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麦克卢汉
2014-09-23
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 Marshall McLuhan),1911年7月21日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17岁考入曼尼托巴大学学习工程专业,后改学文学,毕业时获得英文和哲学的双学位。之后又负籍剑桥,重新从本科读到博士。他的专业是文学,但学术成果大多被归为传播学。
麦克卢汉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1951年)、《古登堡群英》(1962年)、《理解媒介》(1964年)、《媒介即讯息》(1969年)、《地球村》(1980年)等。其思想触角四处延伸,从媒介的特性,到后工业化时代的文化生产;从文学批评,到电子通讯给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带来的后果;从家庭伦理,到政治制度等,麦克卢汉都进行了预言式的探索。他关于“地球村”、“重新部落化”、“意识延伸”等论述,无人能出其右。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一般人把媒介看作是工具或传播通道,往往关注媒介传递的内容是什么,并从媒介传递的内容出发来分析个人与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而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带给个人与社会的影响并不在于媒介传递的内容本身,“铁路的作用,并不是把运动、运输、轮子或道路引入人类社会,而是加速并扩大人们过去的功能,创造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闲暇。无论铁路是在热带还是在北方寒冷的环境中运转,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与铁路媒介所运输的货物或内容是毫无关系的”,“媒介的内容或用途是五花八门的,媒介的内容对塑造人际组合的形态也是无能为力的。”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讯息,指的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新的尺度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的媒介都要在人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并指出,任何媒介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总会带来传播内容(讯息)的变化。
麦克卢汉的这种观点使人们研究媒介的思维方式由平面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从微观思维进入到宏观思维,由单一思维进入到多维思维。这种研究问题的视角方法有助于人们能更科学地寻找个体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原因,从而制定出比较客观准确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内容依然是媒介的观点启示运用媒介之间的相互容纳性开发出新的媒体技术。没有一种媒介能够独立存在,一种媒介总是充当另一种媒介的“内容”。媒介之间只有进行相互作用才具有自身存在的意义,例如文字的内容是言语,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一样。而言语的内容是实际的思维过程,而这一过程本身又是非言语的。
这种观点使得对媒介的叠加与融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两种媒介杂交或交汇的时刻,是发现真理和给人启示的时刻。由此,人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果将新近出现的几种新媒介技术按照上述思路融合在一起,可以开发出另一种新型的媒介技术,从而具有更强的功能。
麦克卢汉同英尼斯一样的技术决定论思想固然错误,但他着眼于传播科技的历史影响的研究至少是对长期局限于媒介内容的短期效果研究的一种补充和丰富;他对传播科技本身的形式的发明或进步便是改革的动力和不靠“内容”而起作用的论述,是对以往那种媒介不起作用、只有内容才起作用认识的一种修订和完善。
麦克卢汉认为,不管我们平时对讯息和信息的理解如何,我们都忽视了媒介讯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们有力量改变社会进程和人类的关系和行为。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由媒介引起的在社会或者文化领域的变化,都是媒介的讯息。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形式改变了人类感官与感知的关系。每一个新媒介的产生都会使人的感官比例发生变化。如拼音文字产生以后,视觉就被放到了感官系统的最高级。而每一次感官比例的变化调整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拼音文字被发明以后,人对世界的抽象思维把握发生了改变,想象力,情感和感知生活就发生了相应的分离。我们上下或左右的扫描印刷品,我们就开始按照序列,线形的方式进行思考,沿着直线的形式寻找事物的因果关系。线形思维方式同时还培养了垂直的权力关系。
麦克卢汉虽然非常强调技术对人类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他的本意是提醒我们警惕这种影响。他反复指出:人们可能对技术延伸产生迷恋,即他所谓的“技术麻醉机制”——“人把新技术的心理和社会影响维持在无意识的水平,就像鱼对水的存在浑然不觉一样”。他的技术决定论,重点是在反抗技术的决定,复醒人的主体性。
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打破了时空隔阂,也改变了旧的时空概念,“整个世界似乎紧缩成了地球村(globalvillage)”。麦克卢汉甚至将电子媒介的出现当作人类社会的福音(尽管他还没有接触到网络媒介),他断言新的电子媒介就是自然的,它使人类重新获得感官功能的整体性,“使人们重新体验部落化社会中村庄式的接触交流”,预示着“所有团体成员和谐相处的部落关系的复归”。如果说文字印刷改变了人类的视觉方式,广播和电话改变人类的听觉方式,那么电子技术则改变了人本身。
(梁锋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