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40例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14-09-26范征莉黄雪萍周小艳廖文静吴清培

重庆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农民工子女

杨 辉,范征莉,宁 洁,程 雪,黄雪萍,周小艳,廖文静,赵 科,吴清培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生理科 401146)

“农民工子女”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的子女,他们或随父母进入城市,或留在农村;前者称“随迁子女”,后者叫“留守儿童”。目前,我国约有1.6~2.0亿 “农民工”,其背后是同样庞大的农民工子女群体,农民工子女作为一个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对农民工子女在教育公平性、生长发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1-3],但对其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少,且多限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4-5],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的研究较少[6]。本研究对重庆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指定可招收农民工子女的主城区3所中学,中学每校每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被抽中班级的全体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参加调查,共发放回收问卷776份,其中有效问卷740份,问卷有效率95.36%。研究组399人:即农民工随迁子女组,其中男生214人,女生185人;年龄11~17岁,平均(13.83±0.86)岁;7年级学生128人,8年级学生111人,9年级学生150人。对照组341人:即重庆市主城区户籍学生组,其中男生176,女生165人;年龄11~16岁,平均(13.51±0.94)岁;7年级学生107人,8年级学生109人,9年级学生135人。两组年龄、性别、年级等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自制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 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学校、年级、户籍类型、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对城市生活满意程度、随迁时间、社会支持来源等。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7]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共有90个项目,10个因子。每一因子都着重反映被试某一方面的情况,通过因子分析可以了解被试的症状分布特点以及病情的具体演变过程。在不同人群中的信度较好,在健康人群中的结构效度也较好,广泛应用于精神卫生领域中。

1.2.3 研究方法 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对所有研究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并作一致性检验,所有调查人员为本中心高年资医生或有心理测评经验的心理治疗师。调查由受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主持测试,按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数据整理阶段,应用逻辑查错、考察的方法,对数据再次进行核查,发现错误及时补正或作废。问卷中涉及被试者特征的主要项目(如被试者性别)缺失视为无效问卷,予以作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一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随迁农民工子女与主城户籍学生SCL-90比较 随迁农民工子女与主城户籍学生SCL-90比较结果显示,两组SCL-90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随迁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单因素分析

2.2.1 不同性别随迁农民工子女SCL-90比较 女生恐怖因子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 不同健康状况随迁农民工子女SCL-90比较 有疾病的农民工子女抑郁因子显著高于健康的农民工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3 不同居住情况随迁农民工子女SCL-90比较 其他组抑郁因子及精神病性因子显著高于父母同住组、三代同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随迁农民工子女与主城户籍学生SCL-90比较s,分)

表1 随迁农民工子女与主城户籍学生SCL-90比较s,分)

t P总分项目 研究组 对照组118.80±37.63 115.86±36.99 1.071 0.285总平均分 1.33±0.42 1.32±0.64 0.176 0.860躯体化 1.24±0.39 1.21±0.39 1.110 0.268强迫 1.45±0.55 1.42±0.54 0.762 0.446人际关系 1.39±0.52 1.35±0.52 1.247 0.213抑郁 1.33±0.49 1.30±0.45 0.942 0.346焦虑 1.41±1.22 1.32±0.48 1.288 0.198敌对 1.35±0.54 1.30±0.50 1.302 0.193恐怖 1.28±0.46 1.24±0.43 1.306 0.192偏执 1.30±0.46 1.27±0.45 0.767 0.443精神病性 1.28±0.44 1.24±0.41 1.154 0.249其他1.33±0.47 1.30±0.47 0.926 0.355

2.2.4 随父母到城市居住时间长短不同的随迁农民工子女SCL-90比较 小于1年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总均分、阳性均分、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1年组躯体化因子、敌对因子、其他因子显著高于3年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5 对城市生活满意度不同的随迁农民工子女SCL-90比较 满意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总均分、阳性均分显著、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其他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组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显著低于无所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6 与同学主观感受不同的随迁农民工子女SCL-90比较感受到歧视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总均分、阳性均分、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其他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受到歧视组敌对因子、恐怖因子显著高于感被公平对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7 对父母是“农民工”感受不同的随迁农民工子女SCL-90比较 感自豪组SCL-90阳性项目数、敌对因子显著低于感无所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自豪组SCL-90其他因子显著低于感自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8 有困难时可以提供帮助的对象不同的随迁农民工子女SCL-90比较 父母提供帮助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总平均分、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其他因子显著低于无人帮助和同学提供帮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提供帮助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显著低于没有人帮助组和同学帮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9 与同学关系亲疏程度不同的随迁农民工子女SCL-90比较 各组各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农民工随迁子女SCL-90各因子分与主城户籍学生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其心理健康状况与重庆本地儿童相仿,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这与以往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的结果不同[6-8]。一方面可能与近年来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来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力,积极探索试点融合教育,共享各项教学资源,促进其心理健康与发展有关。另一方面随迁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避免了长期亲子分离,建立了良好依恋关系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同时还可能与能够让子女随迁进城上学的农民工家庭多数经济条件较好有关。最后还提示我们应重新审视农民工子女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一观点与张若男、高亚兵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似[9-10]。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农民工随迁子女中女生恐怖因子显著高于男生,林芝等[11]的研究也显示农民工子女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差,提示应针对该类女性随迁子女进行重点干预。WHO的研究提示有慢性躯体疾病者易共患抑郁[12],本研究也显示有躯体疾病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其抑郁因子分显著高于健康的农民工子女。本研究提示,父母可提供帮助者和与父母同住的随迁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更高,这可能与父母作为青少年最有力的社会支持来源,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社会应激,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关。同时也反证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结构和关系模式对青少年心理发育的损害[13]。本研究显示,随父母到城市居住年限越长,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提示随父母迁移到城市本身作为应激性生活事件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移居的初期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人环境逐渐适应,心理健康状况会逐渐改善。对城市生活满意度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同学比较感到受歧视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认为被公平对待或受优待组更差,对父母是农民工感自豪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对父母是农民工感自卑的,这些都说明认知倾向作为一种内在资源,在压力与负性情绪的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持有积极乐观的认知倾向的个体比持有消极悲观认知倾向的个体较少体验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心理健康状况往往更好,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14-15]。本研究发现,与同学之间是否互相关心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与以往关于同辈影响的研究不同[11],一方面可能提示父母依然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另一方面可能与网络的普及,青少年更多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慰藉和支持有关。

由于抽样过程中仅选取了指定招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进行抽样,剔除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比率小于5%的非指定招生学校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样本,同时由于条件限制,样本量依然不够大,可能导致结果出现误差。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扩大样本数量,并根据随迁农民工子女在所处学校占比例不同分亚组进行比较。

志谢:本研究过程中得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领导,重庆市第29中学、重庆市松树桥中学重庆市蜀都中学老师及同学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罗晓明.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学生基本健康状况调查[J].医学文选,2005,24(6):890-891.

[2]张泽申,鲁巧珍,刘红联,等.上海市长宁区农民工子女学校小学生健康状况及常见病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2):70-71.

[3]周凤梅,杨冬梅,常欣.北京市通州区农民工子女小学学生常见病患病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80.

[4]吴夏云,兰燕灵,覃业宁,等.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情绪及行为特征与心理护理对策[J].广西医学,2011,33(8):1052-1054.

[5]吴雪梅,周绍飞.农村城镇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11,9(2):94-96.

[6]胡韬,郭成.重庆市农民工子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745-746.

[7]汪向东,王西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3.

[8]李光萍,赵志民,吉伟,等.农民工子女中学习困难学生的精神行为问题及父母养育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0):772-776.

[9]张若男,张丽锦,盖笑松.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6):426-429.

[10]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17-919.

[11]林芝,翁艳燕.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116.

[12]Moussavi S,Chatterji S,Verdes E,et al.Depression,chronic diseases and decrements in health:results from the World Health Surveys[J].Lancet,2007,370(9590):851-858.

[13]唐有财,符平.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1,189(5):41-49.

[14]佟洋,王家同,黄启科,等.士兵认知评价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2):202-204.

[15]邢军,贾君慧,杨宇彤,等.患者的自我认知评价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0):904-906.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农民工子女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