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铸就忠诚 担当成就伟业

2014-09-25罗志荣

企业文明 2014年9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

罗志荣

1954年,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面简称一机)宣告成立。作为当时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如今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其60年风雨兼程,自强不息;60年自主创新,永争第一;60年强军报国,兴企富民;60年薪火传承,铸魂塑魄。60年来,一机人用忠诚、责任与担当,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动历史画卷。

历史如镜,岁月如歌。值此其60华诞之际,2014年8月,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会刊《企业文明》,特派记者奔赴包头采访,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一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白晓光,就公司6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积累的主要经验和在新阶段新的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履职强军报国使命 尽责兴企强企富民

记者:白董事长,你好!今年是一机成立60周年。60年来,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24年,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6年,一机人对我国的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一机已经连续36年保持盈利,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不仅在当年建设的156个项目企业中,即使是在整个国企改革发展的潮起潮落中,如果不是绝无仅有的话,至少也是极其罕见的。总结60年的奋斗历程,你认为公司取得了哪些值得自豪的主要成就?

白晓光:责任铸就忠诚,担当成就伟业。60年来,伴随着我国兵工事业的发展,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一机人,始终以“国家利益至上”的忠诚信仰,以强军报国的使命意识,以兴企强企富民的责任担当,克服了前进路上的一个个困难,破解了发展中的一道道难题,取得了一项项令人振奋的重要成绩:

以军为本,军品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作为军工企业,在当年苏联撤走专家、设计图纸后,一机人在强军报国使命感驱使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不动摇,从中国第一炉装甲钢出炉、第一辆主战装备出厂、第一个主战装备研究所成立到第一辆轮式装备问世等,无数个中国第一在一机相继诞生。如今的一机,已经从当初完全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军工厂,发展到能够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跻身世界一流装甲车辆的特大型军工企业;从遥遥落后于他国、在别人帮助下仿制的企业,发展到为别人设计产品、大步走向世界市场的企业。60年来,由一机研制生产的装备组成的阅兵方阵曾经四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检阅,在国庆阅兵式上展示的铁甲雄风,振了军威扬了国威,为我国国防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军民结合,民品开发结出丰硕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同广大军工企业一样,一机进入了保军转民、军民结合、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为适应市场需求,公司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从中国第一辆与国际接轨的北奔重卡,到中国第一批铝合金运煤敞车;从中国第一家获得美国API证书的石油机械供应商,到中国第一也是世界首辆用于城市消防的特种装甲消防车;从为国内市场提供重型运输车辆,到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运输车辆;从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到出口世界20多个国家或地区,等等。产品系列不断丰富、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经过30多年的持续努力,一机已经从单一生产军品、产值0.4亿元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以军品、铁路车辆、石油机械、车辆零部件、工程机械等为核心板块,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利润超4亿元的军民结合型的现代化车辆集团(注:北奔重汽公司于2013年升级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直接管理),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魂壮魄,软硬结合铸就强大综合实力。企业如人,既需要有强健的体魄,更需要有坚毅的灵魂,硬实力与软实力达到有机统一,企业的内生动力才会源源不断、永不枯竭。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不动摇,在企业经营、民主管理、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上全面履职尽责、协同推进。一方面,企业的设备设施持续改造升级更新,生产作业环境极大改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新品开发不断、结构优化,使企业的装备水平、研发能力、生产效率、技术实力、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企业的硬实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优秀文化的积淀传承,人才队伍的培育壮大,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各项管理的细化深化,党建政工的加强改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机制活力、人才活力、创新活力与文化活力,企业的软实力持续增强。正是这种持续增强的综合实力,才使一机能在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中行稳而致远:在全国国企曾经数度出现大面积亏损、军工行业成为特困行业的情况下,做到了连续36年盈利;在全国国企大规模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浪潮中,没有让一名员工下岗;在全国企业产生的污染加重、生态恶化的形势下,实现了节能降耗指标逐年下降,并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计划,通过“三湖一园”建设,职工人均绿地面积居全国企业前列;通过街坊住房的大规模改造、建设,职工人均居住面积在全国企业中名列前茅;在许多企业挤占职工原有的文化体育场馆设施、减少文化体育活动投入的背景下,加大了对文化体育设施改造升级力度,使职工的文化体育场地面积在企业中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等等。这极大地提高了一机职工的幸福感,实现了持续的凝心聚力和齐心协力。

回顾60年的风雨历程,一机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取得的。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强军以报国、兴企以富民,这个目标已经初步得以实现。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 把握企业“命运之轮”

记者:这几天在企业采访、座谈,所接触到的所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首先肯定一机文化的重要作用,称赞一代代一机人对兵工优良文化的传承弘扬,一届届一机领导班子决策准确、接力经营,以及企业持续不断的产品研发创新。这使人不由想起吉姆·科林斯《从优秀到卓越》的研究成果:走向卓越的企业,都是一任又一任领导者连续接力达成的,因为他们懂得掌握住这个决定企业命运的“命运之轮”;反之,那些对照企业则往往后任否认前任,每一任都想另起炉灶,试图留下自己的“印迹”或政绩,却使企业陷入了“厄运之轮”。一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60年取得的重要成就表明,它掌握了自己走向成功的“命运之轮”。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推进它发展的经验必定体现或遵循了经营企业的本质联系和运行规律。你认为有哪些基本经验,在新形势下特别需要加以传承和弘扬?

白晓光:的确,兵工文化在一机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一机60年发展中形成的许多优秀文化和宝贵经验,既客观反映了一机人前赴后继探索前进的足迹,又深刻揭示了或者高度符合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值得我们深刻铭记、坚定地传承弘扬。

要继承和弘扬团结协作、接力奋进的优秀兵工文化。我从大学毕业进入一机已经26年,对企业有很深厚的感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机优秀的兵工文化对于广大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培育和熏陶,我自己就是在吸取优秀兵工文化的养分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兵工文化铸就了一机60年的辉煌成就。而这种优秀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至当年参加一机建设的归国专家和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包头建设一机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的一言一行。他们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和履职使命、责任担当意识及其人格魅力,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和有组织的党建政工宣教,在一代代一机人的传承中扩展、丰富、深化,心心相印、代代传承。这种高尚人格在历史洗礼中凝聚成一机的企业品格,并在以人化文、以文化人的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中,经历岁月砥砺积淀升华为底蕴深厚的优秀兵工文化。这种文化又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一机人成长、成才,推动着一机人开拓创新、昂扬向上。

尤其令人自豪的是,这种优秀的兵工文化,首先是在一届又一届的领导班子成员身上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下形成的。一机的每一届领导班子,都把各个历史时期赋予他们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并且一届班子接力一届班子,通过一系列的正确决策,努力把企业推上发展的一个个新台阶。每一届班子成员内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合作,每届班子对往届班子成员都非常尊重,往届班子成员对继任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很关心,在幕后默默支持企业、做了大量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工作。每一届班子在作重大决策时,不但必须在高管层上会充分讨论,还要交给中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反复讨论,以决策的民主性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使一机在60年发展过程中没有发生大的决策失误,避免了折腾与大的起伏。不仅如此,这种团结协作、接力奋进、永争第一的优秀文化,通过老中青之间的传帮带而在员工中得到了有效传承与普遍弘扬。如今就连15 000多名离退休职工,也以“两建一献”的方式,作为一机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后盾。

要传承和弘扬以人为本、人才兴企的优良传统。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60年来,一机始终把人才作为兴企、强企最宝贵的第一资源。一方面,积极构建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积极引进、努力培养、大胆使用,打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职业成长通道,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建平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引进、培养、使用、考核、激励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广大职工创造人生出彩的职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始终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让职工共享公司改革发展的成果,职工收入已连续15年年均增长在10%以上,生产环境显著改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形成了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共进步的良好局面。一代又一代一机人,把心血与汗水献给了一机,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先后从一机走出了11名省部级领导干部、13名全国人大代表、19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中华技能大师,以及无数省级、市级、兵器集团级的先进人物、职业标兵、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青年英才、技术能手与劳动模范。公司四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要继承和弘扬科技领先、自主创新的进取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一机60年的发展历史一再清晰地告诉我们,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经济建设、军品还是民品,要实现科技领先,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是换不来、买不来的,只有自主创新才有希望、出路和活路。当年,在苏联撤走专家和图纸后,一机人不等不靠,坚持自主研发不停步、自主创新不动摇,终于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车实现了质的历史性飞跃,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行列。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一机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即使在“文革时期”的动荡岁月里,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中,在资金周转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宁可降低工资福利、勒紧裤腰带,也要自筹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从而打通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链,赢得了企业持续发展的主动权。60年来,公司的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5项,拥有授权专利462项,被国家统计局授予“自主创新能力行业10强”。仅2013年的科研立项即达92项,完成了69项,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兵器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要传承和弘扬企业党建政工的政治优势。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认为,经营与政治密不可分。在中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又是保障国企改革发展稳定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国企核心竞争力或者软实力的构成要素。证之于一机60年的历程,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的每一个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是中流砥柱。1984年,由一机发起的“安康杯”竞赛推广到全国,持续开展30年如今仍然充满活力。2001年以来,一机党委提出并着力构建“企业化实效型政工”新格局,坚持“做实功、办实事、求实效”,“融入经营、融入实际、融入群众”,开展“党建、形象、凝聚、环境”四大工程,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精神动力和人文环境,成为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助推器”。构建企业化实效型政工的经验受到了中宣部的高度重视,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先后两次来公司调研总结,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企业文明》等对此作了全面宣传,产生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影响。

构筑组织共同愿景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记者:回顾一机60年走过的道路,肯定成就,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温故而知新,温故而创新。在2014年的年度工作会上,你代表公司发布的“2451”发展思路,直面公司面临的差距和挑战,结合企业实际和国内外大势,总揽全局、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科学谋划,从战略高度清晰定位了一机发展的两条主线、四大路径、五项支撑与一个愿景,有很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其中,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独到解读、对一机发展思路的系统阐释,以及将“建设中国第一、国际一流军民结合车辆集团,企业科学发展,员工幸福安康”作为共同愿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否请你对此再简要地加以说明,让广大读者一起分享一机科学发展的智慧?

白晓光:好的。看来你为这次采访做的功课非常深入,值得我们的同志学习。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顺应了兵器工业集团对一机的期待。兵器工业集团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实现兵器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在改革、调整、转型、创新方面下功夫。调整转型的目标和方向,就是要建立质量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调整转型的路径就是全面推行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主要内容就是实施“创新工程、精品工程、人才工程、价值创造工程、责任工程”五大工程,抓好“深化改革、结构调整、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和战略性重组”五大保障。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通过近些年在市场中搏击成长,公司以创新、管理和人才建设为标志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军民结合、以军为本、以车为主的产品产业结构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新的发展奠定了较为雄厚的基础。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距离外部形势变化和企业转型升级要求,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市场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敢于直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以决策的科学性推进企业科学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努力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难题。要想经营好一个企业,领导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直面现实,尤其是突出问题与重大差距,深刻认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一系列正确的决策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如果忽视、掩饰、遗漏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必然会导致决策偏差与定位失准,造成企业发展可持续性的中断。在去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一机整体上存在的“两多三少”突出矛盾,即人员总量多,精益不够浪费多;科技创新、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少,高附加值产品少,民品新的经济增长点少。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两多三少”矛盾的背后,是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不足、资本融通手段的不足,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存在差距,以及信息化、全球化、移动互联网、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革命可能引起的颠覆性创新,对传统制造业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基础上,把握兵器工业集团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的根本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提出了一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2451”总体发展思路,即坚持以市场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坚持以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着力做强做优核心板块、专业发展支撑板块、多元激活辅业板块、培育壮大新兴板块,着力改革创新、科技领先、管理精益、人才强企、文化塑魂,建设中国第一、国际一流军民结合车辆集团,实现企业科学发展,职工幸福安康。

企业发展的宏伟愿景,必须与职工的个人愿景融为一体。为了有力有效地贯彻“2451”总体发展思路,我们要求一机广大干部职工要从四个方面准确加以把握:

一是准确把握“市场、质量效益”两条主线。企业是市场主体,要深刻理解十八大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新论断,坚持市场导向、市场意识和市场思维,着眼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准确研判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办事,把产品、服务和技术“有没有市场、市场认不认可”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标准,树立搏击市场、提质增效的坚定信念。

二是准确把握四条路径。即做强做优军品、铁路车辆、石油机械、车辆零部件、推土机等核心板块;专业发展进出口、物流、动能、设备维修和信息化等支撑板块;多元激活辅业板块,以辅业发展成果来反哺民生。培育壮大稀土永磁节能电机、行星变速器、AT变速器、4×4轻型战术车辆等新兴板块;尤其要根据各板块的特点,兼顾企业的当前生存与长远发展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配置到相应的板块中,既要让每一板块的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产生出最大化的板块效益;同时又要突出资源配置的重点方向,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构、比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求使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最优化。

三是准确把握五项支撑。把握改革创新,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企业的体制机制,用改革的思路、办法激活发展潜力,增强公司活力,向改革要红利。把握科技领先,就是要持续加强军民品科研,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经典产品和强势品牌,促进核心产业向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经营集约化方向发展。把握管理精益,就是要全面落实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深入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向管理要效率、要效益。把握人才强企,就是要创新育人选人用人机制,强化人才激励约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成长壮大,满足公司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尤其是要下大决心解决好高端人才、领军人才缺少这一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把握文化塑魂,就是要把传承弘扬公司60年积淀的优秀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按兵器工业集团“一主多元”思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一机的软实力;要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化实效型政工基础上,创新构建价值驱动型党建政工,将国企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一机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四是准确把握一个宏伟愿景。共同愿景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之一。当组织愿景与个人愿景相互融合成为共同愿景时,将会激发出无限强大的内驱力量,完成原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回首一机60年的历史,职工与企业同进步、共命运,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是一条鲜明的主线。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持续不断增加职工收入,持续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在2013年首次提出为职工办成10件好事实事基础上,2014年再次提出给职工办成10件好事实事,做到好事更好、实事更实。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每个一机人深刻认识并切身感受到,“建设中国第一、国际一流军民结合车辆集团,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员工幸福安康”的宏伟愿景,不只是企业发展的远大目标,更是员工发自内心的强烈意愿;落实好“2451”发展思路的每一条主线、每一条路径、每一项支撑,向宏伟目标的每一步努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记者:谢谢您能在百忙中接受采访,并让读者有机会分享一机60年的宝贵经验和发展智慧。预祝一机更上一层楼,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发展新篇章!

白晓光:感谢《企业文明》对一机发展的长期关注、支持。欢迎您常来一机,帮助我们完善和提高。

(责任编辑:任 真)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