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球坚蚧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措施
2014-09-23杨德勇徐延中
杨德勇+徐延中
摘要:扁平球坚蚧在吉林省一年发生2代,以2 龄若虫越冬。主要以若虫、成虫群集为害树木枝叶和果实,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果品质量。文章介绍该虫生物学特性,提出防治方法,以其对治理该虫为害提供借鉴。
关键词:扁平球坚蚧;生活习性;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78-1
扁平球坚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 Borchs)又名东方盔蚧、褐盔坚蚧、东方胎球蚧、远东盔蚧、水木坚蚧、糖槭蚧等,属半翅目,蚧壳虫总科,是一种食性较杂、分布很广的枝干害虫[1]。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地,国外分布于西欧、北非、北美、伊朗、朝鲜、俄罗斯等地;寄主广泛,主要有杨、榆、柳、刺槐、国槐、复叶槭、紫穗槐、白蜡、合欢、李、葡萄、杏、桃、苹果、山楂、核桃等多种乔木、灌木及栽培果树等,是一种林木和果树上的重要害虫[2]。在东北地区扁平球坚蚧主要危害糖槭、水曲柳、核桃楸、榆、锦鸡儿、槐等阔叶树种[3]。该虫繁殖力强,以若虫、成虫群集危害枝叶和果实,同时排出大量蜜露粘液于枝条、叶片和果实上,诱发霉污病,受害后的枝芽生长缓慢、发育不良,造成树势严重衰弱,果品质量下降,一般幼苗及幼树受害较重,当虫口密度高时,被害木生长衰弱,叶片变黄脱落,枝条枯死,直至死亡[4-5]。近年来该虫为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果树的产量。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雌成虫黄褐色或红褐色, 体背隆起,扁椭圆形,体长3.5毫米~6.5 毫米, 体宽2.5毫米~5毫米,体高3毫米。体背中央有4排凹陷,形成5条突脊,外侧二排凹陷较中央二排小,周围有点刻。体背边缘具横列皱褶,排列规则,腹部末端具臀裂缝。体背近边缘处生有腺15~19个双筒,能分泌细长的蜡丝,呈放射状。虫体和寄主紧密贴在一起,腹面体壁较薄,表面有一层白色蜡粉。
1.2 卵
长0.4毫米~0.7毫米,长卵形,覆有一层薄薄的白色蜡质粉,初为淡黄白色,孵化前呈黄白色,可明显见2个黑色的眼点。
1.3 若虫
初孵若虫椭圆形,淡黄色,体扁平;1龄若虫体极扁平,眼点黑色,呈半透明状态;2龄若虫体背纵向隆起增高,重新生出放射状排列的长蜡腺;越冬2龄若虫,体赭褐色,眼黑色,椭圆形,较为扁平,口器从体外不可见,越冬时固定后即失去了活动能力;3 龄若虫体背较膨大,体缘出现皱褶,淡黄色或灰白色。
2 生活习性
扁平球坚蚧1 年发生2 代,以2 龄若虫越冬,越冬若虫主要隐蔽在树干裂缝、翘皮下或叶痕处。主要为孤雌生殖,雄虫较少见。越冬若虫于翌年春季开始大量取食,4月中、下旬开始大量活动, 寻找合适的寄主固定,5月下旬开始产卵,卵产于体壳下,该虫为孤雌生殖,产卵量较大。根据室内饲养观察,雌虫产卵量受温度影响较大,同时也因雌虫个体大小而存在差异,平均卵量在1300粒左右。卵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呈黄绿色,卵期约22天,卵孵化率很高,很少见不孵化的卵。若虫的发育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也较大, 当平均气温在28 ℃左右、相对湿度60%~80%时,若虫的发育速度最快,发育历期为26.84天,温度低于25℃时,则发育速度慢,若虫发育历期需35天以上。若虫于6月中旬大量孵化,初孵若虫较活泼,但先在母体内停留3~4天,离开母体后,若虫沿枝条向周围爬动,大多数爬至叶片背面的叶脉两旁固定为害,后到幼嫩新稍上为害,最后固定于枝干,叶柄等处,以2 年生枝条和3 年生枝条为害最重,8月上、中旬成虫开始产卵,9月上旬卵孵化2代若虫,迁移到叶片背面和嫩梢上为害,至10月发育为2龄若虫,开始寻找适宜场所,迁移到有裂缝的枝条皮下或裂缝处固定越冬。
3 防治方法
3.1 严格检疫
加强种苗检疫,防止扁平球坚蚧传播蔓延,在苗木的采购和调运过程,发现带虫枝条或苗木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2 物理防治
将为害严重的枝条适当剪除并集中烧毁,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扁平球坚蚧的进一步传播扩散。
3.3 化学防治
最佳防治时间是若虫出壳盛期,可用40%杀扑磷乳油1000~3000 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为1000~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阿维菌素2000倍液等喷雾。也可在距地面1.5米处,刮去宽约15厘米~20厘米树干粗皮,以40%氧化乐果乳油10倍液均匀涂药,外用塑料膜包缠,防虫效果也较好。
3.4 生物防治
扁平球坚蚧天敌种类较多,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虫的数量,其主要天敌有黑缘红瓢虫、红缘唇瓢虫、红点唇瓢虫、二红点瓢虫、大草蛉、丽草蛉、中华草蛉、叶色草蛉及食蚜蝇等10几种天敌。其中黑缘红瓢虫和红点唇瓢虫是扁平球坚蚧的优势捕食性天敌,小花猎蝽对扁平球坚蚧也有一定捕食作用,同时黄盾食蚧蚜小蜂对扁平球坚蚧成虫也有一定的寄生率。
参考文献
[1] 杨鹏辉,张英桥,寇四宽.扁平球坚蚧生物学习性观察与防治[J].陕西林业科技,1993,(04):46-48.
[2] 杨海清,李福芝,杜相堂,等.扁平蚧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J].河北果树,2013,(03):53-54.
[3] 张宇光,于国辉.扁平球坚蚧生活习性及其防治[J].吉林林业科技,1996,(06):22-23.
[4] 胡作栋.东方褐盔蜡蚧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果树),2014,(01):13-14..
[5] 王合,梁泊,于小春.桃树东方盔蚧的发生和防治方法[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5,(01):25-2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