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形象工程损了地方形象等(3 则)
2014-09-25
莫让形象工程损了地方形象
会议中心形似世博园中国馆大气恢弘,办公楼由大理石装饰得富丽堂皇,室内中央空调、电梯、搭配适宜的灯具显得现代感十足……当中央三令五申严控豪华楼堂馆所建设之时,8月3日,《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地方频曝举巨债建奢华形象工程多打民生工程旗号”,引发舆论对地方形象工程建设的关注。
网民“顾仁”:形象工程、奢华工程、浪费工程,与不正确的政绩观、奢侈浪费的“四风”紧密相连。这些工程,给当地领导干部增加了颜面,对民生却于事无补。一些贫困地方举债建设,更是穷了地方,苦了百姓,害了后任。可以看出,搞形象工程、奢华工程、浪费工程,实是“歪嘴和尚”将改善民生的经念歪了。
网民“大江网”:假借“关注民生”上马“拍脑袋工程”,是部分官员私欲作祟,但举债建奢华形象工程却能顺利过关,从根本上说还是监管的缺失。项目的绩效评价如何,资金使用能否做到最优?经过对这些问题的充分论证并且会上讨论通过、审慎推行,民生项目才能经得住考验。反观这些所谓的“民生工程”,怎能过五关斩六将?监管难辞其咎!
网民“李小箐”: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地方政府“一把手”,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根除以GDP论英雄的观念。地方经济建设要密切结合本地实际,切不可盲目突进。要更正思想认识,强化责任心和大局意识,在任期内要履职尽责,同时也要多为下任考虑,站在全局的角度,布局地方经济发展蓝图。
“官员复出”需用制度规范
《新京报》近日报道称,因“三鹿奶粉事件”被免职的3名石家庄市领导已悉数复出。经梳理,近几年来52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官员免职案例中,共有85名官员被免,29人复出,占比达34.12%。
网民“钱兆成”:打造责任政府,就必须让“问题官员”是否重新起用成为显制度,应该有着更为严格的考察,复出的程序应该更透明更公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暗箱操作的嫌疑,复出的官员才有正当性。
网民“黄齐超”:官员因问责而被免职,等于仕途之路上的一次跌倒,可以从新再来,但不该跨越“任期公示”的环节。而且,应当更加醒目地标示出。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在“公示内容”上添加该官员之前被处理的原因,已经积极配合组织“疗伤”的情况。同时,在免职官员能否起复的问题,也应给民众一些话语权。
网民“雨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不可怕,如果知错能改,即使重新复出,只要其程序合规,公众还是理解和支持的。但不可否认,在面对官员复出这一问题上,要真正消除质疑声,就不应该遮遮掩掩,对什么情况该免职、免职的程序、复出的时限和程序等,应该出台更细的操作规则。
国企高管降薪重塑公平标杆
在8月18日举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得到审议。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网民对此表示,这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触及利益的实质性推进阶段。
网民“美丽”:翻阅近几年上市央企年报和机构调查不难发现,央企员工的平均年薪普遍超过10万元,高管年薪超过30万元的比比皆是。即便出现大幅亏损,高管年薪依然“高高在上”。是时候对央企高薪“动刀”了。
网民“徐立凡”:调整过高收入,取消职务消费,既是对不合理的国企收入分配秩序的规范纠偏,也是为需要持续深入的国企改革鸣锣开道。改革和规范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及支出情况,是国企改革必过关卡。国企不是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蓄水池,而应是全体国人的利益蓄水池。
网民“京报”:在当前政治形势下,不排除有些高管表面上不反对这项改革,但通过其他方式“暗渡陈仓”。比如,通过发明、字画等形式实现灰色收入,并不是孤案。对此,也希望有关方面在实践当中加强防范,并在适当时机引入央企高管薪酬透明等机制,扩大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