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逆断层的认识
2014-09-22李学强
摘要:平煤十三矿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逐渐进入深层、突出区域开采。在逆断层下盘等瓦斯异常带可能会出现大型、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除了在施工过程中执行强有力的防突措施外,还需地质工作者在未知区域分析判断出逆断层的位置,有效防止误揭煤,同时找出瓦斯异常带,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突措施,确保安全、有效的采掘活动。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异带 逆断层 钻孔 地质构造
平煤股份公司十三矿(以下简称平煤十三矿)2002年建成投产,位于平顶山矿区东北部,距市区19km,襄城县西9km,属襄城与郏县管辖区域。该矿主采己15-17煤层,平均厚度5.8m,单一煤层开采,属于二迭系山西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正、逆断层均有发育。2005年5月被煤科总院抚顺分院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含量在走向上呈现西低东高,倾向上北低南高,变化规律明显,另一方面随地质构造变化。
1 煤与瓦斯突出现状及规律
平煤十三矿建井以来,已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记载有三次,分别发生于己一采区东翼和己三采区东翼:2002年3月12日在11091机巷切眼12m放炮时,发生中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距推断逆断层面33m;2008年元月20日在13031机巷830m处发生大型煤与突出事故,距推断逆断层面82m,现在已经揭露此逆断层;2010年6月13日发生在11111机巷高抽巷272m处发生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距推断逆断层面130m。
通过对三次煤与瓦斯突出点与推断逆断层位置的对比发现,三次突出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一个瓦斯异常带内),且共同处在逆断层的下盘,距逆断层面都有一定的距离,这与平煤股份公司十二矿160采区的煤与瓦斯突出规律是一致的。地质构造是引起突出的决定因素,高压瓦斯是突出的主要动力,煤层破坏是引起突出的有利条件,采掘活动是突出的诱发因素[1]。逆断层(地质构造)是控制十三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地质因素[2]。
2 逆断层的定义
2.1 逆断层在煤巷中的表现形式 煤巷在掘进过程中,如遇到一层煤,灰分大,灰黑色,粉末状,其上煤层为黑色、块状、粒状(如图一所示),从颜色、灰粉和粒度上看有明显区别,即可分析判断是遇到逆断层;掘进断面如果遇到煤、岩、煤结构(如图二所示),从剖面上看,即通常所说的透镜体,也有煤层分层的观点(如图三所示),但从平面图分析(如图四所示),是逆断层造成的。
2.2 逆断层在岩巷中的表现形式 ①从标志层分析。己15-17-11111胶带运输巷低抽巷片盘掘进过程中,遇到一条断层,观察上盘岩性为灰岩,下盘为砂质泥岩与细砂岩互层(标2),透镜状、压扁状层理明显,是己15-17煤层底板的标志,分析判断是逆断层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探明此逆断层底板落差10.0m,提前6.1m拐11111胶带运输巷低抽巷,有效防止了揭煤。
■
■
■
②从层间距分析。己一辅助轨道上山绞车房1°上山施工,设计由己15-17煤层进入煤层底板,此时煤层(岩层)13°上坡,分析变方位进入回风道时距己15-17煤层底板19m,回风道设计30°上坡,距贯通点11022风巷平距41m,如果岩层倾角25°下坡,此时相符;但贯通位置11022风巷显示岩层倾角20°,分析层间距为31m,与19m不符。从周围地质构造展布分析,此巷道可能受11020采面揭露的一条∠48°H=8m左右逆断层的影响。经钻探验证回风道存在两层己15-17煤,随着回风道的施工,发现岩层倾角很快变为35°下坡,与分析判断的情况一致,逆断层落差在14.0m左右,有效防止了误揭煤。
③从断层的走向上分析。在己一辅助轨道上山(上段)的掘进过程中,当施工到距己15-17煤层底板2.5m处,巷道右帮距顶板3.0m位置有一光滑面,其上、下岩层出现不整合接触,上部为细砂岩、砂泥岩互层,17°下坡,下部也是细砂岩、砂泥岩互层,层理紊乱,且出现倒立现象,层面含大量炭质,断面显示有∠56°的断层,两盘的岩性相差不大,根据断面分析可能是正断层,但从岩石牵引分析是逆断层。综合分析附近巷道断层的展布规律,在11041、11060胶带运输巷之间实际揭露的一条逆断层,走向91°,倾向181°,分别为∠40°H=8.5m和∠60°H=12.0m。与己一辅助轨道下山夹角11°,迎头距逆断层面36m;同时探明底板下1.2m有煤,厚0.6m,且逐渐增厚到3.4m。而十三矿综合柱状图显示,己15-17煤距庚20煤56m,距戊10煤168m,经分析判断是逆断层造成的,且落差大于20 m,属于走向逆断层。
④钻孔与逆断层综合分析。胶带运输巷低抽巷及其切眼低抽巷在己15-17煤层底板下17m,沿一灰下砂质泥岩施工,在掘进过程中所有的探煤孔都没有探到一13煤线,判断本区段缺失。4501钻孔距切眼低抽巷82m,孔内显示煤层底板下9m有一13煤线,厚0.5m。由此断定有逆断层的存在,落差14m左右;联系SS参-001钻孔资料,显示己15-17煤层3.37m,其下方有3.98m砂质泥岩和3.2m煤厚,结合十三矿的煤层赋存情况,分析此区域是煤层合并区,是逆断层存在的结果,落差在7.3m左右。
根据十三矿逆断层的展布规律,逆断层的落差虽然不大,但走向上比较发育,有落差9m的逆断层走向延伸2400m,落差10m的逆断层走向长1500m,在倾向上重叠煤均有110m,这两条逆断层的走向、倾向均为北东东-南西西,和11070里切眼实际揭露的∠30°H=7.0m逆断层走向一致。由此断定4501、SS参-001孔是同一条逆断层,且和∠30°H=7.0m逆断层相连,走向长度应大于2500m。
⑤钻孔内分层、煤厚分析。随着揭露钻孔数量的增多,发现十三矿地质报告中有几个钻孔的分析与实际揭露有出入,其中3506、3901、4101 和SS参-001孔分析为在其附近出现了己15-17煤分层,实际揭露为是逆断层造成的;3907孔显示己15-17煤厚9.8m,4006孔内煤厚7.4m,5431孔内煤厚6.6m,4002孔内煤厚3.7m,揭露3907、5431钻孔则是处在其附近逆断层上、下两盘的重叠煤上,4006钻孔则是在逆断层附近的煤层增厚带上,4002钻孔则是在逆断层附近的煤层変薄带上。
⑥物探断层分析。通过对十三矿己一、己二、己三采区所有的逆断层进行对比,发现几乎所有的逆断层走向均为北东东-南西西,如果物探断层是此方位,那么肯定是逆断层,因物探断层分析的走向、倾向、上下盘都正确,只有断层的性质分析反了。
3 结论
随着煤矿浅层煤炭资源的枯竭,逐渐进入深层、突出区域开采,瓦斯含量、压力也在增大。在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的矿井,高位瓦斯抽采巷(煤层顶板岩巷)在掘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向前倾的逆断层;低位瓦斯抽采巷(煤层底板岩巷)在掘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向后倾的逆断层,如发现岩层紊乱,倒立,遇到逆断层的可能性极大,一定要综合分析周围、附近采区逆断层的展布规律,并钻探验证后方可掘进。
参考文献:
[1]胡菊,马君信,李敬东.突出采区实行分区分级管理的尝试[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93(6):12-18.
[2]杨晓峰,韩付涛.平煤十三矿煤与瓦斯突出控制因素浅析[J].中州煤炭,2013(11):100-102.
[3]陈磊.仰口隧道通过逆断层的处理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8(02).
作者简介:李学强(1972-),男,河南新郑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