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文化角度看旅游翻译

2014-09-25黄浬达

卷宗 2014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策略

黄浬达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跨文化交际的起源和发展,随后探讨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以及跨文化交流意识的重要性,接着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如何将翻译技巧和跨文化交流意识融入到翻译实践中,并且提出了旅游翻译的相应策略,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旅游翻译;跨文化交流意识;策略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生机盎然的经济发展形式。对来中国的国外游客而言,旅游无疑是了解中国的最佳途径,因此,跨文化旅游翻译就变得相当重要了,起到特殊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传播中华文化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汉语在语言风格、句法结构等方面与英语都存在很大差别,这使得翻译难免存在意义的缺失和一定程度上的误解等问题,因而不时会造成一些尴尬局面。所以,旅游翻译一定要做到信息表达准确,同时又不失中华文化的魅力。这就要求翻译人员拥有跨文化交流意识并掌握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2.跨文化交际的起源和跨文化交流中旅游翻译的发展

跨文化旅游翻译是一种文化渗透的方式,我们首先得了解跨文化交际的起源以及旅游翻译的跨文化交流发展等等背景,这样才能掌握旅游翻译的技巧。美国爱德华·霍尔的研究中首次提及了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跨文化交际旨在语言文化交流,提供给外国读者准确而有用的信息,使得双方形成有效的沟通。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人类的联系更加紧密,跨文化交际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旅游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在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也显得举足轻重。胡文仲教授将跨文化交流中旅游翻译的发展分为了1978-1987年、1988-1994年、以及1995年至今这三个阶段。我们不难看出,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和1994年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旅游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旅游翻译也随之一步步的发展。如今,中国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对外开放更加深入,外国游客会越来越多,那么对旅游翻译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译者拥有较强的翻译技巧和西方思维,方能精准的翻译出原语言,又不失原本的语言魅力。

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及跨文化交流意识的重要性

各种语言都有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译者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翻译就可能出现曲译。所以中西方文化差异定会造成不小的影响。王佐良先生曾说:“译者处理的是两种文字,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因此,翻译问题很多时候就是文化问题,将翻译技巧与跨文化意识相结合应是译者的一种基本技能。旅游英语涉及较多的是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等,对这些内容及相关词汇的翻译,都不可避免地要参考其文化背景。所以不能直译,而是要意译,即从西方思维出发,将其中的文化内涵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能让游客真正了解中国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例如,紫禁城里的“养心殿”翻译为“The Palace of Character Cultivation”,这样,游客从翻译中就能真正了解“养心殿”是古代帝王修身养性之所。如果我们只把它简单地音译为“Yang Xin Dian”,就没法理解这其中的内涵与文化意义。再举一个例子:很多景区在下雨天或者地面潮湿时都会摆上“小心地滑”的提示牌,正确的译法是意译为“Caution Wet”,但往往被直译成 “Slide Carefully”(小心翼翼地滑),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就会导致外国游客难以理解甚至是误解,这势必会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译者必须要重视跨文化交流意识。所谓跨文化意识即“不同民族、受不同文化影响的个人或团体之间的交流、交往。”旅游就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只有建立了跨文化交流意识才能实现更好地交流,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旅游翻译的策略和技巧对旅游翻译也十分重要,这也是译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4.主要的翻译策略

近年来,我国许多著名旅游城市和景点已设有中英文双语的景点介绍。对国外游客而言,可借此快速了解其景点的主要信息如地理位置、主要设施、安全警示等等,让外国游客对城市、景区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得以更好地游览,同时也传递了中国文化。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那些含有历史背景的文化信息却有所缺失,譬如,外国游人不知道寒山寺的故事,简单的将寒山寺译为“The Cold Mountain Temple”,使得其中所具有的意境和传统文化都无法表现出来。又比如,杭州西湖的白堤常常被译为“The White Causeway”,这个译法使很多外国游客会产生疑问“这条堤明明不是白色的啊?”,而其真正的文化内涵——这条堤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被忽略了。所以,仅仅直译是远远不够的,要把中国文化信息准确完整的传递给外国游客,那么译文首先要忠实于原文,同时,还要从国外游客角度看待译文,对其中信息进行加工、进行有必要的增减,才能翻译出符合国外游客口味的译文。下面,我们来谈谈一些常见的翻译策略。

4.1音译加释译法

音译加释译法是一些景点名称英译时常用的方法,即用汉语拼音译出景点的名称同时又用意译对景点的字面意思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这时常用于这找不到对等的英文来表达的情况。例如,断桥残雪Duanqiaocanxue(Melting Snow at the Broken Bridge)、三潭印月Santanyinyue(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等等。因为音译的优点是不需要任何的解释,缺点是无法让人理解,因为这中国特色极强,文化色彩极浓的汉语拼音在英语里很难找到一一对等的词汇。而释义对外国游客来说,很难把原文的本意与景点中文发音相联系。为了遵循原语言及其内涵,我们便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由此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便于外国游人更好地领会。

4.2 增译法

在翻译过程中,增译法无处不在,旅游英语翻译要体现出跨文化交际的特色,增译法尤为适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幅员辽阔的地域无不承载了许多文化内涵。对于中国人而言,许多都耳熟能详,但对于刚刚接触到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而言,若只是采用直译的方法,游客是不能够完全理解译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汉语的特点是短小精炼却内涵丰富,有些词语中可能只有寥寥几字,但是含义却十分丰富,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将信息补充完整,适当增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这样保证了外国游客对信息整体的能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例如班门弄斧,如果直译那么外国人可能就不明白,而进行一定信息的补充,译为“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那么,外国人也能对富有深意的中文词汇一目了然。

4.3 减译法

在旅游英语翻译过程中,一定的删减也是很有必要的,此时减译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人在介绍历史的时候,为了突出景点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免会将历史典故、历代名人和相关景点等等众多信息都融入讲述之中,但是如果把这些都翻译成英语的话,就显得拖沓冗长且没有重点,外国游客根本无法完全领会,时常被绕的云里雾里,所以此时译者要变通手法,适当地删去汉语介绍中华丽空洞的辞藻,对于景点信息进行简明客观的介绍,便于外国游客理解。

5.总结

旅游英语翻译不仅有着文化交流与交际的功能,更是中国向世界传递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旅游翻译的过程中,要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样在词汇、句式的才能更符合外国游客的口味,达到最好的交流沟能的效果。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中虽词汇精炼,但意义重大。保持基本信息准确的前提下,如何灵活运用音译加释译法、增译法、减译法等翻译策略与技巧就变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Robinson, Gail L.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M]. Cambridg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1988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胡文仲.跨域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文学论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赵江宁.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与文化缺失[J].淮北.淮北煤炭師范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跨文化交流中的商务英语语用学能力培养探析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浅析英语学习中的语用失误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