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实施策略

2014-09-23吴永才

化学教与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案溶液化学

摘要:基于现状分析、问题思考和策略研究等,结合案例研究与分析,从观念、学案、问题、活动、实验和技术等方面来谈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复习教学;实施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8-0068-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8.024

新形势下,高三化学复习教学面临着地位低、内容多、课时紧、任务重和压力大等困难和挑战,经过多次课堂观察、学习与研究,笔者认为,化学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存在着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经验陈旧和思维僵化等问题。复习教学如何实现从“有效”走向“高效”?以求高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好的成长和发展,笔者基于实践与反思,对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实施策略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感悟,现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

一、以观念为先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是方法的源泉,从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的反思中产生的观念可以更有效地来指导实践。复习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是经验的成长和观念的更新;以“观念为本”的教学侧重于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和魅力,感受化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学会从化学的视角来审视世界。

[例析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它与学科基本观念(如知识类、方法类和情意类)和具体学科知识(如以氯、硫、氮、铁和铜等为代表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离子反应和电化学知识等)有着紧密而又内在的联系,它在学科基本观念和具体学科知识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近几年江苏高考化学考查的重点,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新情境下方程式(包括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电极反应等)的书写是考查的热点;氧化还原反应是复习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内知识综合和题型综合的有效载体。笔者于2013年3月在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以“氧化还原反应”为课题上了1节公开课,本节课基于“课标”、“考纲”、内容和学情等设计和实施教学,以“基础过关”、“思维拓展”和“能力挑战”为栏目引发学生活动,以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为突破口,选取“经典”试题中有关CuH、CuCl、CuSO4和CuFeS2等知识为素材,以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侧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引导学生在信息加工处理、图表数据分析和知识综合运用等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的学习上升为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有效促进了学生观念、思维和行为的转变。

二、以学案为抓手

学案即学生学习的方案,应然的学案是个性化的,每一位学生都富有个性,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具有不同的观念、思想和方法等;实然的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认知水平等,站在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角度,对教材深度开发后编写的,适合学生每节课学习的文本。笔者自主设计了学案概念图(见图1),以进一步厘清学案的概念,图中学案Ⅰ表示实然的学案,学案Ⅱ表示应然的学案。学案概念图反映了大多数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过程,也体现了笔者的理想和追求:从“实然”走向“应然”。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高三化学复习备考过程中,积极倡导教师编制和使用学案,反思和改进学案导学,如近几年的高三化学教学第一次研讨会是以“课型复习”为主,以章节、单元复习课,微型专题复习课(一轮专题复习)和讲评课(作业、练习、试卷等)为课题,引导教师从课型特点、实施要点和案例分析等方面来研究课型复习,要求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创编学案,开展学案导学。又如高三化学教学第二次研讨会(“一模”研讨会)是以“题型复习”为主,以选择题、化工流程、有机综合、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和选做题等为专题复习的内容,要求教师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选择题专题需列出至少15个高考热点,每热点配2题,1题可为高考题,另1题应原创或改编;非选择题专题复习主要包括专题剖析、例题解析(2题)和习题(2题)等三部分,例题可选用高考题或各市模拟题等,习题应原创或改编;要求各校积极、主动、认真做好研题、选题、改题和编题等研究工作,要求各校基于考情和学情等编制校本化、个性化的原创学案。复习教学以学案为抓手,具有了较好的创造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以问题为主线

问题是教学的“导火索”和“助产士”,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以畅通,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启迪,需要得以满足;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复习教学要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让学生在感知情境的基础上重构知识和发现问题;教师要学会用一个问题一以贯之,由核心问题延伸与演变出一系列问题,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设计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引导性、启发性和针对性。

[例析2]“有机综合题专题复习”

有机综合题是体现化学新课程特点(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和江苏高考特色(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良好的载体。笔者于2013年2月以“有机综合题专题复习”为课题在常州市第一中学和常州市第二中学上了2节公开课,坚持做好“1节课复习1道题”,倡导“少讲多学”,积极尝试问题启发式教学。笔者在课前收集和研究了2所学校学生已做过的有机综合题,了解和分析了学生解决此类题时存在的问题,以学情和内容的分析作为教学的起点,教学基于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是:①有机综合题有什么特点?②有机综合题“题支”部分常见的“每小题”是什么?③解答“每小题”时,你有什么经验和问题?笔者结合近五年江苏高考有机综合题试题特点统计表(主要从分值、题量、内容等方面来统计,略),以问题①来引导学生明确此类高考题的特点和功能;以问题②来引导学生研究和分析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要求(如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分析、反应类型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合成路线的设计与选择等)和能力、素养要求(如理解化学学科、形成信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以“官能团”为核心的概念图(或思维导图),以问题③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知识和方法等),自我反思、评价和改进。

四、以活动为载体

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人的心理、意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受教育者的活动而实现的。复习教学时,形式要“求新”、内容要“求实”、方法要“求变”、思维要“求活”,多创设情境,以栏目和问题带动和引发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研读“考纲”、回归课本和研究试题,让学生常自练、常自问和常自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例析3]“化工流程题专题复习”

化工流程题是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侧重于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工流程既是一种呈现方式,也是考查内容,由无机框图题向化工流程题的转变,突出了学科的特点和价值,体现了真实的、有用的化学。化工流程题一般由原料的选择和提纯、主要化学反应、产品的处理和分析等三部分组成。笔者于2013年3月以“化工流程题专题复习”为课题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和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上了2节公开课,以“开心辞典”、“好题赏析”、“思维拓展”和“反思提高”等为主要栏目引发了活动,引导学生在研究试题特点和解题方法的基础上主动建构以“化学反应”为核心的思维导图(见图2),引导学生从“化工生产”的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让学生对化工流程题有深入的思考、理解和认识。

endprint

五、以实验为手段

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科的基础性、教学的探究性和学习的创造性;将实验引进高三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复习教学以实验为手段,有利于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也是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探究(研究)夯实基础。

[例析4]“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主干知识,它与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离子的检验、物质的制备等知识)有着广泛的联系;“离子反应”是多年来江苏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内容,尤其是新情境下离子反应的应用与判断、特定条件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笔者于2013年9月以“离子反应”为课题,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上了1节高三复习课;本节课中,笔者深入研读“考纲”、分析学情、优选内容,精心设计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用实验来探究化学,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离子反应,学会宏观、微观和符号相结合的化学学科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学会从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和实验等方式来表示离子反应;笔者在研究和分析2013年江苏高考试题(FeCO3的制备,略)的基础上,改编试题,设计了学生分组实验(对比实验),让学生发现“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反应容器中”与“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反应容器中”的不同现象,从宏观到微观,学会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离子反应,让学生体悟工业上正确的加料方式(反应物量不同,反应不同);由FeSO4与Na2CO3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迁移到FeSO4与NH4HCO3在溶液中的反应,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展示FeSO4与NH4HCO3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FeCO3和CO2等的流程图,略)来判断反应,学会书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由Na2CO3与FeSO4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迁移到Na2CO3与BaSO4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教师适时补充了2个实验,一是向Na2SO4溶液中加入BaCO3固体,用pH传感器来测定反应前后溶液pH的变化(现场演示),二是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用pH传感器来测定反应前后溶液pH的变化(展示课前研究较长时间的实验图像,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本节课侧重于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内容取材于江苏高考化学真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为学习的重难点,引发和引导学生在问题讨论、实验探究和交流分享中实现主体的参与和理解。

六、以技术为保障

技术为学生营造了资源丰富、形象逼真、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与仿真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时空的限制,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技术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灵活的认知工具,如数据收集、处理、表达和交流等方面的工具,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多年以来,笔者积极引导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研究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以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如投影的使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经验;PPT的制作,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效果;DIS的应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电子白板的应用,凸显教学的交互性和生成性;微课程的制作,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为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等,以技术为保障,引发和推进教与学的变革。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复习教学要有“规范”,更要有“自由”;要有“定势”,更要有“突破”。“教学倘是真正创造性的、探究性的,那么,它就会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012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万延岚,卢巍.对化学复习课的重新审视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3,(5):10~13

[5]吴永才.个性化学习∶学案导学的本真追求[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7):37~40

[6]吴永才,倪娟.“离子反应”高三专题复习课教学实录与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3,(12):34~37

endprint

五、以实验为手段

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科的基础性、教学的探究性和学习的创造性;将实验引进高三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复习教学以实验为手段,有利于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也是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探究(研究)夯实基础。

[例析4]“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主干知识,它与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离子的检验、物质的制备等知识)有着广泛的联系;“离子反应”是多年来江苏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内容,尤其是新情境下离子反应的应用与判断、特定条件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笔者于2013年9月以“离子反应”为课题,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上了1节高三复习课;本节课中,笔者深入研读“考纲”、分析学情、优选内容,精心设计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用实验来探究化学,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离子反应,学会宏观、微观和符号相结合的化学学科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学会从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和实验等方式来表示离子反应;笔者在研究和分析2013年江苏高考试题(FeCO3的制备,略)的基础上,改编试题,设计了学生分组实验(对比实验),让学生发现“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反应容器中”与“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反应容器中”的不同现象,从宏观到微观,学会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离子反应,让学生体悟工业上正确的加料方式(反应物量不同,反应不同);由FeSO4与Na2CO3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迁移到FeSO4与NH4HCO3在溶液中的反应,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展示FeSO4与NH4HCO3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FeCO3和CO2等的流程图,略)来判断反应,学会书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由Na2CO3与FeSO4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迁移到Na2CO3与BaSO4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教师适时补充了2个实验,一是向Na2SO4溶液中加入BaCO3固体,用pH传感器来测定反应前后溶液pH的变化(现场演示),二是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用pH传感器来测定反应前后溶液pH的变化(展示课前研究较长时间的实验图像,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本节课侧重于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内容取材于江苏高考化学真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为学习的重难点,引发和引导学生在问题讨论、实验探究和交流分享中实现主体的参与和理解。

六、以技术为保障

技术为学生营造了资源丰富、形象逼真、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与仿真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时空的限制,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技术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灵活的认知工具,如数据收集、处理、表达和交流等方面的工具,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多年以来,笔者积极引导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研究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以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如投影的使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经验;PPT的制作,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效果;DIS的应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电子白板的应用,凸显教学的交互性和生成性;微课程的制作,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为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等,以技术为保障,引发和推进教与学的变革。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复习教学要有“规范”,更要有“自由”;要有“定势”,更要有“突破”。“教学倘是真正创造性的、探究性的,那么,它就会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012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万延岚,卢巍.对化学复习课的重新审视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3,(5):10~13

[5]吴永才.个性化学习∶学案导学的本真追求[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7):37~40

[6]吴永才,倪娟.“离子反应”高三专题复习课教学实录与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3,(12):34~37

endprint

五、以实验为手段

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科的基础性、教学的探究性和学习的创造性;将实验引进高三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复习教学以实验为手段,有利于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也是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探究(研究)夯实基础。

[例析4]“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主干知识,它与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离子的检验、物质的制备等知识)有着广泛的联系;“离子反应”是多年来江苏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重点内容,尤其是新情境下离子反应的应用与判断、特定条件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笔者于2013年9月以“离子反应”为课题,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上了1节高三复习课;本节课中,笔者深入研读“考纲”、分析学情、优选内容,精心设计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用实验来探究化学,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离子反应,学会宏观、微观和符号相结合的化学学科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学会从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和实验等方式来表示离子反应;笔者在研究和分析2013年江苏高考试题(FeCO3的制备,略)的基础上,改编试题,设计了学生分组实验(对比实验),让学生发现“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反应容器中”与“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反应容器中”的不同现象,从宏观到微观,学会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离子反应,让学生体悟工业上正确的加料方式(反应物量不同,反应不同);由FeSO4与Na2CO3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迁移到FeSO4与NH4HCO3在溶液中的反应,引导学生从实验事实(展示FeSO4与NH4HCO3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FeCO3和CO2等的流程图,略)来判断反应,学会书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由Na2CO3与FeSO4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迁移到Na2CO3与BaSO4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教师适时补充了2个实验,一是向Na2SO4溶液中加入BaCO3固体,用pH传感器来测定反应前后溶液pH的变化(现场演示),二是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BaSO4固体,用pH传感器来测定反应前后溶液pH的变化(展示课前研究较长时间的实验图像,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本节课侧重于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内容取材于江苏高考化学真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为学习的重难点,引发和引导学生在问题讨论、实验探究和交流分享中实现主体的参与和理解。

六、以技术为保障

技术为学生营造了资源丰富、形象逼真、知识表征多元化的模拟与仿真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时空的限制,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技术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灵活的认知工具,如数据收集、处理、表达和交流等方面的工具,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多年以来,笔者积极引导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研究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以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如投影的使用,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经验;PPT的制作,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效果;DIS的应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电子白板的应用,凸显教学的交互性和生成性;微课程的制作,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为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等,以技术为保障,引发和推进教与学的变革。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复习教学要有“规范”,更要有“自由”;要有“定势”,更要有“突破”。“教学倘是真正创造性的、探究性的,那么,它就会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012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万延岚,卢巍.对化学复习课的重新审视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3,(5):10~13

[5]吴永才.个性化学习∶学案导学的本真追求[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7):37~40

[6]吴永才,倪娟.“离子反应”高三专题复习课教学实录与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3,(12):34~37

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案溶液化学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