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9-25丽华陈惠康周琪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丽华+++陈惠康+++周琪+等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100例(200眼)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芦丁C+维生素A+维生素B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自拟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全身和眼部症状、视力、临床疗效等。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能够延缓或控制病情,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中西医结合;致盲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18-03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毯层-视网膜变性,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该病常起于儿童或少年早期,至青春期症状加重,视野逐渐收缩,至中年或老年,黄斑受累致中心视力减退,甚或严重障碍而失明[1]。亦有少数患者发病甚晚,但绝大多数在30岁以前发病,通常均为双眼发病。有的还伴有其他器官的疾病或成为一周身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资料,群体患病率约为1/3500。视网膜色素变性在中医眼科里是以夜盲和视野日渐缩窄为主症的眼病,多为先天性,大都为遗传所致[2]。多于青少年时期发病,病程漫长,预后较差。目前这种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办法,临床通常给予营养支持疗法,维生素类、扩血管药物等药物维持治疗,可以长期服药,阻止或减慢病情发展,维持现有的状况。在国内,西医对此病尚无有效的疗法,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RP,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100例(200眼)原发性RP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 中医眼科学》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29~50(39.6±4.3)岁。发病时间6个月~21年,平均(6.7±2.3)年。视力光感~眼前指数:<0.1者22例,0.1~0.4者42例,>0.4者36例。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RP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双眼受累;③无并发其他严重疾患,无精神疾患;④有正常沟通能力;⑤愿意配合治疗并纳入研究病例。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不愿参加本研究。②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③>65岁。④并发其他严重的心、肝、肾、呼吸、消化、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近期使用过抗焦虑、抑郁药物者。⑤继发性眼病所致夜盲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复方芦丁C(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31021092)+维生素A(由中国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批号1502-0216)+维生素B1(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42020611)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方:石斛30 g、人参120 g、山药45 g、茯苓120 g、甘草30 g、肉苁蓉30 g、枸杞子45 g、菟丝子45 g、熟地黄60 g、地黄60 g、麦冬60 g、五味子30 g、天冬120 g、苦杏仁45 g、防风30 g、川芎30 g、枳壳(炒)30 g、黄连30 g等。研细末口服,6 g/次,3次/d。连续服1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

1.5 观察指标[4]

观察两组的全身和眼部症状、视力、临床疗效等。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有效:视力提高1行以上;无效:视力无变化。

1.7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RP是一组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以夜盲、进行性视野损害、眼底色素沉着和视网膜电图(ERG)异常或无波为主[5]。RP在世界各国发病率为1/3000~1/5000,在西方国家累及(1~2)/5000的新生儿。RP是遗传性视觉损害和盲目的最常见原因之一[6]。由于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现已成为世界眼科重点研究的难题之一。RP是眼科的一种遗传性进行性疑难眼病。祖国医学典籍中,虽无RP之词,但有很多类似本病之记载[7]。本病类似于中医学“高风内障”,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脾虚血滞,血脉枯涩,脉道不通所致。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我们筛选的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开窍的中药组成在临床用之有效,方中人参、枸杞、熟地黄、肉苁蓉对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与代谢均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酶的作用,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及色素细胞均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中医认为“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内经》),“人之眼耳鼻舌……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河间六书》)。本病眼底所见视网膜血管细狭,特别在后期,视网膜血管闭塞,是因为本病病变同时累及内层,黄斑区及脉络膜组织。由于视网膜及视神经供血不足,所以发生萎缩[8-9]。近代研究认为,RP的发生是神经元轴突的物质流动在节细胞体附近阻滞的结果[10]。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近代研究,配合活血化瘀药非常重要。活血通络开窍药,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使视网膜的供血、供氧状况得到好转[11-12]。本方综合作用可以提高视网膜视细胞的敏感性,改善视网膜的营养与代谢,从而有利于提高视力,改善视敏度及ERG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RP,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能够延缓或控制病情,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蓝海光,玉远林,李国梁.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6):1103.

[2] 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

[3] 黄叔仁,张晓峰.眼底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6.

[4] 武晓燕,王秀娟,崔舒红.卡波金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及治疗作用[J].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3(5):434.

[5] 王岳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22.

[6] 黄娟.驻景丸加减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6):27.

[7] 张励,庄曾渊.庄曾渊应用定志丸治疗眼科疾病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03-104.

[8] 陈小华,戎曙欣,白世淼.补肾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5例[J].河北中医,2011,33(11):1694, 1701

[9] 韩光,韩文东.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6,26(10):41-42.

[10] 孙艳,相晓军,宁英慧,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758-1759.

[11] 李种泰.针灸穴位注射和中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29例[J].陕西中医,2006,27(4):477-478.

[12] 姜健丽,曾红艳,薛金山.灯盏花素注射粉剂合色变一号方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5):318-319.

(收稿日期:2014-06-18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100例(200眼)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芦丁C+维生素A+维生素B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自拟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全身和眼部症状、视力、临床疗效等。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能够延缓或控制病情,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中西医结合;致盲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18-03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毯层-视网膜变性,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该病常起于儿童或少年早期,至青春期症状加重,视野逐渐收缩,至中年或老年,黄斑受累致中心视力减退,甚或严重障碍而失明[1]。亦有少数患者发病甚晚,但绝大多数在30岁以前发病,通常均为双眼发病。有的还伴有其他器官的疾病或成为一周身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资料,群体患病率约为1/3500。视网膜色素变性在中医眼科里是以夜盲和视野日渐缩窄为主症的眼病,多为先天性,大都为遗传所致[2]。多于青少年时期发病,病程漫长,预后较差。目前这种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办法,临床通常给予营养支持疗法,维生素类、扩血管药物等药物维持治疗,可以长期服药,阻止或减慢病情发展,维持现有的状况。在国内,西医对此病尚无有效的疗法,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RP,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100例(200眼)原发性RP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 中医眼科学》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29~50(39.6±4.3)岁。发病时间6个月~21年,平均(6.7±2.3)年。视力光感~眼前指数:<0.1者22例,0.1~0.4者42例,>0.4者36例。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RP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双眼受累;③无并发其他严重疾患,无精神疾患;④有正常沟通能力;⑤愿意配合治疗并纳入研究病例。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不愿参加本研究。②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③>65岁。④并发其他严重的心、肝、肾、呼吸、消化、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近期使用过抗焦虑、抑郁药物者。⑤继发性眼病所致夜盲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复方芦丁C(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31021092)+维生素A(由中国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批号1502-0216)+维生素B1(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42020611)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方:石斛30 g、人参120 g、山药45 g、茯苓120 g、甘草30 g、肉苁蓉30 g、枸杞子45 g、菟丝子45 g、熟地黄60 g、地黄60 g、麦冬60 g、五味子30 g、天冬120 g、苦杏仁45 g、防风30 g、川芎30 g、枳壳(炒)30 g、黄连30 g等。研细末口服,6 g/次,3次/d。连续服1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

1.5 观察指标[4]

观察两组的全身和眼部症状、视力、临床疗效等。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有效:视力提高1行以上;无效:视力无变化。

1.7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RP是一组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以夜盲、进行性视野损害、眼底色素沉着和视网膜电图(ERG)异常或无波为主[5]。RP在世界各国发病率为1/3000~1/5000,在西方国家累及(1~2)/5000的新生儿。RP是遗传性视觉损害和盲目的最常见原因之一[6]。由于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现已成为世界眼科重点研究的难题之一。RP是眼科的一种遗传性进行性疑难眼病。祖国医学典籍中,虽无RP之词,但有很多类似本病之记载[7]。本病类似于中医学“高风内障”,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脾虚血滞,血脉枯涩,脉道不通所致。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我们筛选的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开窍的中药组成在临床用之有效,方中人参、枸杞、熟地黄、肉苁蓉对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与代谢均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酶的作用,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及色素细胞均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中医认为“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内经》),“人之眼耳鼻舌……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河间六书》)。本病眼底所见视网膜血管细狭,特别在后期,视网膜血管闭塞,是因为本病病变同时累及内层,黄斑区及脉络膜组织。由于视网膜及视神经供血不足,所以发生萎缩[8-9]。近代研究认为,RP的发生是神经元轴突的物质流动在节细胞体附近阻滞的结果[10]。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近代研究,配合活血化瘀药非常重要。活血通络开窍药,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使视网膜的供血、供氧状况得到好转[11-12]。本方综合作用可以提高视网膜视细胞的敏感性,改善视网膜的营养与代谢,从而有利于提高视力,改善视敏度及ERG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RP,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能够延缓或控制病情,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蓝海光,玉远林,李国梁.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6):1103.

[2] 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

[3] 黄叔仁,张晓峰.眼底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6.

[4] 武晓燕,王秀娟,崔舒红.卡波金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及治疗作用[J].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3(5):434.

[5] 王岳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22.

[6] 黄娟.驻景丸加减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6):27.

[7] 张励,庄曾渊.庄曾渊应用定志丸治疗眼科疾病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03-104.

[8] 陈小华,戎曙欣,白世淼.补肾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5例[J].河北中医,2011,33(11):1694, 1701

[9] 韩光,韩文东.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6,26(10):41-42.

[10] 孙艳,相晓军,宁英慧,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758-1759.

[11] 李种泰.针灸穴位注射和中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29例[J].陕西中医,2006,27(4):477-478.

[12] 姜健丽,曾红艳,薛金山.灯盏花素注射粉剂合色变一号方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5):318-319.

(收稿日期:2014-06-18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100例(200眼)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芦丁C+维生素A+维生素B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自拟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全身和眼部症状、视力、临床疗效等。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能够延缓或控制病情,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中西医结合;致盲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c)-0118-03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毯层-视网膜变性,是一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该病常起于儿童或少年早期,至青春期症状加重,视野逐渐收缩,至中年或老年,黄斑受累致中心视力减退,甚或严重障碍而失明[1]。亦有少数患者发病甚晚,但绝大多数在30岁以前发病,通常均为双眼发病。有的还伴有其他器官的疾病或成为一周身综合征的表现之一,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资料,群体患病率约为1/3500。视网膜色素变性在中医眼科里是以夜盲和视野日渐缩窄为主症的眼病,多为先天性,大都为遗传所致[2]。多于青少年时期发病,病程漫长,预后较差。目前这种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办法,临床通常给予营养支持疗法,维生素类、扩血管药物等药物维持治疗,可以长期服药,阻止或减慢病情发展,维持现有的状况。在国内,西医对此病尚无有效的疗法,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RP,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100例(200眼)原发性RP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 中医眼科学》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29~50(39.6±4.3)岁。发病时间6个月~21年,平均(6.7±2.3)年。视力光感~眼前指数:<0.1者22例,0.1~0.4者42例,>0.4者36例。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RP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双眼受累;③无并发其他严重疾患,无精神疾患;④有正常沟通能力;⑤愿意配合治疗并纳入研究病例。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不愿参加本研究。②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③>65岁。④并发其他严重的心、肝、肾、呼吸、消化、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近期使用过抗焦虑、抑郁药物者。⑤继发性眼病所致夜盲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复方芦丁C(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31021092)+维生素A(由中国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批号1502-0216)+维生素B1(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42020611)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方:石斛30 g、人参120 g、山药45 g、茯苓120 g、甘草30 g、肉苁蓉30 g、枸杞子45 g、菟丝子45 g、熟地黄60 g、地黄60 g、麦冬60 g、五味子30 g、天冬120 g、苦杏仁45 g、防风30 g、川芎30 g、枳壳(炒)30 g、黄连30 g等。研细末口服,6 g/次,3次/d。连续服1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

1.5 观察指标[4]

观察两组的全身和眼部症状、视力、临床疗效等。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有效:视力提高1行以上;无效:视力无变化。

1.7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RP是一组进行性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以夜盲、进行性视野损害、眼底色素沉着和视网膜电图(ERG)异常或无波为主[5]。RP在世界各国发病率为1/3000~1/5000,在西方国家累及(1~2)/5000的新生儿。RP是遗传性视觉损害和盲目的最常见原因之一[6]。由于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现已成为世界眼科重点研究的难题之一。RP是眼科的一种遗传性进行性疑难眼病。祖国医学典籍中,虽无RP之词,但有很多类似本病之记载[7]。本病类似于中医学“高风内障”,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脾虚血滞,血脉枯涩,脉道不通所致。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我们筛选的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开窍的中药组成在临床用之有效,方中人参、枸杞、熟地黄、肉苁蓉对全面提高机体免疫力与代谢均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酶的作用,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及色素细胞均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中医认为“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内经》),“人之眼耳鼻舌……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河间六书》)。本病眼底所见视网膜血管细狭,特别在后期,视网膜血管闭塞,是因为本病病变同时累及内层,黄斑区及脉络膜组织。由于视网膜及视神经供血不足,所以发生萎缩[8-9]。近代研究认为,RP的发生是神经元轴突的物质流动在节细胞体附近阻滞的结果[10]。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近代研究,配合活血化瘀药非常重要。活血通络开窍药,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使视网膜的供血、供氧状况得到好转[11-12]。本方综合作用可以提高视网膜视细胞的敏感性,改善视网膜的营养与代谢,从而有利于提高视力,改善视敏度及ERG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RP,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能够延缓或控制病情,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蓝海光,玉远林,李国梁.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6):1103.

[2] 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

[3] 黄叔仁,张晓峰.眼底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6.

[4] 武晓燕,王秀娟,崔舒红.卡波金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及治疗作用[J].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3(5):434.

[5] 王岳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22.

[6] 黄娟.驻景丸加减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6):27.

[7] 张励,庄曾渊.庄曾渊应用定志丸治疗眼科疾病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103-104.

[8] 陈小华,戎曙欣,白世淼.补肾化瘀方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5例[J].河北中医,2011,33(11):1694, 1701

[9] 韩光,韩文东.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6,26(10):41-42.

[10] 孙艳,相晓军,宁英慧,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758-1759.

[11] 李种泰.针灸穴位注射和中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29例[J].陕西中医,2006,27(4):477-478.

[12] 姜健丽,曾红艳,薛金山.灯盏花素注射粉剂合色变一号方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5):318-319.

(收稿日期:2014-06-18 本文编辑:许俊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