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媒体变革 迎战行业危机

2014-09-23蔡华东

新闻前哨 2014年8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传统媒体危机

蔡华东

按照培训课程安排,由我来讲《做一名党报记者的责任与担当》。党报记者的责任与担当是什么呢?与时俱进、单刀直入:就是我今天讲的题目:《推动媒体变革,迎战行业危机》。

我以为这就是我们党报集团每一个人,面对当前的形势、肩负的责任,必须承受的担当。讲此,是希望引起广泛的重视并形成共识。

为什么要从形成共识破题?

西方有个谚语:最好的情况,是知道自己知道的;次之,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再次之,不知道自己知不知道的;最糟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这就是说,思路决定出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下面我就结合“知不知道”,从三方面说起。

第一个知不知道:

如何看待我们面临的行业危机?

10多年前,有一本书,叫《中国传媒市场大变局》,封底写道:中国传媒业的变局悄然来临。无知无畏者吵吵闹闹,依然在做“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好梦;先知先觉者左冲右突,努力触摸政策底线,企图穿破旧有制度藩篱;高层决策者苦思冥想,权衡利弊,希望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寻觅到一条安全通道。传媒业各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追求着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在其报业篇中,作者们归纳为“三个阶段的竞争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是经营者之间的胆识竞争。自办发行,报纸扩版,参与多种经营。第二,是经营组织之间的实力竞争,拼市场空间,拼网络布局。第三,人格竞争、精神竞争。原话是“对于一张报纸而言,贯穿其中的品格和精神往往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

现在回头看看,大家就可以明白,当年的大变局及对大变局分析,浅表,朦胧,好像媒体就是在一条宽阔的大道上争先恐后,奔跑就是了。纵然步子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有前有后,但大家都总有路走啊。

而现在,如何看待媒体格局、媒体生态?

可以说,“山重水复疑无路”,危机重重。

今年1月1日,上海《新闻晚报》休刊;4月25日,《竞报》休刊;5月1日,《天天新报》休刊。这当然是个案,但一叶知秋,这量变中是不是隐含着什么?

我们来看看众多媒体人,近些时是如何说行业危机的:

1.6月19日,一份网帖《离别前,写给还在传统媒体奋斗的兄弟姐妹》。

其论点是,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最本质的变化实际上是技术不可逆转的变革,导致了信息传播方式不可逆转的变化,信息传播方式不可逆转的变化导致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和习惯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和习惯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革,导致了信息生产和输出方式不可逆转的革命。

结论,当这四个不可逆转叠加在一起的时候,背负着巨大的印刷成本、落后的发行方式、原始的传播时效和机制、高额的人力成本、有限的载体资源等天然短板的平面媒体焉有生存机会?

2.6月20日,又一份网帖,《十字路口的中国新闻人》。

开宗明义,就讲到“生死挑战”,认为“主要是平面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其实一直渲染在最近十年繁荣的幸福惯性之中,从去年才真正地出现转型的紧迫感。”讲话认为“举目四顾,可以看出所处的环境已十分险恶。”

一是得以支持过去十多年媒体发展的经营模式,亦即广告模式,已经崩塌。二是媒体运营广告收入之外的发行收入、收费模式,显然难以成功。三是体制因素,平面媒体行业虽然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大产业,但缺乏依靠市场进行拓展的能力,行业效率低下。收购、兼并、破产、关闭等常见的市场手段,无法发挥作用。

还有,我们常说的,媒体政治上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出现政治性错误、舆论引导错误“一剑封喉”;文化市场上覆盖面萎缩、盈利水平下降;经营创新能力不足;团队管理上疏漏,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致命伤”,一个一个伤口叠加,就危及一个媒体的命运!

由此,近来一月之内十多位“当家人”英年早逝,一个通报十多人坠地落马,一个个精英开始逃离或游离。警钟频频,惊心动魄。说这些,是不是“唱衰”我们这个行业?是不是骇人听闻、危言耸听?

不是!这是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只有冷静、清醒地认识到危机,我们才能警醒起来,才有可能走出危机。

看到危机,如何对待?任正非有句名言,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看不到出路,自陷绝境不行;为了出路,拼命逃离也不行。可以说,越是茫然、困惑、无奈,越需要理想主义的光辉点亮心灵、照亮征程;越是在危机四伏,感觉无力无助的时候,越需要英雄主义的精神坚定信心鼓足勇气。我在此要说的是,我们不要“唱衰”,而是要在这危机关头,唱响“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唱响“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前进,进!”

第二个知不知道:

如何迎战媒体行业危机?

历史总是这样,时代也总是这样,这就是大浪淘沙。

社会在进化过程中,也总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迎战媒体行业危机,从我们来讲,在认识到危机之后,就要选择正确的方向、确定可行的目标和可靠的路径,再付出艰辛的努力。

目前比较明晰的方向,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或是知道了做好准备没有?——就是推动媒体整合发展。

4月中旬,中宣部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会议主旨,就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研究部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加强新形势下的主流媒体建设。

这句话,包含的信息,我们起码要从三方面解读。

(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这为媒体整合发展吹响应了号角、提出了要求。党报姓党。党报集团姓党。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是我们最迫切的现实工作、最重大的目标任务和最重要的历史使命。endprint

(二)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宣传部门和媒体集团的首要工作。

中央强调,具体来说,是一二年打基础,三五年时间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家想想,二十来年前的全国都市类媒体,也就是这个节奏,一二年打基础,三五年风起云涌,席卷全国,高歌猛进,蔚为大观。所以,这是大势所趋,浩浩荡荡。中央要求中央媒体“成为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强大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努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从我们集团来说,应该以全国一流水平为目标。

(三)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隔岸观火,不行;漠然以对,不行;临渊羡鱼,不行;袖手旁观,不行。我们主流媒体集团,也就自然、必然置身于这股汹涌澎湃的潮流之中!在我们老一辈人手中,告别“铅与火”,现在,青年一代必须从“光与电”走进“数与网”,逃无可逃,躲无可躲。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努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念和认识。6月中旬,省委、省政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财政厅和我们集团,组成一个考察团,专门到上海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学习。在东方网、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电等单位,我们学来的,真正来说,不是成熟的经验、成功的模式,而是观念、理念。东方网,号称“中国离智慧城市最近的是上海,上海离智慧社区最近的是东方网”,他们建上海数字公共服务网络,每年财政定额补助2500万元,从2006年起补到现在,所形成的“智能东方”社区设施,得到市区两级专项合同资金资助,这种社区直接服务到每个市民,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离百姓最近、最集中的民生工程。在上海报业,大厅里三句话:“融合发展,率先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一体化发展,创新优化现有平台;互联网思维,自主建设新传播平台”,就是把中央精神变成了自己的口号与行动,辅之以一句“只要出发,就是向前”,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与态度。

在座谈中,他们认为,所谓观念与认识,一要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这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体化思考,充分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二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即三个适应、三个树立,这就是要适应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满足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适应新兴媒体即时传播、海量传播的特点,树立抢占先机的意识,先声夺人,赢得优势;适应新兴媒体充分开放、充分竞争的特点,树立全球视野,强化市场观念,提高市场营销和产品推介能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当然,互联网思维是真经还是泡沫?柳传志、周鸿炜、王健林、任正非等,都认为不能把互联网思维万能化,一窝风、贴标签、简单化,都是有害无益的。三是增强借力发展意识。把别人成熟的技术、平台、渠道、手段拿过来,为我所用。四是发扬攻坚克难精神,艰苦创业。既不同于以往的改版扩版和栏目调整,也不是在原有框架下修修补补,而是浴火重生。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具体实施,大致包括四方面。一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生产。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弯道超车。三是利用4G技术发展网络音视频。四是利用微博微信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

毫不客气地说,这些观念和认识,这些技术应用,对年轻一代媒体人来说,必由之路,必不可少!所以,我在这不禁要问一声:你知道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更要问一声:你准备好了吗?!

第三个知不知道:

在这场危机中,我应该做些什么?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业在人兴,事在人为——我们,仍然是媒体的主人,是我们命运的主人,是创造一代历史的主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发展规划(2014——2020)》,规划了十个大点,其中第五大点,就是大力推进全媒体融合与转型发展。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集团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规划中,讲到充分认识并深刻理解互联网思维,全面融入互联网生态环境,构建一流全媒体发展大平台,重点建设五个子平台,即:

1.中央协作指挥平台。

2.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

3.全媒体内容生产平台。

4.移动媒体集约平台。

5.数字娱乐出版平台。

在这些平台中,我处在什么位置?这,恐怕是每个人都要认真深思的问题。

有人说,无法改变世界,可以改变观念;无法改变事情,可以改变心情;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无法改变风向,可以调整风帆。

危机、挑战面前,要做最好的自己,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我们要肩负历史重任,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一是勇于担当。所谓“危机”,拆分开来看,危机=危险+机遇,危险中存在机遇,机遇中有潜在的危险。在当前传统媒体行业危机中,应对不当,是危险、危急、危期;应对好了,也有机会、机遇、机缘。危机面前,无非两条路,或是迎难而上,或是知难而退。犹豫、惊慌、徘徊、恐惧都无济于事。俗话说得好:“只有不锋利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推动媒体变革,迎战行业危机,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集团每一位员工,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

二是正视差距。差距,就是短板,是不足,也正是工作的潜力,努力的方向,提升的可能。今年7月1日是湖北日报创刊65周年。经过65年的发展,湖北日报由一报衍生出11报12刊4网站,发展成一家在全国叫得响的传媒集团。但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在社庆读者代表座谈会上,我坦承,面对党和政府交付的重任,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传媒市场竞争发展,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存在许多差距:

1.发行覆盖面的差距。湖北全省6000余万人口,近380万名党员,17万多个基层党组织,湖北日报的发行量才60余万份,党报覆盖面仍有不少差距。

2.品质渗透力的差距。当前湖北日报发行对象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对高校、央企、大型国企、跨国集团、私营企业等领域的渗透力,还远远不够。

3.舆论引导力的差距。今年6月潜江小学劫持人质事件发生后,网上有舆论将事件往征地拆迁引发事端上牵连、往质疑警察开枪是否得当上攀扯,湖北日报则通过一系列现场,突出报道教师和镇干部义勇兼备的行为、事发现场情况的危急和处置后的安宁,扭转了网上舆论生态——这说明舆论引导党报大有可为,但在一些突发事件、公共事件中,报纸的舆论引导能力还没能如此充分发挥。

4.文化传播力的差距。湖北日报每天生产上十万字的信息作品,可脍炙人口、让人津津乐道的东西有多少?

5.品牌塑造力的差距。无论是媒体自身品牌形象的塑造,还是通过品牌营销塑造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我们有不小的差距。

6.社会影响力的差距。通过媒体及媒体影响力,服务公共决策、融洽社会阶层关系、传导舆情民意、引领社会风尚等,我们都还有很大的开掘空间。

7.产业拓展力的差距。目前集团虽有系列子公司,但产业领域不够宽、产业层次不够高、产业持续性不够强的问题仍存。

8.领域融合力的差距。作为全省传媒业的龙头老大,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在做好全省媒介协同等方面,还很少涉足。全省媒体多而不强,传媒行业主动为文化强省“撑腰”的能力明显不足。

三是脚踏实地。推动媒体变革,迎战行业危机,是一个大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战略任务,需要每一个传媒人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一件事一件事地实干。一要干好本职工作。集团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岗位,都是稀缺资源,容不得得过且过,容不得“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能做到100%的决不满足于99%。二要做好小创新。干好日常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做好小创新看似艰难实则容易,以新的写法谋篇布局一条稿子是创新,以新努力拓展一个广告客户是创新,以新的思路扩大一份报刊发行是创新。“只要出发,就是向前”。有了无数个小的创新,就有集团的大创新,就有了传媒转型升级的大创新。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功为大功,每个人都出成绩,就能积累出我们集团伟大的成就。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endprint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传统媒体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危机”中的自信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