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阅读与一代人的观念
2014-09-26高传华杨洪丽
高传华 杨洪丽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史也常常被看作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册。因为任何人的精力都无法保证他能了解、赏析、评价一个完整的哪怕一个阶段的文学的全貌和细节的形成过程。而对于研究个体来说,文学接受的过程正和作家的创作过程类似,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性情和生命体验,但是这种经历、体验和对时代、对生命意识的感受却又有着想通之处,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人的阅读史也代表了一代人的观念和感受。
关键词:鲁迅;三国演义;诸葛亮;理想主义;阅读史
我平时也读点书,虽然不敢妄称“读书破万卷”,但几百卷恐怕还是有的。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喜爱的范围肯定有所不同吧?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有一个小伙伴家里的羊羔不幸夭折了,我和那个小伙伴抬着去集市上卖掉,记得是换了4毛钱,我们就用这四毛钱买了一本《童话大王》的儿童书,回来后当作珍宝一般,翻来覆去的看了很多遍。现在想来,这也许是关于书的最早的记忆了。因此在内心里觉得无比珍贵,仿佛小时候的心爱之物一定美轮美奂。后来又给孩子买了,发现也不过如此。大约是经历多了,已经没了当年的天真和幼稚。同时也多了一些世故和冷漠。只有孩子的心,才能称得上是赤子之心吧?
很自然的想起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里讲的故事。有这么一段: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①
鲁迅小时候对拿到自己喜爱的书的感受是“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可见《山海经》对幼时的鲁迅是了不起的诱惑。但是后来找到那几本珍藏的书,才发现: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②
失望之情是很明显的了。鲁迅与我相隔百年,年少时的记忆竟然如此相似。可见变化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人情。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朋友,同样也有着不同的喜好。人如此,书如此,物亦如此。
我非常喜欢鲁迅在《朝花夕拾 小引》里的一段话: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③
“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是鲁迅文字里一贯表现的情绪。他在小说《故乡》中也流露了同样复杂的情感,那是一种甜蜜的忧郁。
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总留下一些不能忘却的旧事。我幼儿时期的那本《童话大王》已经交代过了,小学时靠的是一本《作文周刊》,中学时又变成《中学时代》,这些刊物也许早就停刊了吧,但那时却是影响我整个青春的书。直到大学时才逐步了解并研究起鲁迅。然而煌煌十六卷的《鲁迅全集》,自己喜爱的不过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且介亭杂文末编》里的各自几篇。这些文字都是与人物有关的,比如《呐喊》里的《社戏》《故乡》;《彷徨》里的《祝福》《在就楼上》《孤独者》;这几篇小说都是与作者的童年、故乡以及以前的玩伴旧友有关,充满了浓浓的情谊或者深深的忧伤。——但即使是哀伤或者凄凉吧,也有一种英雄末路的抑郁,而不是抖笑或者戏谑。尽管多角恋爱和传奇猎艳也是有趣的,但是我不喜欢。
在民生多艰的年代里,每个人当然都有“自隐于世、悠然其乐”的自由,但我还是尊敬那些“文学是为人生,并且必须改良这人生”的启蒙知识分子。我赞扬那些在冷漠的人群中孤身奋战的虽然有着缺点的战士,厌恶那些成群结队、嘤嘤嗡嗡的即使是完美的苍蝇。而芸芸众生,苍蝇实多而战士绝少,不亦悲哉!
《朝花夕拾》连同小引、后记,共12篇,作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现代散文集,其中的《小引》《 阿长与〈山海经〉》《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都是平常但可爱的。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野草》虽然是散文诗,整体的阴郁气息很浓重。但里面的《题辞》《秋夜》《雪》《风筝》《希望》《好的故事》等并不晦涩,有的语言很优美,极富哲理性。都是常读不厌的。
上述的几个集子都是流传较广的,多数图书市场都可以看到。《且介亭杂文末编》却不为读者所注意。我手头的也是一本文革时候的旧书,纸张早已泛黄。里面的文章大都作鲁迅逝世的1936年,鲁迅本人也许能感受到自己将走完人生的征途,因而作文凝聚了全部的心力和真情。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落笔却又举重若轻,在《野草》的极尽绚丽后复归于简约古朴。《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我的第一个师父》《女吊》《这也是生活》,都是平实感人的,虽然放在杂文集里,实则是优美的记叙散文。鲁迅在晚年,语言功底上已经是炉火纯青,幽默精炼,讽刺全出于自然,自非钱钟书、林语堂的卖弄做作的譬喻和闲适可比。鲁迅一生创作十四册杂文集,当属开首的《坟》和这本结末的《且介亭杂文末编》最有价值。
在与书结伴的日子里,不知不觉就老了。孔子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④我们当然达不到圣人的境界。在孤单寂寞的日子里,在春去秋来、花开叶落的岁月循环中斑白了曾经满头的青丝。而今而立之年早过,渐渐靠近不惑的年龄。回看一事无成的自己,对岁月不饶人的恐惧不时的萦绕于心头。于是也不知在什么时候起又读起了《三国演义》,从此竟不能释手。
直到刚才,我一直没有思考我突然喜欢起《三国演义》的契机和理由。在中国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大约是少年人争气好胜,读了《水浒》后徒增斗狠戾气;老年人呢本来暮气就重,看了《三国》后只会增加权斗机心,反不利于养生。我呢,《三国演义》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渐渐发现其实我只喜欢有关诸葛亮的那些篇章。诸葛亮和曹操是《三国》里的主要人物,试想如果上册里没有曹操,下册里没有诸葛亮,三国的故事一定会寡味的多。而我独喜欢诸葛亮,大约他和我是山东老乡的关系吧。
诸葛亮一出山就不同凡响。“隆中对”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场景。后来在他的《出师表》中也有表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⑤
这一段自白每次对来都心神激荡,不能自已。京剧《空城计》里诸葛亮一句“我本是卧龙岗一个散淡的人”又给人另一种感受。让无数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心有戚戚焉。大丈夫本当如此。进则争雄天下,退则恬淡自守,但是始终保持着一个认真的态度。
说到底,岳飞和我们都把诸葛亮引为知己,相同的是对理想的执着的追求。纵使失败,也勇于担当。
做人不求发达,但求心安;做事不计成败,但求尽心。如此,就够了。
五年前,我曾在一个晚会上记下来这样一段文字: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和同事漫行在山师校园的小路上,因为已是深冬,两旁的樱树呈现出暗褐的颜色,微红透黄的落叶残铺着地面,让人觉得有些惆怅,有些落寞。迎面闪过师弟师妹的身影,青春飞扬。有背包的独自前行,有牵着手的男女半偎依着,仿佛看见我们八年前的样子。熟悉的楼房、草坪、石凳……,恍然有隔世之感。
不知今年的晚会为什么改在了山师礼堂,也许校长也是校友的缘故吧。但对于我,每次来到母校,都另有一种情绪。
晚会开始后,首先是合唱,音乐指挥是位挺靓丽的女教师,动作优雅、完美,隐现着青春的蓬勃。其实我们人近中年,却都还希望抓住青春的尾巴,觉得人生尚有前进的希望。接着就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唱《十七岁的雨季》,十七岁?多么青涩的季节啊!随后的“中国功夫”把晚会推向高潮,矫健的少年,潇洒的英姿,闪耀奔腾着旗子、棍棒、剑……台下先是安静下来,接着就掌声雷动、欢呼不已,顿时我也很兴奋,下意识里那些旧时的梦想……自由、人权、宪政、共和……狂野的青春、血腥的歌声、铁和火的激情……
然而庸常的生活击退和消磨了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岁月如一只大鸟掠过青春的影子。渐渐的这些全都空虚了,但有时又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我们都一点点沉沦,放弃了承担的重负,却没有如释重负的欢娱。岁月催人老,年华忽已晚,我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带着小女儿去超市,收银的小姑娘总喜欢逗她,看着年轻的女孩和年幼的女儿的嬉笑宴宴,心里充满人世天伦之情的幸福,但不免又有些恐惧衰老的苦涩。现在看到那些美丽姣好的大孩子,而立之年的我们,该另有一种喜爱之情了。古人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生有情,所以才会变老吧。草木无情,尚有春的青涩,夏的绚丽,秋的丰盈,冬的萧瑟,况且人呢?
晚会结束后,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灯火绚烂,往事如飞鸟般不邀而至,十多年前,我们这些人在某个时刻走进这座城市,走进生活的洪流,分享快乐,共担忧愁,聚成今世的因缘……”这些文字表述了自己曾经的对于岁月虚度的忧伤。
在三年前,又记下了下面一段字:“在我的文字中,理想和梦想是出现最多的字眼。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对这个词语如此偏爱,也许,仅仅是因为它是支持我保持乐观和清醒的支点。但理想是什么,却一直得不到清晰的图景。我常常想,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宪政、共和的政权和国家是我终生渴求的梦想。但那是如此的遥远和不可及。也因为此,它给了我放纵和懈怠自己的借口——人生短暂,何必苛求自己?我不攀附富贵、荣华、权势和高贵。粗茶淡饭平淡度日,为人做事无愧于心,如此而已!
《每个小人物都是梦想家》里说:天地不仁,对于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只是云端里看厮杀。我们都知道这事,所以,当我们决定用百折不挠的执着来对抗命运时,无论结局如何,我们要深信,我们已经赢了。梦想即使最终也没有能够照进现实,但至少,在等待花开的日子里,它一度点亮过我们来去匆匆的生命。
坐看夕阳,只等花开,今生有你,足够!
仅仅隔了三年,就已经很颓废了,三年,难道能改变一个人的对理想的态度?我不知道。
鲁迅、诸葛亮都不算成功的人物,他们也都没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们的事迹和文章,却泽被后世,流传千古。
说到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现在却罗列了不止一本了,只能说,我喜爱的,不是一本本具体的书,而是理想和人生这本大书。
[注释]
①②③鲁迅.朝花夕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④【春秋】孔丘.论语【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⑤【明】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