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员心态解析

2014-09-25陈海敏

浙江人大 2014年9期
关键词:公务员舆论官员

陈海敏

目前,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已经吹响,反腐治吏也以雷霆之势持续推进。一些官员投身新一轮的改革大潮,力求有所作为;而一些官员因反腐力度的加大,或许将沦为阶下囚。官员们最怕什么、最顾虑什么、最郁闷什么,公众又最反感官员哪些行为?近日,围绕官员心态变化,《人民论坛》在党政干部和群众中展开调查,结果令人深思。

当下官员怕什么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最怕的事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工作上出事儿”(64.4%), “被媒体、网络关注”(51.4%) 和“腐败问题露馅”(42.6%)。

最怕“工作上出事儿”以64.4%位居首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官员思维取向的转变。

这种“怕”不是空穴来风。2014年4月,浙江奉化居民楼倒塌后,街道建设办主任自杀身亡,外界称其因压力过大。8月,昆山某工厂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伤亡,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将被严厉追究。对此,官员纷纷吐槽 “鸭梨山大”,也有些官员“怕打破碗,干脆不洗碗”。

没有压力,哪有动力。一名副厅级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现在有些干部觉得不适应、压力大,说明过去管得太松。事实上在我看来,严抓工作一点都不过分,不仅不是压力,反倒减轻了干部们为了升官搞些不正之风和吃吃喝喝的压力。”

信息时代的潮流中,媒体犹如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人,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崛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民众诉求表达的重要渠道。在“官员最怕什么”问题中,最怕“被媒体、网络关注”以51.4%位居第二。

2012年“8·26延安特大交通事故”除了是遇难者及其亲人的噩梦,也让“表哥”成了众所周知的标签。原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没有想到自己在事故现场的一个微笑,竟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网络居高不下的批评中,有热心网友收集了他在不同场合佩戴11块价值不菲的名表的照片,导致舆论从对杨达才的道德批判转向对其腐败行为的质疑。媒体的催化促使陕西省纪委迅速介入调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杨达才从风光十足的“人上人”跌至人人喊打的阶下囚。而诸如“天价烟周久耕”、“房哥房姐”都似乎以同样的方式,复制了“杨表哥”落马的轨迹。

媒体被称作“第四种权力”,信息时代更是放大了其对公权力的影响力。目前,相当一部分官员还不适应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舆论场格局之变。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指出:“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一个是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官员们要处理好这两个舆论场的关系,使‘官方舆论场让受众看得懂,易接受,更亲切;同时,积极回应和引导民间舆论场出现的热点舆论,触摸社会跳动的‘脉搏。”

2013年以来,中央已开展三轮巡视,今年7月第四轮巡视正式开始。截至7月下旬,中央前三轮巡视的34个地区、单位中,有19名省部级官员因涉及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惠民资金和专项经费管理等问题而先后落马。反腐的雷霆之势,让“问题”官员诚惶诚恐,在“官员最怕什么”的调查中,“腐败问题露馅”以42.6%位居第三。

有专家指出,当下的反腐败,的确对官员队伍中那些“欲行不法之人”有威慑之效。但是一部分有“腐败存量”的问题官员,就像变成人后的美人鱼,每走一步都像在刀锋上行走。这种潜在的定时炸弹助长了一些官员“为官不为”的心态。

官员最顾虑什么

在官员最顾虑什么的问题中,“触动利益,易得罪人”、“太出风头,易招麻烦”、“尝试创新,难得支持”名列前三位,得票率分别为78.8%、44.3%、40.2%。

古语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在现实官场中,我们更常见的是“诺诺之声”,鲜有“谔谔之言”。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层干部说:“如今中央给出的指示、上级交办的任务还是会坚决落实,但反腐敏感环境下,顾虑一定是有的。”

得罪人,容易丢选票。据《人民日报》报道,一位“老好人”在民主测评中拿了“满票”,相反,一位敢抓敢管的“黑老包”得票并不靠前。对此一些人私下议论,丢了选票干得再多也白搭。不可否认,敢于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复杂的利益冲突和人情纠缠。然而,如果人人都只想当“老好人”不愿成“黑老包”,视敢做敢言如“烫手山芋”,无疑将会陷入人情歪风的泥潭,贻误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本色。”

与“怕得罪人”相对应的则是工作中的“怕出风头”。

近日,河南遭遇严重干旱,有媒体发现当地领导干部抗旱流于形式:“他们是跟着送水车一起来的,坐着高级轿车,问了问情况,现场有人拍照、录像,场面热闹一阵,然后就回到空调车里。”这种“作秀”行为折射出畸形的公仆意识和政绩观,引起大众的反感。

形式主义的“风头”着实令人厌恶,为官举止“接地气”才能赢得百姓的真心点赞。农民工受邀与公安厅长共进晚餐、环保局长徒步上班,官员褪去高高在上的傲慢,同时也消除了大众的偏见,赢得了群众的叫好。同样都是“秀”,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为谁秀”。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表示,“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了老百姓对于官员的期待,期待他们能更加廉洁、更加亲民,更多地表现他们温情的一面。”

一直以来,官员给人留下了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形象,“尝试创新,难得支持”就以40.2%的比率在“官员最顾虑什么”这一调查中列居第三。

当前,在深化改革的探索中,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的创新,确实遭遇“瓶颈”。2012年3月,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在网上公开财政,被热议为“中国第一个全裸乡政府”。一位巴州区委常委曾说,当地各级干部对乡镇财务是否非要上网逐笔公示莫衷一是。有不少领导批评:“别的地方都没改,瞎冒啥子头。”有人直接说:“脑子进了水。”一些干部还想方设法孤立白庙乡干部,与他们“同行不同路,同席不同吃,同会不同坐”。 几年过去了,白庙的改革依然是孤掌难鸣,如此的创新“荆棘路”不免让人惋惜,令人思量。

官员最郁闷什么

对“官员最郁闷什么”这一问题,“公务员工资收入较低”以66.8%列第一,“形式考核疲于应付力不殆”以53.3%列第二,“制度缺乏弹性晋升难”以47.3%列前三。

前不久,一网友在湖南知名论坛上晒出了一张工资存折的照片:一年工资收入不到3万元,最低的一个月仅为775元。不少人认为此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公务员工资偏低的现状。

“为什么一提到公务员涨工资就引发质疑?就是因为公务员既有显性收入又有隐形收入,这让老百姓不信任。”全国政协委员侯欣一认为:“与其‘被动猜测不如‘主动解密,面对百姓的质疑,应主动拆除公务员待遇的‘围墙。如果一直‘秘不示人,面对公众怀疑总是‘隔墙喊话,又何谈增进理解与信任?如果公务员的岗位工资、职级工资、津贴标准、福利等全部公开透明,大家看到了公务员工资的真实情况,涨工资也会得到理解,同时也便于国家权力机关和公众舆论进行监督。”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厚厚的台账,应接不暇的考核评比几乎成了一些官员工作的“常态”。尤其到了年底,基层政府和社区成了文山会海的“重灾区”。在“官员最顾虑什么”调查中,“形式考核疲于应付力不殆”以53.3%列第二。

“一个社区年底要应付的评比、考核工作太多了,今天评比这个,明天考核那个,我们常加班到晚上九点多,有时候甚至要干到晚上十一二点。” 李女士从事了多年的社区工作,多如牛毛的考核让她这样的基层工作人员不堪重负。近年来,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各地正积极为考核“瘦身”。而要真正做到简政放权,仅仅从数量上减少检查考核还不够,正如公共行政管理专家丁煌教授所建议的:“关键是要改变单纯向上负责的行政工作模式,引入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面对僧多粥少的现实,在“官员最顾虑什么”调查中,“制度缺乏弹性晋升难”以47.3%列前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认为:“‘天花板干部形成的原因是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需求的无限性与政府机关领导职务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有研究表明,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

“公务员晋升机制很不合理,正在做调整,未来不当领导职务的人,通过行政级别来解决待遇,工资级别和行政职务双轨制后,即便当不上县长,但工资可以与县长相当,甚至更多,就能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了,也能稳定大批公务员队伍。”学者汪玉凯说。

公众最反感官员哪些

在公众最反感官员哪些行为的调查中,“纵容、默许自己的子女、配偶等用自己的名义捞取好处”得票率为92.8%,“收受大量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得票率为91.8%,“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得票率为81.3%。

“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早年山东省供销社原主任矫智仁受审时说的一句话,已成为许多落马贪官的经典感慨。再看如今的腐败案件,已从“贪内助”壮大到“全家腐”。有关数据显示,“家族腐败”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成为一种常见的腐败形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拼实力而拼爹的风气,固化了社会阶层,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生存法则,违背了公平正义的精神。在公众最反感官员哪些行为的调查中,“纵容、默许自己的子女、配偶等用自己的名义捞取好处”得票率为92.8%,位列第一。

“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贪婪,赤裸裸的现金、证券为权钱交易“明码标价”,而在工程建设领域,“建起一幢楼,倒下一批官”,公众对此深恶痛绝。在调查中,“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得票率高为81.3%。

任建明曾表示,“现在不少政府部门独揽审批、执法等权力于一身,权力过于集中,事情都由他们说了算,因此容易滋生腐败。 另外,由于工程建设领域涉及大量资金,从中可牟取的利益也很大,通过一个工程,也许能从中牟利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对官员来说,这种诱惑力非常大,容易滋生腐败”。

据悉,截至7月下旬,中央前三轮巡视的34个地区、单位中,有19名省部级官员在中央巡视组进驻后落马,不少高官的落马与房地产业密不可分。其中,被巡视的21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发现了房地产业腐败,占比达95%。

治愈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顽疾”,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基础制度建设。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要用制度管权、管钱,念好约束权力的“紧箍咒”,把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形成不敢腐也不能腐的有效机制。

猜你喜欢

公务员舆论官员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篮球公务员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