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式计算机技能教学模式
2014-09-25梅翠松
梅翠松
伴随全球化的课改风潮,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奏响了序曲。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它提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发展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充分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涵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既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与之相对的是被动、机械学习。其实质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某个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种互动的交流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能使学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探究学习是围绕“问题”(或者称为“项目”、“任务”)展开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建构“自主、合作、探究”式计算机技能教学模式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式计算机技能教学的课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上课之前,教师应精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情境。可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能为新的知识提供最佳联系的旧知识,把复习旧知识的教学环节设计成为新旧知识衔接的金桥,采用任务、设疑等形式,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
2.呈现问题,启发诱导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在讲授《For-Next循环结构》时,在开头的情景创设里,提问如何打印6个竖行排列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答案都是6行print “*”,我不动声色,继续设置疑问:如果要打印100行,1000行 “*”呢?学生思考讨论后,不难发觉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重复书写print “*”这个语句,这时我提出设想方案:我们希望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告诉计算机重复操作的次数,剩下的工作让计算机自己去完成,行不行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围绕探究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再次提出问题,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疑来刺激、挑战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4.合作探究,解惑释疑
学习《For-Next循环结构》时,我将学生分成三组,选择三个改错题,让他们寻找错误之处并加以纠正,然后每组完成一道题目,进而使他们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并且积极发言,建立了组与组、学生与老师间的多维互动合作交流方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5.分层练习,升华新知
在升华新知里,本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设计几个面向全体学生有一定弹性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并激励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6.评价讨论,共同进步
全面公正地评价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现学生中有创新的作品或思想时,应该及时发现其合理之处,予以肯定或表扬,同时对于不足和原因,也要加以及时纠正,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平等、民主、宽松、和谐,建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建湖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