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汇率变动的博弈分析
2014-09-22付婷
摘要:人民币汇率问题已成为中美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双层博弈思想从国家、国际两层面分别对中美汇率变动进行了研究,得到其变动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国内对汇率变动偏好不同的两种投资者的净盈余变化以及两国之间偏离收益与合作收益的差额。
关键词:中美汇率 变动 双层博弈
0 引言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持续性的贸易顺差使得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由此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决定问题成为中美争论的焦点。因此,研究中美汇率的变动问题对于我国制定汇率政策,保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汇率作为经济指标之一,经济因素对于其决定必然很重要。但波拉尼[1]就认为货币在实质利益上是国家在国际间追逐权力的基础。王悦兵[2]认为只考虑经济因素忽略了国家之间复杂的利益争夺与博弈,因而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汇率决定。而刘刚,胡立[3]通过构建一个中美汇率交锋的完全信息且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认为中美均衡汇率水平取决于中美双方各自耐心系数的大小。但是,以上的博弈模型只考虑到了政府在国际层面的博弈,没有考虑国内政府和投资者间的博弈情况。因此,本文将按照双层博弈的思想来分析中美汇率变动问题。
1 双层博弈的理论思想
双层博弈理论由罗伯特·帕特南[4]于1988年提出,该理论最先运用于国际谈判领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还不多见。考虑到其政治经济学上的思想与本文将要讨论分析的汇率问题具有相似的性质。因此本文将双层博弈思想运用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其中博弈的两个层次为国家层次博弈和国际层次博弈。
国家层次博弈指中国政府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其中投资者受汇率波动影响明显,从而不断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采取符合自己偏好的政策进而为自己谋取利益。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也是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只有汇率政策符合其自身的利益才会执行,而其利益体现在政府的税收上。此外,政府为了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必须从大局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汇率的决定。
国际层次的博弈则指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的博弈过程。一方面为了维护既定的国际地位或争取更高层次的国际地位,政府必定以本国利益为根本,这样才会有能力赢得国际话语权。但同时,由于如今各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密不可分,一旦打破经济关系的平衡,有可能会遭致其他国家的报复。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可持续的发展,一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维护良好的经济关系。因此,在国际层次上,各国政府之间的博弈,既是利益相互依赖下的合作,又是利益相互竞争下的冲突。
本文接下来将基于以上的博弈思想,分别建立国家层次和国际层次的博弈模型,从而对中美汇率的决定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2 博弈模型分析
2.1 国家层次模型分析 假定博弈的参与方为中国政府和投资者,双方都完全理性。为了简化模型,这里的投资者将假设为偏好人民币升值的投资者。中国政府的税收收益由不同投资主体带来的净效益决定,即偏好人民币升值的投资者与不偏好人民币升值的投资者的收益之和的变化值。其中政府有两个策略,分别是升值、不升值;投资者有两个策略,分别是投资、不投资。
由于现实生活中,中国政府与投资者处于不同的地位,双方信息也并不对称。一般政府属于信息完全方,且政府将先采取行动;而投资者属于信息不完全方,只能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因此,中国政府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看成是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更贴近现实。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进入中国市场前要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判断。假设投资者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概率为p,不升值的概率为1-p。则动态博弈树如下:
■
如图1所示,此时投资者投资的预期收益为a*p+c(1-p),不投资的预期收益为0,由于a*p+c(1-p)>0,因此投资者一定会选择投资。而当投资者一定选择投资时,对于政府,如果a-b>c,则政府会选择使人民币升值的策略,否则将选择不升值的策略。从动态博弈的结果来看,仍然只有当偏好人民币升值的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收益会大于不偏好人民币升值投资者的损失成本的情况下,政府才会选择使人民币升值。
虽然保持低估的汇率就短期而言促进出口,确实对拉动国内经济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长此容易使出口商的创新动力减少,减弱世界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不仅收益逐渐递减,而且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适当的升值,却能增加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采购,延长加工贸易企业的国内价值链,增强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同时可以促进出口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从而保持长久稳定的收益增长。因此从长期来看,适当的升值所带来的收益将是更具有可持续性的,也能够给政府带来更高的收益。
2.2 国际层次模型分析 假定此时的博弈双方为中国与美国,两国都是经济大国,且双方政府都完全理性。为了简化模型,假设在汇率变动中中美双方的利益分配对称。那么,在博弈过程中,中国政府有两个策略,分别是合作(人民币升值)、不合作(人民币不升值或反报复);美国政府也有两个策略,分别是合作(人民币不升值)、不合作(人民币升值或报复)。
随着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中美两国已经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如果双方都表现非合作的态度,最终会导致两败俱伤,损人而不利己。因此,假设中国和美国进行汇率博弈无限多次且合理,那么无限次重复博弈会有多个子博弈。下面将讨论子博弈均衡解可能出现的情况,此时仍然假定博弈双方是信息完全方。那么假设在博弈的初期双方都选择合作,即此时中美双方的收益都为e,但在以后的博弈中,一旦一方选择了不合作,虽然这个阶段会获得更高的收益g,但另一方以后将永远选择不合作,即采取“冷酷策略”,这时背叛者将永远得到-d的收益。令δ为中美两国的贴现因子。如果其中一个国家在某个阶段选择不合作,则它当期的收益为g,之后的收益都是-d,所以收益为:
g+δ(-d)+δ2(-d)+δ3(-d)+…+δn(-d)
=g+(-d)*(δ/1-δ)
而如果两国一直选择合作则这个国家的收益为:
e+δe+δ2e+δ3e+…+δne=e/(1-δ)
只有当g+(-d)*(δ/1-δ)≤e/(1-δ)时,两国才会一直保持合作关系。对上述不等式求解,得到当满足1≥δ≥(g-e)/(g+d)的条件时,两国会一直保持合作关系。即当贴现因子尽可能大时,两国的合作关系越长久。同时,从条件的表达式中可以看出,当(g-e)的差越大,即如果偏离收益越大于合作收益,则δ的取值范围越窄,即不等式越难满足,合作的机会也会越小。因此,如果要使贴现因子满足这个不等式,偏离收益尽可能小,则双方保持合作的关系也越长久。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由于仍然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经济对出口的依赖仍然很大,保证汇率水平的稳定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中国的偏离收益会很大,从而也招致了美国的贸易报复。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口导向的经济形式开始转型,中国也在应美国的要求不断调整汇率水平,尤其在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开始逐年升值。最终,偏离收益与合作收益的差额越来越小,而中美也会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3 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双层博弈理论的思想分别建立了国家层次的博弈模型和国际层次的博弈模型,分别可以看到在不同层次上中美汇率变动的条件,主要取决于对汇率变动偏好不同的两种国内投资者的净盈余变化以及偏离收益与合作收益的差额。从国家层次来看,适当的升值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保持投资者的市场竞争力。在长期能够同时给投资者和政府带来更高的收益。从国际层次来看,迫于美国的压力和中国政府的长远利益考虑,人民币会逐渐升值,最终中国出口贸易的偏离收益会越来越小,合作将成为两国的最后博弈结果。
参考文献:
[1]Karl Polanyi.1957.The Great Transformation[M].Boston:
Beacon press(originally publisbed in 1944).
[2]王悦兵.汇率变动与政治博弈——人民币汇率与政治关系分析及改革方向[J].时代金融,2013(1):39-40.
[3]刘刚,胡立.人民币汇率中美博弈:一个纳什均衡模型分析[J]. 金融发展研究,2012(2):34-37.
[4]Robert Putnam.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2,No.3(Summer,1988):437-460.
作者简介:付婷(1990-),女,江西南昌人,世界经济学,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和国际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