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4-09-24戴艳清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9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

摘 要 通过对32个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网站的实证调查,总结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的特点,同时发现其存在数据库建设条块分割、资源揭示不充分、资源更新缓慢等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最后从宏观层面对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公益性数字文化 特色数据库 文化共享工程 资源建设

分类号 G25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on-profit Cultural Digital Repository:An Investigation on Provincial Branch Center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of The Cul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 Project

Dai Yanqing

Abstract After a survey of 32 provincial branch center sites of cul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projec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profit cultural digital repository, such as abundant digital resources and distinguished database interfaces. Meanwhile, it points out many problems which include fragmentation of database construction, inadequate resources description, slowly resources update, and it makes som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Finally, the paper ends up with consider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non-profit cultural digital repository from macro level.

Keywords Non-profit digit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The Cul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Project. Resource development.

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是能充分反映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总汇,是在充分占有某主题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信息资源库。它是弘扬和保护特色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项关乎国家文化创新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工作。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或散落于民间,或属于依靠各种实践、表演或有关工具、实物来进行艺术表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与进一步保护,建立集地域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数字文化资源库,并在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特色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将有利于优秀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本研究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32个省级分中心特色数据库建设为例,对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问题进行探索,希望以此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促进学界同仁的共同思考。

1 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特点

1.1 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笔者于2014年3月上、中旬陆续访问了各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分中心数字文化网站,将其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

1.2 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特点

从笔者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特色文化资源库建设呈现繁荣发展之势,内容涉及自然风光、法律法规、农用技术、教育、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方面,在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中开始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其总体特点如下:

(1)数据库资源总量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省级分中心均建有地域特色各异的数据库。其中以湖北为例,共建设专题数据库7个,特色数据库34个;河北文化信息共享中心所建立的特色数据库多以专题系列片的形式呈现,如唐山皮影系列。且各地所建特色数据库均具备独特的地域特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的文化习俗等特征。

(2)资源的表现形式逐步多样化。从数据库资源的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文本资源、图像资源、视频资源与音频资源等。目前,多数省级分中心特色数据库的资源表现形式已逐步趋于多样化,具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类型资源。

(3)数据库界面的设计各具特色。数据库主页在美术设计上应简洁大方,符合其主体内容的特征。以广州记忆(青少年版)为例,其版面分为完整版、动漫版与图片版。主页为动漫格调,以青青草地、蓝天白云为主,搭配飞舞的紫色热气球和欢快的孩子们玩耍场景等,感觉清爽明快,非常符合儿童及青少年的年龄特征。

(4)一般具备检索功能。从调研情况来看,虽然多数省级分中心特色数据库不提供跨库检索,但一般都提供检索入口,只是检索功能有强弱之分。用户可在数据库主页上进行标题、编者、关键词或主题词检索等,安徽省省级分中心还提供高级检索的方式。

(5)数据库的建设大多依托于省图书馆进行。省图书馆作为典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专业的人员队伍、齐备的信息设施。因此,文化共享工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中心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大多依托于省图书馆进行。

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1 特色数据库资源储存量少,须加速特色文化资源库的建设进程endprint

除山西、青海等省级分中心网页因无法访问而未能得知其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情况以外,少数省级分中心网站仅建有少量或并未建立特色数据库。比如四川文化信息网,共建有8个数据库,但每一个数据库的资源储存量很少,而四川旅游信息数据库甚至呈空白状态。此外,吉林文化信息网、宁夏文化信息资源网并无严格意义上的特色数据库,笔者在宁夏图书馆网页上发现有“特色库资源”一栏,主要包括“回族及伊斯兰文化”等几个栏目,但并无具体的资源呈现,仅其中一部分能搜索到相关的馆藏文献目录。

加快特色文化资源库的建设进程,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文化共享工程管理部门应重点关注这类特色资源库建设落后地区,深究其原因,对其予以政策指导、行政监督与技术支持。第二,四川、宁夏、吉林等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须加大人员与资金投入力度,对特色资源库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以特色文化资源库建设的先进地区为标杆,加快其建设进程。

2.2 资源类型较少,应进一步丰富资源类型

文化资源的类型应是多种多样的,如题录、文摘库、图片库、音/视频库、全文库、事实库等。然而如表1所示,已有的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在资源类型方面虽已逐步趋于多元化,但目前大多省级分中心仍忽略全文库、事实库等的建设,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今后的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除进一步丰富已有类型的资源内容以外,还应统一资源建设标准,努力充实全文库和事实库等类型的文化数据库。

2.3 资源揭示程度弱,应在网站主页中充分揭示数据库资源

笔者调研发现,一些省级分中心网站对于特色数据库的揭示不明显,没有突出特色数据库在其页面中的特殊性,因而不能引起用户对这些特色文化资源的关注。比如,部分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的网站虽然有独立的网页,但其“特色数据库”一栏却置于本省图书馆的网页中。此外,如甘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其特色资源虽全部呈现在网站首页,但以简单罗列的方式标示资源内容,且字体较小,无明显的色彩提示,不方便用户选择自己所喜好的内容。

一方面,可在省级分中心主页显眼处以活动图片、明丽的色彩等方式充分突出特色数据库,以改善其揭示程度。另一方面,应改变目前部分省级分中心仅在省图书馆主页揭示特色数据库的现状,将其直接置于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主页上,或通过导航的方式来揭示数据库资源内容,以方便用户获取精彩纷呈的特色数字文化资源。

2.4 数字资源库建设条块分割,共享不足,应加强与本省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对特色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与系统的整理开发,是高校建设专题特色数据库据的重要内容之一。共享工程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中心的特色数据库建设主体大多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参与不足,一方面造成各系统之间缺乏协调,资源浪费较为严重,远没有达到共建共享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因此无法整合优秀公益数字文化资源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由于区域资源的同质性等原因,文化共享工程特色数据库建设可与本地高校建设的特色数据库进行统筹协调,形成网络资源库群,以便资源共享。如天津市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可与CALIS中天津大学图书馆建设的“中国历代建筑画作品数据库”与“中国历代建筑图片库”进行整合与共享[1]。海南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可与海南高校图书馆联合建设的海南数字资源库群[2]进行资源共享。已完成的合作建设数据库案例如潮汕地方文献数据库项目,就是由揭阳市榕城区图书馆、汕头市图书馆、潮州谢慧如图书馆共同承建,由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参与建设的[3]。

2.5 缺乏多样化的检索方式,应适当增加检索方式,提升跨库检索功能

大部分数字文化网对于特色数据库只提供单一的检索入口,而缺乏高级检索、二次检索、关联检索等多样化的检索方式。同时,同一数据库还存在标引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加上这种单一的检索入口,极易产生漏检、误检等现象。尤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省级分中心网站并不具备特色数据库的跨库检索功能,因此无法真正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

为提高资源的检全率与检准率,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应对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为用户提供简单检索、二次检索、关联检索以及高级检索等检索方式。可以说,提供多样化的检索方式及跨库检索功能对今后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与技术要求。

2.6 数据库资源更新缓慢,可建立数据库资源定期更新机制

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应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动态的有机体,持续的文化资源更新会极大地提升其利用率,这就需要有可靠的保障体制。但目前大部分省级分中心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仍缺乏长效的资源管理与更新机制,导致了为应付检查或评估而建库,却并不重视资源的持续更新与发展。

建立长效的资源更新机制,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用度满意度以及资源的利用率。CALIS建立了有效的资源更新机制,如“十五”期间其对专题特色数据库数据量的验收标准为4万条[4]。笔者认为,可以此作为制定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资源建设标准的参考,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更新速率。

3 由此引发的思考

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是对各地自然、经济、人文地理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真实记录,是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是社会学、历史学等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素材来源,也是满足普通民众文化需求的精神宝库。由于它们承担着传承中国特色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因而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难点。然而综观全局,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无论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意识还是整体质量上,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除从以上细节方面处理好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问题外,还应把握以下问题。

3.1 以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

以公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是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应遵守的第一法则。公众需求是指向标,它要求数据库建设应深入了解公众实际需求,并以其作为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依据,明确建设目标,解决实际问题,以利用促开发,实现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及良性循环[5]。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只有以公众的实际文化需求相匹配,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endprint

3.2 坚持系统性与协调原则

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涉及文化资源、文化政策、信息机构、信息设施、人员、经费、用户等因素。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了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的整体。系统性原则要求其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次都应从系统整体出发,注意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建设方案。

系统与环境之间、大系统与小系统之间、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协调是处理这些关系的最佳原则。从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内容来看,各地区数据库建设的内容之和应构成我国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的总和。这要求:(1)公益性数字资源建设项目之间互相协调,即根据公众的文化需求和可能的条件,区分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进行建设;(2)不同地区的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相互统筹协调,以减少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3)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有关特色数据库建设政策之间的协调,各项政策法规之间应相互促进、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抵触。

3.3 统一建设标准

标准化是数据库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设高质量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的根本保证。它能保证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可靠性、连续性、兼容性和完整性,更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资源共享。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格式、数据描述和标引语言方面的标准化等。数据格式是数字信息的基本结构描述,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有助于不同计算机系统间交换数据;而数据描述语言是用来描述数字化信息基本特征的代码体系,它包括数字信息的形成特征、内容特征和检索要求等。各省级分中心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可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项目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文献著录的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6]。

3.4 确保资源特色鲜明

公益性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于凸显“特色”,如专题特色、地域特色、学科特色等。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应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资源选取的范围应围绕主题进行,资源整合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满足广大群众不同的数字文化需求。

3.5 加强特色资源库的专家评审工作

在公益性特色文化资源库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应多方面汇聚专业人才,听取专家建议与意见,以避免一些细节上的错误,使资源库建设与完善工作少走弯路,保质保量完善资源库的建设。如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就曾邀请该省文化、历史、戏曲等行业的专家,对陕西省图书馆建设的《西安事变》《秦腔秦韵》等4个数据库进行评审,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为其建成集权威性、系统性、普及性、学术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数据库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7]。

参考文献:

[ 1 ] 曹铁娃,刘家新.高校地域文化资源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69-73.

[ 2 ] 王贤芬,钟哲辉.CALIS省级中心建设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9-10.

[ 3 ] 胡海燕,李肖.特色数据库建设与资源共享[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77-79.

[ 4 ] CALIS“十五”期间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方案[EB/OL].[2014-03-11].http://www.lib.whu.edu.cn/calis4/area_

spec_intro_1.asp.

[ 5 ]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R/OL].[2014-03-01].http://www.chinaird.com.

[ 6 ] 杨思洛.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05(9):105-111.

[ 7 ] 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特色数据库建设专家评审会召开[N/OL].[2014-05-10].http://www.snwh.gov.cn/whdongtai/bsxw/zybd/200811/t20081106_63258.htm.

戴艳清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湖南湘潭,411105。(收稿日期:2014-04-29 编校:邹婉芬)endprint

3.2 坚持系统性与协调原则

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涉及文化资源、文化政策、信息机构、信息设施、人员、经费、用户等因素。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了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的整体。系统性原则要求其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次都应从系统整体出发,注意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建设方案。

系统与环境之间、大系统与小系统之间、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协调是处理这些关系的最佳原则。从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内容来看,各地区数据库建设的内容之和应构成我国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的总和。这要求:(1)公益性数字资源建设项目之间互相协调,即根据公众的文化需求和可能的条件,区分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进行建设;(2)不同地区的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相互统筹协调,以减少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3)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有关特色数据库建设政策之间的协调,各项政策法规之间应相互促进、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抵触。

3.3 统一建设标准

标准化是数据库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设高质量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的根本保证。它能保证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可靠性、连续性、兼容性和完整性,更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资源共享。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格式、数据描述和标引语言方面的标准化等。数据格式是数字信息的基本结构描述,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有助于不同计算机系统间交换数据;而数据描述语言是用来描述数字化信息基本特征的代码体系,它包括数字信息的形成特征、内容特征和检索要求等。各省级分中心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可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项目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文献著录的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6]。

3.4 确保资源特色鲜明

公益性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于凸显“特色”,如专题特色、地域特色、学科特色等。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应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资源选取的范围应围绕主题进行,资源整合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满足广大群众不同的数字文化需求。

3.5 加强特色资源库的专家评审工作

在公益性特色文化资源库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应多方面汇聚专业人才,听取专家建议与意见,以避免一些细节上的错误,使资源库建设与完善工作少走弯路,保质保量完善资源库的建设。如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就曾邀请该省文化、历史、戏曲等行业的专家,对陕西省图书馆建设的《西安事变》《秦腔秦韵》等4个数据库进行评审,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为其建成集权威性、系统性、普及性、学术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数据库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7]。

参考文献:

[ 1 ] 曹铁娃,刘家新.高校地域文化资源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69-73.

[ 2 ] 王贤芬,钟哲辉.CALIS省级中心建设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9-10.

[ 3 ] 胡海燕,李肖.特色数据库建设与资源共享[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77-79.

[ 4 ] CALIS“十五”期间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方案[EB/OL].[2014-03-11].http://www.lib.whu.edu.cn/calis4/area_

spec_intro_1.asp.

[ 5 ]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R/OL].[2014-03-01].http://www.chinaird.com.

[ 6 ] 杨思洛.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05(9):105-111.

[ 7 ] 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特色数据库建设专家评审会召开[N/OL].[2014-05-10].http://www.snwh.gov.cn/whdongtai/bsxw/zybd/200811/t20081106_63258.htm.

戴艳清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湖南湘潭,411105。(收稿日期:2014-04-29 编校:邹婉芬)endprint

3.2 坚持系统性与协调原则

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涉及文化资源、文化政策、信息机构、信息设施、人员、经费、用户等因素。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了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的整体。系统性原则要求其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次都应从系统整体出发,注意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建设方案。

系统与环境之间、大系统与小系统之间、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协调是处理这些关系的最佳原则。从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内容来看,各地区数据库建设的内容之和应构成我国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的总和。这要求:(1)公益性数字资源建设项目之间互相协调,即根据公众的文化需求和可能的条件,区分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进行建设;(2)不同地区的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相互统筹协调,以减少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3)公益性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有关特色数据库建设政策之间的协调,各项政策法规之间应相互促进、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抵触。

3.3 统一建设标准

标准化是数据库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设高质量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的根本保证。它能保证公益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可靠性、连续性、兼容性和完整性,更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资源共享。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格式、数据描述和标引语言方面的标准化等。数据格式是数字信息的基本结构描述,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有助于不同计算机系统间交换数据;而数据描述语言是用来描述数字化信息基本特征的代码体系,它包括数字信息的形成特征、内容特征和检索要求等。各省级分中心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可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项目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文献著录的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6]。

3.4 确保资源特色鲜明

公益性数字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于凸显“特色”,如专题特色、地域特色、学科特色等。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应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资源选取的范围应围绕主题进行,资源整合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满足广大群众不同的数字文化需求。

3.5 加强特色资源库的专家评审工作

在公益性特色文化资源库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应多方面汇聚专业人才,听取专家建议与意见,以避免一些细节上的错误,使资源库建设与完善工作少走弯路,保质保量完善资源库的建设。如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就曾邀请该省文化、历史、戏曲等行业的专家,对陕西省图书馆建设的《西安事变》《秦腔秦韵》等4个数据库进行评审,听取专家的专业意见,为其建成集权威性、系统性、普及性、学术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数据库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7]。

参考文献:

[ 1 ] 曹铁娃,刘家新.高校地域文化资源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69-73.

[ 2 ] 王贤芬,钟哲辉.CALIS省级中心建设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9-10.

[ 3 ] 胡海燕,李肖.特色数据库建设与资源共享[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77-79.

[ 4 ] CALIS“十五”期间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方案[EB/OL].[2014-03-11].http://www.lib.whu.edu.cn/calis4/area_

spec_intro_1.asp.

[ 5 ]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R/OL].[2014-03-01].http://www.chinaird.com.

[ 6 ] 杨思洛.省级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05(9):105-111.

[ 7 ] 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陕西省文化共享工程特色数据库建设专家评审会召开[N/OL].[2014-05-10].http://www.snwh.gov.cn/whdongtai/bsxw/zybd/200811/t20081106_63258.htm.

戴艳清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湖南湘潭,411105。(收稿日期:2014-04-29 编校:邹婉芬)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馆藏建设的变迁及未来发展探讨
微课程资源建设开发的技术和方法研究
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与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分析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服务探讨
检察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电大开放教育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