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研究
2014-09-23王鑫磊
摘 要:众所周知内部审计与董事会、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审计共同构成公司治理的四大主体,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健全的内部审计体制有助于正确对公司的治理机制进行的评价、分析、监督、控制。同时,完善的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机制的运作起到保障的作用。本文在研究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两者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分析影响内部审计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内部审计提出优化的路径。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与战略合作等方式使得企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这些变化都增加了企业持续经营的风险和不确定,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全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的方式。进入本世纪后,世通等公司舞弊的现象使得作为公司治理重要一环的内部审计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内部审计如何加强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影响?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下内部审计该如何设置?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如何改进?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该如何定位内部审计定位?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内部审计在公司的实践和推广、对于内部审计理论的丰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概述
1.公司治理的概述。对于公司治理的定义有众多的观点,但是通常我们认为的公司治理是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基础上,通过某种方式对公司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规范,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保证公司的运转的效率、效果,保护股东的利益。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处理股东、董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平衡三者之间的利益。
现阶段公司治理主要通过下面四种机制实现的:(1)激励机制。通过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使得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目标和投资人的投资目的之间产生一致性,缓解委托代理之间的问题。(2)监督机制。设计对董事和公司高级管理层行为的评价、监督体系,及时发现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做出的与股东利益目标相背离的行为,从而起到约束董事和管理层行为的目的。(3)外部竞争机制。如果公司经营业绩不佳,企业激烈的外部竞争自然会淘汰该企业,董事管理层和董事将面临“下岗”,同时,职业经理人行业的竞争,也促使经营业绩不佳的管理人员难以“再就业”,由于外部存在这种机制,对董事、管理人员的行为也具有约束力,当然这种机制的完善与该国或者该地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程度有关系。(4)决策机制。通过对公司权利系统的设计,明确各个管理机构的权利、职责的范围,明确公司的权利层级,通过对决策系统的设计,使得管理层和董事很难有操纵权利的空间,从而提高公司运作的效率和效果。
2.内部审计的概述。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国内外也有着各种表述,但是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企业的价值及改善公司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效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我国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较为权威的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13年8月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1101号)。该准则定义的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该项定义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已经较为接近,相对于2003 年《内部审计准则》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而言是一种进步,表明我国的内部审计与国际内部审计的趋同大趋势。
现阶段内部审计机制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的目标。(2)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3)内部审计的报告等方面。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策略和方法进行划分,内部审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模式:(1)财务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审计的范围仍然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方面。(2)业务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此种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财务会计,对企业的其他业务的检查也一视同仁。(3)管理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这种模式下,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公司的管理,比较全面的关注于公司的内部控制。(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相对于前几种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优势在于对风险的关注,风险理念贯穿整个内部审计的始终。(5)公司治理导向内部审计模式。该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将内部审计的层次提升到了公司治理的高度,从而更加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
三、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
1.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相互影响。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公司治理机制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由于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所以公司治理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内部审计处于公司治理这一环境,必然受到这一制度环境的影响,相对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机制正常运转的保证和前提。当然,完善的公司治理也离不开内部审计。从COSO内部框架可以看出,内部控制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检查机制,而内部审计恰恰可以提供这一机制,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样,内部审计可以缓解公司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内部审计可以提供管理层财务责任和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的报告,公司的股东从该报告可以获得相对可靠的信息,从而缓解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性,这恰恰也是良好公司治理需要的。所以从上面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相互影响,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2.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均为受托责任理论,差别在于受托责任的对象,内部审计由于职责的原因,主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受托责任:一方面是审核每个责任部门向上级部门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即解决的是公司组织内部各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另一方面评价公司整体的情况,提供整个管理控制的信息,同样在公司的治理层管理层都能起到作用。而公司治理机制要解决的是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之间的受托关系。
3.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在目标上一致。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目的在于监督、审查、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发现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保证企业的目标得以实现。公司治理虽然解决的是股东、管理层、董事会之间的关系,但是,该机制建立的原因是缓解上述利益主体的利益矛盾,使得利益主体的目标趋于一致,即建立一个不仅仅可以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机制,而且该机制还可以激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去努力实现符合公司利益的目标。从而达到企业资源可以充分利用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的运转的效率和效果。所以,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四、我国的内部审计与影响因素
1.我国内部审计现状。首先,我国的内部审计基础薄弱。从我国的内部审计的发展上看,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是行政命令,这一点与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是有差异的,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由于产生不同使得这项制度的推广应用的效果自然也不同,使得我国的内部审计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我国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尚未对内部审计组织的设置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于内部审计具体程序也不像注册会计师审计有着严格的要求,使得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设置有着不同的模式,不同的组织结构,甚至出现一些企业在财务部门下设内审部门的尴尬境地,与当今内部审计建立的初衷相违背。最后,内部审计的定位模糊,由于在我国内部审计是国家行政推广,很对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即使是上市公司,也有出现内部审计虚设的情况,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股价的变化主要受是外部审计影响的情况大,使得出现“重外轻内”的现象,忽视内部审计的建设。
2.内部审计影响因素。首先,影响内部审计的内部因素:内部审计机制是否可以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那么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主要因素也成为影响内部审计的主要因素。独立性和权威性主要取决于下面两个因素:(1)是否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2)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谁。是否设置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否独立设置?显然前者主要侧重于独立性(当然独立性也取决于隶属的对象)。隶属机构的权威性决定了内审部门在企业的地位,显然后者侧重的是权威性。除了上面两个因素外,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企业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企业内部审计的程序,企业内部审计的活动范围等均会对内部审计产生影响。当然内部审计除了受到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外,整体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对其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等。由于内部环境才是企业可以控制的,所以在宏观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不在累述。
五、改进我国内部审计的建议
1.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现阶段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相对不完善,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依靠国家的行政力量,建立完善的政治环境保证,这也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客观要求,也是规范现阶段内部审计混乱、缺乏统一性的客观要求。使得内部控制在企业设立模式较为统一、操作相对规范。
2.加强内部审计的地位,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制的作用,必须改变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将其升级,高于其应监督的所有机构,从而可以从体制上保证内部审计可以顺利的开展。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对于公司的高级经理和董事会的行为均可以进行监督,由于其具有法律上的地位,那么,监事会和内部审计的结合将是,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重要突破点。由于现阶段监事会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这样的结合也需要将强监事会的地位,解决监事会没有决策权和实际控制权的现状。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内部审计的质量除了内部审计机制的设置合理以外,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业务的素质,由于现在经济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业务量不断增多,在这种环境下,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的要求也不提高。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转变的是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另一方面,必须注重审计知识的更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道德方面的修养。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内外的内部审计不断接轨、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日益关注,相信内部审计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机制将会起到更多的作用。本文不足之处在于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分析,缺乏相应的数据,例如,对于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缺乏数据上的支撑,以后会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陈芳.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与治理效果研究[D].重庆大学,2013.
[2]张萍.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实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
[3]谢海燕.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J].时代金融,2009(03).
[4]王敬岩.浅议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4).
[5]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05).
作者简介:王鑫磊(1989-),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在读研究生,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