有利没利,利多利少。“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有利时,当取不当取,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取。“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人所盼望的,但君子拒绝用不仁德的方法得到富贵;贫和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但君子拒绝用不仁德的方法摆脱贫贱。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尔》)违背道义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意即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4]。
孟子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什么要讲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如果不考虑义而把私利放在前面,结果是不把别人的财产夺为己有就不会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从来没有讲“仁“的人而遗弃其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不尊重其国君的。 孟子还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
可见,儒家主张“义”为第一,以义为上;当义与利产生矛盾的时候,要毫不犹豫地放弃利,选择义。先义后利,甚至要舍生取义。另一方面,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认为富与贵,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但是,取之必须以符合“义”为前提。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5]。
先秦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时代,主要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社会分工不发达,属于农耕文明;特别是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各阶级的排名是士农工商,商业和商人排在最后。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耻于言利。另一方面,儒家思想文化有强烈的伦理色彩,从本质上来说是伦理文化,强调道德修养,追求君子人格,这些都决定了儒家思想在义利观方面,强调义,强调义利统一,在义利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要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
三、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义利之间的复杂关系
我们知道,义和利的关系是任何时候都要处理好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得利失义或取利舍义。为了利不顾礼义廉耻,发不义之财。
第二,得义失利或取义舍利。当利和义发生冲突时,要看利是否符合义,利是不是正当,如果是正当的利益则取,如果是不正当的利益则舍,不取不义之才。
第三,义利尽失。既做了不合理的事情,利益也受损,甚至失去了生命。
第四,义利兼得。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相应地也取得了报酬。企业通过正当经营活动,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同时也获得了利润。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角度看,义和利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某种情况下,义和利是对立的不可兼得的;在某种情况下,两者又是统一的,义就是利,利也可以是义;在某种情况下,义可以转化为利,利也可以转化为利。取利舍义往往导致义利尽失,取义舍利也有可能义利兼得。
(二)当代社会义利关系现状、原因及后果
在义和利复杂的关系中,我们的社会在当前似乎对其中“利”的方面强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看一个人是否成功和值得尊敬,主要看他的物质财富、身价几何而不是道德修养;某些企业为了追逐利益,甚至置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
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人们重视利有一定的必要性,物质利益是个人、企业乃至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人们只有解决了吃穿住用等基本问题之后,才谈得上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其次,这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改革开放后,我们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人们通过商品交换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可能使一部分人对金钱产生了崇拜,被物质利益捆住了手脚,急功近利,为了利不顾道德规范,甚至铤而走险,取不义之财。再次,也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极少数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唯利是图。第四,盲从心理。在社会整体风气影响下,有些人随波逐流,别人这么做,他也这么做。endprint
舍义取利的后果是严重的。从个人层面来说,只讲物质利益,不讲是否正当,势必造成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精神迷茫,更严重的甚至有人走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从企业层面来说,只顾“利”不顾“义”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从社会层面来说,只重“利”不重“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关系冷漠、人情淡薄,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和谐。
(三)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的当代意义
重新审视儒家义利观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于我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今天的时代和孔子、孟子生活的时代有很大不同,但儒家处理义利关系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传统的儒家思想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体现,是对儒家思想强调的“以义为上、见利思义”,在义利不能兼顾时要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为推动时代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为给农民工发工资,哥哥孙水林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弟弟孙东林一面处理后事,一面拿着在车上找到的26万元,自己6万元的积蓄,老母亲1万元的养老钱,给农民工发了工资。生死接力的目的是不欠良心债。这是对诚实守信、见利思义最好的诠释,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儒家以义为上的道德追求有助于人们约束过分膨胀的个人主义思想。中国有着重集体主义的传统,人作为社会的人,须对社会有所贡献才能实现其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价值。但有少数人走向了只重个人利益的极端,置集体利益于不顾,甚至为了个人利益损害集体利益。大力提倡儒家义利兼顾、“义”为第一的价值观,对抑制过分膨胀的个人主义思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要求是一致的。
其次,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那种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只有尔虞我诈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鼠目寸光的错误看法和短期行为。我们今天要继承儒家以义为上,义利兼顾,见利思义的思想;当义利不能兼顾时,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这有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是儒商精神的核心,儒商主要体现在以义制利、诚实守信等方面。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儒商不乏其人,特别是明清时期,一大批儒学之士“下海”经商,如元末明初宽厚仁德的大儒商程维宗,崇尚仁德的晋商李明性,民族企业家陈启源等[6]。这样的儒商能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民族的安定团结,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础,作出巨大的贡献,今天的时代也需要更多的儒商。
对企业而言,讲究诚信,不唯利是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商业信用中借鉴、发扬儒家诚信思想的价值,对于构建现代商业诚信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著名医药企业北京同仁(下转288页)(上接280页)堂,对前来求医购药的,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童叟无欺。这家创立于1669年,迄今已经343年的企业依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屹立不倒,美名远扬。因此,对儒家诚信思想的弘扬,有利于增强企业经营中的诚信意识,从而使企业的的信誉更加稳定和持久,更有效地促进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7]。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继承儒家思想的过程是一个选择、吸收、升华和扬弃的过程,继承儒家义利观思想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为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文化底蕴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
[3] 本书编写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参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4] 张伟.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济南:山东大学,2008:10.
[5] 幺峻洲.孟子说解[M].济南:齐鲁书社,2006.
[6] 贾鹏龙.对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地位的再认识[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6.
[7] 刑洪军.儒家思想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7:6.[责任编辑 魏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