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2014-09-25郭龙辉

教师·中 2014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郭龙辉

摘 要:高中阶段作为青年阶段的开始,有着独特的特点,而这一阶段正是人生中由“动荡不安”走向成熟的时期。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性等方面,都呈现了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给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困难和挑战。本人在多年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中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可见要培养新世纪高质量的人才和接班人,对青少年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必然要求。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内容特点等决定了其成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主阵地。本人认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现与大家分享心得体会。

1充分认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有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就有10名是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已占犯罪总人数的14%左右,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有的教育专家分析说,心理上的狭隘、自私、唯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后,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目的统一性。

2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策略

(1)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

政治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并探讨调节学生心理的方法和艺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自己,避免其轻易贴上“我不行”的消极标签,让学生了解重要的不是现在具备了多少能力,而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心态去衡量和看待自身所具有的能力。要教给学生克服困难的方法,为学生克服困难提供条件。要教育学生敢于尝试,积极参与,并对其成功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一次次的积极参与中品味成功,体验愉悦,最终建立起自信心。

(2)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面对学生个性和智能发展的不均衡性,教师要注意安排学生的学习强度,避免重复性和疲劳性的学习内容,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模式就是“框架引领,问题驱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整个课堂进程由学生掌控,问题的解决是他们分组讨论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效益实现了最大化,从而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以及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光明前景,从而增强克服心理障碍的信心和力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疏导,可促进自我排解。

(3)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多的相似性,故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适时地进行心理指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劳动和奉献着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激励自己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懈努力,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4)教师要自觉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课上的言行,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育要心理化。探求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为此,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力争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把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学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每个政治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余建林.浅谈当前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南平师专学报,2005(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