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和发展融资担保体系的思考
2014-09-23滕西鹏李兴龙
滕西鹏+李兴龙
摘 要: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是困扰和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出台了一些扶助性的政策措施,缓解了部分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压力,但这一问题仍未有根本性好转。本文通过企业调研,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座谈,借鉴一些省市好的作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8)-0013-03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分析
小微企业融资难,需要从企业和金融服务两个层面分析。从企业层面看,小微企业融资难与小微企业先天三个不足紧密有关:
一是资本不足。数据显示,个体工商户占据小微企业的绝大部分,逾九成小微企业主的个人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2013年,陕西全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到147万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仅22.74万个,个体经营户达124.26万个。2014年一季度,全省新增工商登记的企业同比增长174.8%,其中90%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实力弱,急需用钱主要是通过民间借贷的渠道解决,也很难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
二是信用不足。小微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看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信用。小微企业多数是初创型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没有规范可信的会计账目,缺少信用记录,经营管理规范化、数字化、公开化水平低,加大了与金融服务对接的难度,很难与银行机构的授信要求匹配,很难取得金融机构的增信服务,加上部分小微企业缺乏诚信意识,经营中的虚假行为严重影响金融机构为企业评级和授信。
三是信息不足。一方面,小微企业大多数是第一次与银行金融机构发生关系,不知道银行都有什么产品能服务于自己,或是自己什么条件能满足获得某一产品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增信手段攻取上,也不知道各级政府都帮企业出台了哪些增信办法等等。因此解决好小微企业信息服务,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关键举措之一。
从银行层面看,金融服务不足也是带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条重要原因:一是银行的成本考虑加重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在贷款方面往往青睐规模较大的企业,因为大中型企业的贷款规模大,人工成本和业务费用同额度下相对低,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小,单笔贷款的程序和大型企业基本是一样的,因此成本就会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往往要上浮或提高贷款准入门槛,让不少小微企业望而却步。二是银行的风险考虑加重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小微企业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规模小、实力弱、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和频率较高,银行出于信贷风险考虑,对小微企业贷款顾虑较多,或抱有偏见不予重视。既就是在当前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机构提高对小微企业风险容忍度的大背景下,具体的经营部门还是难以放开手脚。三是银行的制度安排不合理加重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从资金的安全性方面考虑,对贷款企业的条件要求都相对较高,审批手续繁琐,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在产品、业务、审批流程等制度安排上还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统计显示,48.8%的小微企业主估计自己的贷款不会被批准而放弃向银行申请,36.3%的企业主嫌手续麻烦,10.1%不知道如何申请,4.5%认为利息高负担重;在被银行拒绝的小微企业贷款中,有29.7%的企业主认为因与信贷人员不熟,27.7%是因为没有人为其担保,20.6%是因为没有可抵押物,6.2%认为是政策不合理,3.6%是因为前期欠款未还清,2.3%是因为风险大被拒绝。
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发展非公经济高度重视,提出“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隐性壁垒”。同时,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既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强调了“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因此,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要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在途径选择上则要运用好市场手段。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归纳起来,要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解决好信息不对称问题。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建立了反映企业基本经营状况的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明确要建立部门间互联共享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对不守法、不诚信行为“广而告之”,让违法企业一处违规、处处受限;为诚实守信的企业树“金字招牌”,让诚信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不断增多壮大。因此,搭建小微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就是当前各级的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平台建设和机制安排,建立“小微企信用信息数据库”,将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人才、交易等信息记录下来,使之规范化、数字化、公开化,变无规律为有规律,变不可考为有证查,变不可知为能可知,成为银企双方的共享共知信息。该“数据库”除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外,还要整合注册登记、人才技术、纳税缴费、劳动用工、用水用电、节能环保等信息资源;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拘泥于财务指标等“硬信息”,注重用好人才技术等“软信息”,专门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审机制,提高信用评价的真实性。
(二)解决好信用不足问题。信用等级是企业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信用风险较大,只有为小微企业“增信”,才能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解决缺信用问题,重点要动员各方力量,健全和完善增信机制,成立相应的担保和保险机构,通过担保增信,行业互助增信,挖掘保险工具的增信作用,大力发展贷款担保和信用保险业务,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增信能力,使之更好地创造可贷条件,畅通信贷渠道。
(三)解决制度安排不合理问题。当前,银行业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要求还难以与小微企业经营实际相匹配,虽然金融管理部门近年来已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各银行业机构增强支小助微的力度,例如要求小微企业贷款要实现“两个不低于”;2014年6月又实施了“定向降准”、“支小再贷款”以及监管部门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提升容忍度等措施。但是政策效果的评估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政策落实的后评估和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开户、结算、理财、咨询等基础性、综合性金融服务以及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延时、错时上门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性政策引导,也亟需加强。
三、发展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缓解小微企业融资信用问题
小微企业的信用不足问题是自身无法克服和解决的,必须靠外部力量来推动,必须作为关键来突破。从这几年融资性担保业实践看,通过融资性担保来帮助小微企业增信,不失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好的选择。正如马凯副总理明确指出,“促进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的健康发展,是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举措之一”,因此要发挥好融资担保为小微企业增信的主力军作用,为小微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坚强的后盾。
截至2013年底,陕西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共159家(法人机构157家),注册资本182.23亿元。其中国有控股48家,注册资本100亿元,民营融资担保机构111家,注册资本82.2亿元。注册资本亿元以上机构74家。159家机构融资性担保余额583亿元,平均放大3.06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3年12月末,全省在保企业12万余家,平均每户企业担保余额约57万元。总体看,陕西省融资担保行业机构数量发展适中,户均注册资本偏小,杠杆倍率一般,业务开展还不足,服务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方面的作用发挥尚不够。但是也要看到,融资担保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空间还很大,按现有资本不变计算,全省融资性担保放大倍数提升到8倍,就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1456亿元的融资服务。因此,各级政府把加快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提升担保服务能力,作为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科学合理配置担保资源,加快建立布局合理、适度竞争、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融资性担保体系。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舍得投入,加强引导,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吸收民间资本加入,重点培育扶持一批融资性担保行业龙头企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一)发挥再担保体系作用。科学的再担保体系作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机制安排,能够有效提升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增强融资性担保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对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稳健经营和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再担保体系在行业经营理念、行为引导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要着力推动由政府主导、国有控股的再担保机构设立,加快建立健全再担保体系,使之在担保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并通过为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构建行业风险防线,推动实现优胜劣汰,通过增进信用和分担风险,有效提高机构担保能力。
(二)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解决小微企业信用不足,企业要努力,融资担保机构要有实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融资担保机构是为小微企业增信服务的,只有自身资本实力强,专业领域精,公司治理完善,风险管控严,具备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才能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因此,各级政府要科学规划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布局,严格准入管理,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资本实力雄厚,风险责任意识强,经营管理规范的行业龙头机构,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做大做强,夯实服务小微企业的基础。
(三)实施分类监管。要做好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评价和分类监管工作,当前就是要与人民银行一起开展融资性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通过信用评级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规范化运作水平,并根据评级结果建立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能。要建立和完善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管理情况的持续监测和及时预警,针对问题机构和重要风险问题加强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法合规经营。
(四)创造环境。要着力改善融资担保行业外部环境,形成有利于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机制和氛围,在涉及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政策扶持、担保抵质押登记、征信管理等方面调动各相关部门积极性,推动政策落实,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针对目前各部门对融资性担保机构扶持政策分散的现状,要下功夫整合政策扶持资源,完善扶持资金使用方式,促进扶持与业绩的有效衔接,促进扶持与监管的有效衔接。完善融资性担保财政注资机制,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持续补充机制,提高担保机构自身信用等级和担保能力。要落实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促使扶持政策和资金向监管评价良好、服务小微企业成效突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倾斜。
参考文献
[1]车真.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4,(13):100。
[2]梁永郭,崔浩鸣,王正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研究[J].科技风,2014,(9):62-63。
[3]卢昌茂.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及适用性[J].企业导报,2014,(2):104。
[4]王全义.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国际经验借鉴行政事业[J].资产与财务,2014,(12):94-95。
[5]左胜强.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J].商情,2014,(21):258。
The Reflection on Solving the Difficulties in Micro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ng and Developing the System of Financing Guarantee
TENG Xipeng LI Xinglon
(Shaanxi Provincial Financial Office, Xian Shaanxi 710006)
Abstract:Micro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are the major force of social economy, and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tabilizing growth, expanding employment,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flourishing. Granting financial services to micro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icro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is a matter of who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s of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from various aspects,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and high cost of financing have still been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and restrict thei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problem and introduced some supporting policy measures which reduce the pressur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of some enterprises, the problem has not been improved fundament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new idea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rough making investigation on enterprises, making discussion with financing guarantee institutions and learning from the good practices of some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ng; guarantee
责任编辑、校对:杨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