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多元化养老事业发展的思考
2014-09-25李曼音张磊纪芬叶
李曼音 张磊 纪芬叶
摘 要: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养老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全社会重视、参与养老事业的大格局已经形成。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新时期发展多元养老主体,建立分类养老服务,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的战略意义。通过总结各地区在政府作用、社会力量作用和个人作用三方面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的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多元化养老服務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关键词:多元化;养老模式;养老服务;政府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企业;个人
自从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目前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据统计,“截至到2012 年,65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 万人,占总人口的9.1%”。这个数字还将逐年递增,到2020年,我国将从快速老龄化阶段发展到加速老龄化阶段。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程度的加重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养老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全社会重视、参与养老事业的大格局已经形成。
1 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的意义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选择适当有效的养老模式,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城市及农村养老安置问题以及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西方的福利多元化理论提出福利来源应该多元化,责任主体除了政府,还包括家庭、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因此福利应由不同主体共同承担、共同负责。针对我国养老的现状和问题,本着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的,迫切需要我们突破传统,打开新局面,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其中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是两大核心问题。服务主体多元化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政策,在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等方面引导市场和社会参与养老服务中来;二是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中,需要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入社会力量补充养老服务中的空缺,如培育社会性、公益性的非政府组织;三是认为家庭与个人仍然是当前养老服务提供的主要主体,必须加大力度宣传“孝文化”,充分挖掘老年人自身潜能,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更大程度上实现“自我养老”。服务内容多样化指的是养老服务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涵盖面广、功能全的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是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对加强公共服务职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2 为养老模式选择提出思路,创新社会管理
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城市间流动人口的迁移和加速、4-2-1逐渐成为城市主流家庭、农村空心家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在呼唤着建立新型的养老模式。目前 ,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在探索养老新型模式方面做着有益的尝试,并且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一些地方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养老作为社会管理体系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关乎民生的社会问题。充分肯定多元社会管理主体的重要作用,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制度有着很大促进。
1.3 解决城镇化引发的农村遗留问题
城镇化是我国重大的发展战略选择, 但城镇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矛盾。我国城镇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力涌入城市,而大量年老力袁的农村老人则仍然滞留在农村,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突出。能否合理解决农村遗留人员的养老问题就成为能否顺利推进城镇化的关键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多元化养老模式,强调政府、家庭、社会、个人养老相结合,对于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提高个体生活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2 各地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的经验总结
2.1 政府引导方面
在构建多元养老体系中,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之一,不能够也不可能包揽全部的养老服务。调动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养老的积极性,进而保证高质量的养老供给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在转变职能方面的一个重要任务。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社会化,多地已经成立领导小组使社会化工作强势推进,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考核内容。在养老机构建设中,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由过去单纯的公办机构发展为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民营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如杭州上城区从2003年开始采用公建民营、公办民营等形式与社会组织、企业等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机构养老服务,将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造和经营活动等交给专业化组织去做,推动全区养老机构的发展。通过养老机构的改制,逐渐使养老成为一种产业,这样做有效提高了老年机构的服务质量。在某些老龄化程度高的较发达地区,政府还尝试着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来解决养老问题。比如上海的普陀区根据老人的年龄、身体、收入差异情况,由政府聘请专门的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看病、洗澡、做饭、送饭等。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
2.2 社会力量参与方面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先进地区的养老模式发展都表明,多样的民间社会组织、专业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是促进养老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江苏省为例,目前共有社区民间组织18749家,其中登记注册的有2295家,备案的有16454家,绝对多数是服务类民间组织。这些组织在政府培育下,以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为主导,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活跃了居民文体生活,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社区养老服务的空缺,为江苏省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贡献了力量。另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例如鼓励失业者利用自家房作为养老场所,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养老机构就业,社会人员自主创业等途径,形成完善养老服务和缓解就业压力“双赢”的格局。
2.3 自主养老方面
河北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首先出现在邯郸肥乡县,互助幸福院由当地村委会建设和管理,利用闲置房屋等加以修缮作为场所,配套设施由政府承担。入住的老人通过互助供养,自我管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空巢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问题。这种“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低成本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符合农村发展实际,是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有效途径,值得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台湾菩提长青村改变传统的养老方式,坚持“老有所用”、“自立”的理念,近年来,鼓励老人自主性的参与社区服务。“以新形态的老人福利社区产业化为主轴,进一步发挥老人在年轻时所习有的专长,在年老之时相互贡献专长,互利共居,创造和谐共营,有尊严的老人生活态度。”老年人不仅能够做一些接待类的工作,而且在当地观光产业中,老人制作的餐点也成为一大特色,这些做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使老人得到了尊严和价值的肯定,而且还补充了社区养老的资金资源问题。
3 关于如何推进多元化养老建设的思考
如前所述,构建多元化养老模式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并且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实际需要。然而,虽然各地在发展多元化养老累积了一些宝贵经验,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即将超过2亿,养老体系不健全、养老机构严重不足、养老服务设施落后等问题仍是当今时期政府和全社会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笔者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要素分析多元化养老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如何推进多元复合型养老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3.1 政治层面
多元养老模式的建立,需要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养老机构、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制度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的全面跟进。现行的养老政策和规定对养老主体的责任分工不明确,也缺乏与之相呼应的法规。在养老金方面,高收入与低收入人员缴费费率欠公平,职工个人养老储蓄被挪用,居民养老储蓄管理不善,种种现象损害了职工参加职业养老金的积极性;医疗保险方面,医院、医药、医保的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多项医改政策在取得初步成功后难以推进,居民医疗费用支出依然过高;对于一些新兴的民间养老产业,国家已经对发展社会力量办福利事业和养老机构上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进一步发展仍存在行业政策空白。针对以上问题,国家应尽快建立较为公平的资源配置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完善养老金、医疗保险政策,同时使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不规范操作,引导其健康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多元养老服务体系。
3.2 经济层面
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加剧对于未富先老的国家无疑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养老服务的资金不可能仅仅来源于政府和个人。养老事业的发展需要开拓多层次、多途径的资金来源渠道。
首先,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一是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适当加大对养老保障的投入比例;二是继续推进“星光计划”,即把福利彩票募集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建设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养老机构等;三是养老保险金划出一部分用作社区养老建设专项资金。
其次,政府与社区联合,大力发展社区养老。社区应充分挖掘社区的内外部资源和社会支持网络,比如利用已有的场地和设施,减少重复建设,节省资金;扩大社区宣传力度,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发掘社区的特色和优势来吸引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从而获取他们的资金援助。
三是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在政府扶持前提下,社区养老服务开辟新的产业链条,与市场结合,引入外界各方的先进设备、技术、以及服务项目,吸取各方的经验,允许市场进入社区,针对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构建起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
3.3 文化层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老年人需要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迎接新鲜事物。首先,在传统居家养老的基础上,鼓励老年人接受丰富多元的社区养老服务,如托老所、老年人文体中心、精神慰藉服务等,并鼓励养老模式的多样化选择,如前文所提到的“农村互助幸福院”模式和近期出现的一种可根据老人的兴趣选择不同城市养老的互动式异地养老模式等;二是随着养老机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有较高护理需求的老人主动自愿的进入到专业化的养老机构中来;三是无论在城市社区还是乡镇农村,都有属于本地独特的文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增强社区凝聚力。各地社区应充分发挥当地的潜能和优势,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
3.4 社会层面
首先,重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培养。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要求高的技术工作,包括老人心理指导、健康康复、医疗卫生知识,需要一批专业性的人才进行专业的服务工作。而我国内地老年社会工作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高校刚刚开设社会工作课程,与社会工作教育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取长补短,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积极培养社会工作高级人才,建立一支具备新型服务理念、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专业的社区服务工作队伍,从而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其次,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我们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学生或是年轻人并非不想伸出捐助之手,为孤寡老人献爱心,而是苦于没有渠道,没有组织。我们的大中小学校应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如:参加义工的工作量可兑换学分;颁发志愿者服务证书等。发动广大青少年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并使其认识到参加义工活动是他们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建设多元复合型养老模式,是深化改革和加快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在政府引导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责任主体多元化,整合各层资源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
注释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1 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民政部网站 2011-11-27
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初探----台湾菩提常青村社区养老的启发 崔思婷 《科技向导》2012年23期
中国现行养老政策的缺陷和预期 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网站http://public.fpsbchina.cn/cfp/164.html
新型社区养老模式初探----台湾菩提常青村社区养老的启发 崔思婷 《科技向导》2012年23期
参考文献
[1] 牛长华.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4
[2] 林乐飞.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6
[3] 骆勤.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J].财经论丛,2006,11
[4] 范炜烽等.政府购买公民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J].科学决策,2010,4
作者间介
李曼音,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管理、社会政策。
张磊,河北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纪芬叶,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