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9-25庞海云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4.08.013
【摘 要】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村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物质生活层面,而文中则从精神文化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的成因、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与对策,指出要想根治贫困,必须重视文化扶贫,让她们利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知识改变命运。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8-0045-03
【收稿日期】2014-04-03
【基金项目】2012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为12E100
【作者简介】庞海云(1974-),女,安徽砀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一、 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的现状与问题
首先,我们先诠释一下什么是“文化贫困”,所谓 “文化贫困” 是指某一特定文化的低水平、低层次状态,它不单纯是指知识贫困,更是指某一群体、家庭或个人在科学技术修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状况及行为趋势上落后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水平,从而影响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落后状态。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率先提出“贫困女性化”概念,开创了对妇女贫困化问题的系统研究。本文借助于所在学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13年暑期,针对12个省40多个村屯的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问题展开了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知识贫困,受教育程度低
农村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仍然十分严重,很多父母认为,“女孩早晚嫁出去都是别人家的”,所以,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性,加之农村的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城市的教育水平,使农村女性接受教育的条件又受到限制。尤其是农村留守妇女,从事农业劳动之余还要从事繁琐的家务劳动,日常活动和社会交往的范围比较小,增长见识、获取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致使农村留守妇女不仅先前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少,而且成人后接受成人教育的机会也很少。在所接受调查的200名农村留守妇女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73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301%,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967%,这其中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有高中毕业。据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已达到11年。其中,德国的农村留守妇女具有大学文凭的占6%;以色列农村妇女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7%;荷兰毕业于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的农村妇女占12%;法国的农村留守妇女7%以上具有大专文化。相比之下,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2. 文化生活单一
目前,很多农村根本没有文化设施,村里很少组织文化活动,她们经常是以看电视来打发日子,电视节目更多的是热衷于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很少关注知识性、科技性的节目。有些留守妇女迷恋于打麻将,农村麻将主体女性化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农村妇女休闲文化贫困。
3. 生活方式陈旧
生活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主要是指狭义的生活方式,即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庭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方面的消费方式、交往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农村留守妇女受外出打工丈夫的影响,思想上有很大的波动,也向往和城市女性一样文明时尚的生活,但根深蒂固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已久的生活方式是很难使她们在短时间内改变的,自身卫生和家庭卫生管理和建设上,显现出随意性和倦怠感,吃、穿、住、行等方面脏乱差问题是共性现象。有钱也不舍得用于精神文化消费,而更多地用于婚丧嫁娶和修建房屋上,所修建的房屋也更多的是重数量轻质量。
4. 平等意识淡薄
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的思想仍然是主流思想。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由于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外出打工的丈夫,这使得在家留守的妻子更是感觉自己的地位低下,对丈夫的依赖感显著,甚至是有的丈夫在外边做了对不住自己的事,也不敢进行反抗。家里的大事都要由外出打工的丈夫定夺,男女平等意识淡薄。
5.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
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农村留守妇女认为,“人的命天注定”,信天、信命,认为自己的贫困是想改也改变不了的,根本意识不到文化贫困对自己产生的消极影响,更不能主动地去提高文化水平,很多人思想麻木、精神萎靡、目光狭窄短浅,一味地依附等待,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外出打工的丈夫和将来或许能出人头地的子女身上。
二、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的成因分析
1.不完善的制度及不合理的社会结构
造成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我国社会结构和制度存在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和不完善的制度最终导致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致使一些特定群体如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及个人贫困,而且不仅造成经济贫困,更造成文化贫困,很多经济贫困家庭,早早地就让女孩辍学在家务农,使她们失去了接受更多教育的机会。
2.文化政策的性别缺失
目前,国家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重点先抓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而居其次的政策导向,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尤其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文化大发展战略,为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指明了方向。但这些政策并没有考虑到男女的差别,忽视了男女两性对文化的不同需求问题,如很多村屯都建有篮球、排球场地,但很少设有专为女性健身的运动器材。
3.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水平总体偏低,受此影响,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教育培训投入更是严重不足。而在以高效农业著称的国家荷兰、以色列,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则采取终身免费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妇女提高科技文化水平的积极性。尽管多年来,我国各级妇联组织与银行合作,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小额贷款工作,但受贷款条件和额度的限制,根本不能改变教育培训资金不足的现状。而受政策、制度的影响,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也多将资金投入到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很少关注农村女性教育的投资。至于农村留守妇女个人及其家庭,由于收入水平低、经济负担重,更不会拿钱来进行自身的教育投资。
4.“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形态
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思想对女子地位的评价是被贬低的,女子必须遵守“三从四德”,尽管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但这种传统意识形态却仍是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农村,女性的劣势地位更是明显,而她们对于自己的辛劳更多的是怨天尤命,任劳任怨。
5.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落后
首先,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文化培训都较为落后。基础教育办学设施简陋,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村屯学校数量锐减;职业教育没有特色,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成人教育不受重视,重形式轻内容。这些情况使农村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严重受到冲击。
其次,缺少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在农村,很多村屯根本没有阅览室和图书资料,即使有的村屯有一些图书资料也都是锁在柜中,束之高阁,根本无人问津。而图书资料中也鲜有女性喜爱的如服饰、化妆、裁剪、编织等书籍。阅览室更是形同虚设,成为人们打麻将、唠闲嗑的娱乐场所。
三、改善我国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从我国多年来扶贫帮困实践经验来看,要根治贫困,必须先从贫困的主体“人”入手,从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入手,走文化扶贫之路,即向她们输入新的知识、文化,又要改变她们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家庭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利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之路。
1.大力推进农村女性教育事业的发展
首先,进一步丰富农村女性受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应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大企、名企,让其更多地关注农村女性教育,建立如普及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各项专业技术的职业教育机制,使她们具有更多的继续受教育机会,这是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综合文化素质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村女性受教育的法律和政策。为确保教育的性别公平,政府应完善相关的法律。同时,政府还应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优先对农村女性进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投资,设立针对农村女性进行教育的专项基金,用于需要帮助的特困女性。
2.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
首先,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女性主体意识。打破旧的传统性别意识,重新进行自我认知,改变以往对男性的依附心理,实现自身观念的转变,发挥其女性优势,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真正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其次,消除性别歧视,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地位。女性先天的生理特征,使男性与女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先天的自然属性,并不能说明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果。男女定位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文化观念)造成的,有了社会性别的认识差异,就产生了性别的歧视,于是造成了女性与男性的不平等,我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将实现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要彻底消除性别歧视,还要从社会文化入手,改造和提高全社会的性别意识观念,追根溯源,标本兼治。
再次,帮助她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通过成立互助组,互助队,重点帮扶家庭负担繁重的农村留守妇女,使她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去接受教育,提高自己。曾经有位留守妇女对笔者说:“我真的很羡慕有文化的人,可我天天忙的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甚至有时累的炕都上不去,哪还有时间去学习呀!”其中的无奈与辛酸令人感慨。
3.建设文化大市场发展战略,让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异彩纷呈
首先,各市县可以依托妇联组织,定期开展知识竞赛、典型事迹报告会、文艺广场晚会来丰富农村女性的文化生活。
其次,各村屯应积极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农闲季节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比比谁家卫生最好,饮食最健康,谁家最孝顺老人,最注重子女教育等。
再次,坚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整合“三下乡”服务资源,广泛联合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农业、劳动等部门,鼓励离退休专业人士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服务。
4.发挥农村女能人“传、帮、带”作用
发挥农村女能人“传、帮、带”作用,如黑龙江省望奎县妇联以提高广大妇女素质为切入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妇代会+协会+农户”这一新型基层妇女组织形式,培养农村妇女科技骨干、农村妇女科技示范大户和农村女经纪人三支队伍,在女能人的帮助和带领下,共同致富,共同提高。
5.发挥在校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各市县妇联组织,应充分利用好大学生假期返乡度假的时机,组织大学生假期培训辅导班或大学生帮扶小组,这既弥补了农村留守妇女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又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平台。本人针对所在学院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90.56%的学生表示愿意利用假期为家乡的建设做点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敏.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9,(2).
[2]吴旭.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现状问题的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8,(l).
[3]庞海云.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3,(8).
[4]陈利.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压力和婚姻危机[J].甘肃农业,2008,(11).
[5]杨静如.农村女性文化贫困探析[J].邢台学院学报,2009,(12).
Study and Countermeasures on Cultural Poverty Problems of Left Women in Rural China
PANG Haiyun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7, 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 on left women in rural areas is a general problem in rural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which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vel of material life, this study is from a spiritu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Thus, the causes and affects of left women's cultural poverty problem in rural China we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re put forward. It pointed out that in order to cure poverty,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solve the culture poverty problem, so that the women left in rural areas are able to use their own hands, their wisdom, and their knowledge to change their own destiny.
【Key words】 left women in rural areas; cultural povert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编辑/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