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B教学中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编程的方法研究
2014-09-25于宁
于宁
摘 要:VB即Visual Basic,是微软公司制作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语言,其关键在于“对象”二字,必须遵循面对对象的思维进行编程。不管是什么标准,VB语言的使用面都是最为广泛的。基于这点,计算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方式,把握重点,实现教学效果。本文由此展开探讨,分析加强学生面向对象编程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VB;教学;面向对象;编程
VB是指一个可视化并且处于Windows系统环境中的编程语言,从VB教材中便可以了解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VB的特定环境下深入了解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最终让学生熟练操作VB编程而制作出一系列的应用程序。
1完成传统程序设计理念的转变
任何数据都需要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而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本前提是具备解题程序,以引导计算机完成一系列的编程过程,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在进行解题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保证编程思维与程序设计之间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在以往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中,侧重于循序渐进的解题模式,以设计算法为主,在设计过程中再来思考解题的具体流程。但是这种编程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面向过程的设计中着重于将所要开发的程序分割为一个个的功能,然后再进行程序模块的编写,程序代码当中涵盖了全部的功能。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将结构化的设计思想作为重点,先将程序分割然后了解模块之间的联系,再利用代码实现各模块的处理。但是这一系列操作均是基于过程,而VB的重点在于对象,因此教学的首要难点就是协助学生完成由过程到对象的转变,否则长时间的思维定势会影响正常的面向对象编程。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含义
由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具有扩充性、简易性等优点,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程序设计的主流。在以对象为核心的基本原则下将过程中的程序当做既单独存在又相互联系的个体,同时每个对象之间又有特定的数据信息、操作方式、使用功能以及目的,这些对象相互之间通过传递消息来实现服务,一方发出指令后,接收的一方就会完成相关服务,对象之间的互相服务构成整个程序的功能,相比以往功能分解的编程方式而言,其主要特点是对象分解,这与人类的解题思路相符,由此可以看出面向对象的出发点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因此对于面向对象编程的理解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便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要素。
3VB语言教学的流程
VB程序包括众多的功能要素,例如菜单、窗体等,而程序设计的过程就是设定各个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以达到处理问题的目的。因为长期处于面向过程的程序当中,因此目前很多教师还是基于面向过程的编程模式来进行面向对象编程的教学,这就偏离了对象这一核心要素,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必须改变,具体方式为:第一,向学生简述VB的基本概念;第二,在学生掌握VB语言大概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语法、控制结构以及控件的教学。只有灵活变通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打破面向过程编程的思维桎梏,不断矫正学生的编程思路,体现对象的核心理念。
4加强对学生事件编程的教学
不管是哪种对象,其肯定包含方法、属性以及事件三方面,其中属性是各对象之间相互区别的基础;事件是指对象对识别和获取的信息,编写好对象所要产生的事件;而方法是指面向对象所特有的一种函数和过程,能够方便技术人员操作。在所有的对象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控件,通过控件可以将控制指令存放在公式当中,从而搭建起用户和程序之间相互沟通的途径,控件通过组成Windows应用程度的可视化接口。从VB应用程序的编写流程来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首先在窗体中放入控件,然后将应用程序的界面构建起来,最后在完成控件属性的设置之后编写事件的过程代码。在以上环节中,学生主要的问题存在于控件事件过程代码的编写当中,很多学生放置控件之后并没有将过程事件代码以及控件统一起来,导致此现象的根源就是学生对于面向对象编程的思路还存在认识误区,因此还是要强化学生对事件驱动编程的理解。在Windows的环境中,VB语言实际就是对各个控件之间响应的事件设定一个过程,这也是整个程序的核心要素,Windows是用户和VB应用程序的传送纽带,同时执行代码与触发次数呈正比关系,以上所说均是VB主要的工作机制,用户要做的就是挑选对应的控件然后对事件编写一个过程从而解决用户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VB教学中必须将学生面向对象的思维教学作为重点,转变传统教学中面向过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利用VB语言程序实现对Windows的编程,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