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155毫米火炮系列报道之二:地炮身管压制武器发展的里程碑
2014-09-22黄国志张璐
黄国志+张璐
访中国外贸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统总设计师苏哲子院士
苏哲子,火炮武器系统工程设计专家,1935年12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县(现咸阳市),1959年8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曾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某厂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并担任外贸155毫米自行炮系统的总师。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全国科学大会奖一项。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荣立“8910”二等功。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一等功。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兵器工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一等奖。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事火炮研制
记者(以下简称记):苏总,您是如何走上了兵器之路?
苏哲子院士(以下简称苏):是高中时唯一的一次校长谈话,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1954年6月高考前几天,我当时就读于陕西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正在进行考前最后的冲刺,突然被告知校长找我谈话。这是3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校长办公室。校长问我,北京有一所国防大学,你想不想去?我问:学什么?校长说:学坦克设计,而且保密。能去祖国的首都上大学,这是我一直向往的事情。一想到能够学习武器设计,为祖国国防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我心里更是充满了自豪。通过全国统考,我终于收到了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毕业前的实习期,我提出了到坦克研制第一线去的申请,毕业后我就来到674厂,开始从事重型武器的研制和生产技术工作。
记:在您50多年的军工生涯中,主要参与了哪些重大项目?
苏:我先后参加了我国第一代轻型坦克62式、第一代大口径自行火炮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研制和生产,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代PHZ89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箭炮、履带式火箭扫雷车的研制和自行火箭炮的生产。作为总设计师,我于1987—2000年主持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由火力打击、侦察校射、指挥控制、维修保障、模拟训练5大分系统11种装备组成的集信息化、数字化、机械化、自动化、自行化于一体的PLZ45式155毫米履带式自行炮武器系统;于2000—2005年主持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由5大分系统8种装备组成的集信息化、数字化、机械化、自动化、自行化为一体的AHSI-155毫米轮式自走炮武器系统。另外,作为总设计师我还主持研制了出口某国的改进型自行炮武器系统,以及正在主持研制我国新一代外贸155毫米自行炮以及60千米远程弹的研制工作。
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面压制火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苏:我国地面压制火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里程碑。1953—1959年是第一个里程碑,属于仿制阶段。为了实现我军火炮装备的制式化,从苏联引进图纸、技术资料、各种标准和样机,并大规模建立兵工企业,仿制和批量生产陆、海、空不同口径的火炮。第二个里程碑为1959—1989年,为自行设计研制阶段。为了实现国防现代化,我国开始组建集团军,要求步兵摩托化和火炮自行化。在这一阶段重点发展了自行火炮,其主要装备有:83式152毫米履带式自行加榴炮、PHZ89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箭炮、PLZ89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PTZ89式120毫米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第三个里程碑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为了适应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集火力打击、指挥控制、侦察校射、维修保障与模拟训练为一体的成套火炮武器系统开始研制,其标志性的产品就是外贸PLZ45式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统。
记:请您介绍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外贸155毫米自行炮?
苏:20世纪80年代,为了实现国防现代化,利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原兵器部提出从国外引进155毫米牵引炮。其目的有二,一是提高火炮性能。当时国内最大口径的152毫米加榴炮其最大射程只有17千米,而拟引进的155毫米火炮最大射程底凹弹30千米,底排弹39千米。二是为了减少口径系列,用155毫米口径火炮代替130毫米加农炮、152毫米加榴炮和152毫米加农炮。但原兵器部的这种想法未得到支持,后来国家批准原兵器部用自有资金于1983年从国外引进了GHN-155牵引炮、弹药、装药、引信的相关技术资料,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试制国产的牵引炮。为利用好引进的技术,1986年年初原兵器部副部长唐仲文提出,在引进的牵引炮的基础上研制外贸自行炮,其指导思想是“以外促内,内外结合”。
1986年3月至1989年4月为单炮论证和研制阶段,其主要的技术方案是:火炮身管采用引进的内膛结构,以便与北约弹药通用;新研制了带闭气装置的横楔式炮闩(原炮为螺式炮闩),以便提高火炮射速;设计了高低液压平衡机,以便提高高低调炮的精度和稳定性。
由于自行炮空间有限,原炮的1.45米最大后坐无法实现,我们重新设计了反后坐装置,将最大后坐长度调整为1米。我们新研制了数码显示的周视瞄准镜和瞄准具,自动瞄准装置使火炮实现了高低方位的自动调炮。新开发的炮长控制显示终端则实现了计算机计算射击诸元的功能。全新的自行炮底盘采用从德国道依茨许可证引进的BF12L513C风冷增压中冷386千瓦柴油机,并采用新型带助力操纵的“6前1倒”的双流机械传动装置,实现了自行炮的原地转向。新底盘采用了方向盘转向操纵装置,以及供驾驶员使用的微光夜视仪。我们还为底盘新研制了铝合金板冲压双片组合轮辐平板挂胶负重轮,并配装了三防和自动灭火装置。总的来说,外贸155自行炮是当时国内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新研制的地面压制火炮。
走系统化研制之路
记:外贸PLZ45式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统已成为兵器工业历史上规模最大、性能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地炮压制武器系统,请问武器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苏:1986年年初,原兵器部副部长唐仲文提出,在引进的GHN45 155毫米牵引炮基础上进行外贸155毫米自行炮的研制要求后,项目组于1986年3月在部队和有关研究院所进行了一次调研,其目的是为战术技术指标和总体方案论证提供参考。endprint
调研后的结论是:155毫米自行加榴炮是我国第二代大口径自行火炮,要上水平,以适应未来战场的实战要求,特别提出“自行火炮要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自行火炮与火炮自行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要吸取第一代自行火炮只研制火炮自行,不考虑系统研究的经验教训。第二代自行火炮应从一开始就对其通信联络、阵地指挥、弹药输送乃至阵地抢救、后勤保障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统一考虑,但是火炮自行不可能发挥自行火炮的优越性。”这些意见说明,我国军方已在20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地炮武器系统研制的要求。
1988年11月,我们研制的第一门样炮问世,当月我带队参加了在北京南口举行的北京第二届国际防务展,并进行了障碍行驶和射击试验,同时参加的还有抢救车的样车,进行了10吨吊舱、刚性牵引自行火炮行驶和推土作业,从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参加防务展的外方副总参谋长回国后,对照中方提供的外贸产品目录,只选择了配有弹药输送车、指挥车、侦察车的外贸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系统,并提出了订购意向。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几次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使我看到了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对于提高作战装备效能的巨大作用。
在与美、英、法、南非竞争中,他们只提供单炮,并不能满足用户的基本要求。
在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下,我们逐步形成了武器系统设计的思想。
记: 请您介绍一下外贸155毫米自行火炮作为一个武器系统的研制过程?
苏:外贸155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炮武器系统的研制大体可分为简单武器系统、基本型武器系统、定型武器系统3个阶段。
记:能否具体谈谈?
苏总:1988年11月参加北京第二届国际防务展后,参观展览的外方副总参谋长回国后,对中方提出订购外贸155自行炮的意向,并要求中方于1990年8月去该国表演。表演的产品除自行炮外,还要求有指挥车、侦察车和弹药输送车。这个消息对于当时的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来说是一个绝好的信息,总公司上下极其重视。
但当时要求去表演的产品技术状态又是什么情况呢?自行火炮样机于1988年11月刚刚完成,尚未进行任何试验,指挥车、侦察车、弹药输送车尚未开始研制,在不到3年的时间完成这些产品的研制是不可能的。经与外方多次谈判,最后确定参加表演的产品只包括155毫米自行炮、指挥车和借用我军研制的轻型前观设备(没有载体),电台借用VRC-8000电台,弹药输送车只给对方提供设计总图,不提供实物。
为了保证1990年8月的对外表演,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试验和改进了外贸155毫米自行炮。
1989年先后进行了射击摸底试验,包括内外弹道和最大射程及地面密集度,火炮强度试验等。在酒泉进行了热区沙漠试验,包括爬沙坡、转向制动、行驶500千米等。通过上述试验发现不少问题,为了确保表演成功,对自行炮进行了如下改进:在沙漠试验中,当自行炮行驶至442千米时,传动箱轴承被烧坏,为此我们新研制了传动箱的冷却系统;变速箱汇流排行星轮的滚珠轴承存在寿命短问题,只有400千米,因此我们将滚珠轴承改为滚针轴承;火炮的闭气环、电击发、输弹机工作故障率较高,为提高可靠性,我们对其进行改进,并经射击试验进行了验证;为了满足外方对高温的要求,我们将电缆由屏蔽电缆改为耐高温阻燃的热塑电缆;为了提高火炮的信息化水平,我们首次在火炮上安装了德国的FNA55定向系统和美国的GPS定位导航系统;为了提高自动操瞄的到位精度,我们对计算模型和软件进行了改进。
其次,研制了指挥系统。
1989年6月,我们召开了自行加榴炮及其配套车辆工作会,确定了指挥系统的初步方案、研制单位和研制进度。其方案是将已研制的轻型地炮射击指挥系统的设备经加固、减振等处理,安装在装甲救护车上,前观器材借用了我军研制的前观设备(没有载体),电台借用VRC-8000电台,定位导航采用GPS系统,采用磁针定向。
1990年3月,完成指挥车1辆、前观器材1套和GPS定位系统。
1990年4月在国内某试验基地进行了自行炮、指挥系统、定位定向导航系统的联调联试,并进行了表演项目的预试,包括底排弹最大射程及地面密集度、底凹弹最小射程、最大射速,侧向和后向射击等。
1990年6月,相关资料和备件随产品包装启运,定于8月中旬至外方国进行表演。但是发运产品尚未到达目的地,由于战争爆发而中止表演,发运产品被迫返回国内。
此时,原来抱有希望的合同已不存在,下一步是继续进行研制还是中止研制需要重新做出决策。最终,当时的兵器工业总公司决定由北方公司出资继续支持项目发展,我们一方面解决现有系统在历次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国内为其他国家进行表演,以争取更多的用户国。
截止1994年,我们一直在围绕这套简易的外贸155毫米自行炮系统进行改进和市场推广工作,因此该阶段也被称为简单武器系统阶段。
记:请问外贸155毫米自行炮由简单武器系统发展到基本型武器系统的背景是什么?
苏总: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外用户,1994年11月我们在给另外一外方用户代表团进行表演时,外方明确提出了39倍口径155毫米自行炮的订购要求,并要求增加指挥车和前观车(底盘由外方提供)。根据双方谈判的结果,合同签订一年半后,由中方提供试验样机,在外方国家进行试验和验收。与此同时,最初有意购买45倍口径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统但因战争中途停止的国外客户重新又提出了强烈的订购要求。
由于外贸形势的突变,时间又很紧迫,为了落实这一任务,兵器总公司于1994年12月21日召开了外贸155毫米自行炮系统研制工作会。总公司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我在会议上作了题为“PLZ45式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统研制工作的简要回顾及下一步研制工作的安排意见”的报告。endprint
会议对下一步研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框架方案和研制进度作了初步安排。会议明确提出建立大系统的行政指挥系统、总设计师系统和质量师系统,45倍和39倍系统三师合一;正式明确了155毫米自行炮基本型武器系统由自行炮、供弹车、指挥车、前沿观察车、侦察校射雷达、气象雷达和维修车组成,要求该系统于1996年完成外贸定型。
记:请问在此阶段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苏总:我们在该阶段主要对已有的武器系统装备进行了第二次重大改进和完善。
对于自行炮来说,楔式炮闩闭气经多次技术攻关未能突破,火炮被迫改用螺式炮闩;为火炮加装了法国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辅机电站;由于FNA55定向导航系统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我们改用以色列的GONS系统;由于GPS单点定位误差太大,火炮改用我们自己研制的GPS差分定位系统;为了适应高温沙漠地区的使用环境,我们重新设计了空气滤,改进了传动箱的冷却系统;改进了周视瞄准镜与瞄具连接机构设计;改进了自动操瞄的姿态传感器和耳轴传感器,高低方向伺服系统由开环控制改为闭环控制;为火炮增加了射后自动复位功能;开始研制底排子母弹等。
对于指挥车,我们将转向操纵由操纵杆改为液压助力方向盘操纵;指挥系统采用了大屏幕双屏显示,可直观显示阵地配置、射击效果等;计算机主机由286改为486,内存从1M改为4M,增强了指挥信息的处理能力;889电台、UD400电台与指挥车完成了接口匹配。
对于前观车,我们采用了GJ20205吉普车作为底盘,侦察设备仍为便携式,但激光测距机进行了全新设计;采用FNA55作为定向装置;GPS定位采用差分方式;增加了车下侦察设备。
对于侦校雷达,我们在研制样机上加装了UD400电台和信息机。
对于气象雷达,我们采用了国内已定型的LLX05雷达定型时使用的样机,加装了UD400电台和信息机;为了与北约系统通用,6000密位制改为6400密位制;气象通报改为北约格式,增加了地面基测装置。
在该阶段,供弹车和维修车的研制均未启动。
1995年8月,外贸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统包括自行炮、指挥车和前观器材在外方国家进行了表演,项目包括:底排弹最大射程、系统射击精度、行军战斗转换、射击稳定性、最大射速、1000米立靶密集度、黄磷弹射击,共射弹41发。同时还进行了行驶试验、吊装发动机、变速箱、更换履带板的维修试验。
1996年5月在我国某试验场为外方进行了再次表演。由于1995年8月的表演,外方认为品种不全,中方应其要求安排了这次试验。本次参加表演的产品有改进后的自行炮、指挥车、前观车、侦校雷达、气象雷达和已通过外贸定型的抢救车和152毫米自行炮的供弹车的研制样车共7种产品。表演项目与1995年8月的表演相同,并增加了抢救车的10吨吊舱和推土作业,供弹车补弹、供输弹试验,气象雷达编制气象通报试验,侦校雷达的侦察、校对试验,GONS系统的定向导航试验。
本次表演是历来产品最多、组织最好、效果最佳的一次,得到了外方和总公司的一致好评,为外方订购该武器系统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这次表演由我担任炮位总指挥,在表演中有2个插曲:一个是1000米立靶射击时,每发中靶的左右上下距瞄准十字线的距离均向对方进行了通报,但在射击第三发后,对方要求停止射击,认为射弹没有中靶。当时我建议双方共同去靶板观看。当看到了弹着点以后,对方竖起了大拇指,回炮位后要求自己上炮射击,我同意他们上炮射击。由于他们都是军官,射击结果比我们的结果更好。射击结束后,对方要求将中弹的靶布带回他们国家给领导看,我同意了。
另一个插曲是上午进行系统射击精度试验,效果属于优良,中午吃饭时对方提出目标点由他们设置,怀疑我们作弊,我不假思索即同意他们的意见。下午射击时,由他们设置目标,并在落点观察,射击结果仍然很好。
记:能否介绍一下外贸155毫米自行炮系统第一份合同签署前后的情况?
苏总:1996年5月表演后,经北方公司多方努力,在总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外方启动了订购工作。应外方邀请,1997年10月中方代表团赴外方国进行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基本确定了订货数量、技术要求和交货进度,外方同时提出了23项改进要求。1997年12月,双方签订了一个营的订货合同。本合同是在与美国M109A6、英国AS90、法国GCT和南非G6自行炮的激烈竞争中中标的。合同的签订对全体研制人员来说是很大的鼓舞,对兵器总公司来说这是第一次成套出口,但是当时的情况却是:在研产品的技术状态尚未冻结,除抢救车经外贸技术鉴定外,其他装备均未进行外贸技术鉴定,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弹药输送车、机械维修车、备件车、电子维修车、自行炮驾驶员/火炮/指挥车/侦察车模拟训练器尚未开始研制,23项改进尚未进行,按美军标准编制的操作员手册,一级、二级和二加级维修手册、备件图册尚未开始编制。按合同规定,合同生效后一年半第一批产品交货,2年完成全部交货,根据以往经验,这样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1997年11月25至26日,兵器总公司召开了PLZ45式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统外贸工作动员大会,会议明确了研制工作的指导思想、责任分工和研制工作计划。当年12月为了确保合同的履约成功,兵器总公司决定临时成立外贸155合署办公室,并任命杨卓为合署办主任,全面负责该合同的对外履约工作。
记:请问外贸155毫米武器系统的全系统是何时完成定型的?
苏总:按照总公司的要求,1998年7月,我们完成了自行炮、弹药输送车、前观车和营(连)指挥车定型样机各1辆,另外,侦校雷达、气象雷达、机械维修车、备件车、电子维修车和模拟训练器同时进行研制,鉴定试验后作为交货产品。
1998年10月,我们完成所有交货产品的补充定型试验,并于1998年12月召开了各装备和武器系统定型审查会。1999年6月,第一批产品供货。1999年12月,第二批产品供货。2000年5月,我们在外方国家完成了通信系统(电台和车通)和毒剂报警系统的安装调试、奔驰底盘的配装(侦校雷达、气象雷达、机械维修车、备件车和电子维修车)以及武器系统的试验验收工作。endprint
1998年—2000年先后完成武器系统各装备的设计评审、样机制造、出厂(所)试验、定型试验和设计定型审查。至此,PLZ45式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宣告结束。
突破关键技术
记:外贸155毫米自行火炮项目在研制中都突破了哪些关键技术?
苏:在外贸155项目中,我们的主要突破有:
提高了系统射击精度。1999年1月系统定型试验中,炮目距离24千米的系统精度,射击3组均不合格,且3组的平均炸点较24千米远500米以上。经多次分析研讨认为射击误差主要由气象诸元控制不严、弹道计算以及射表误差造成的。对相关工作进行改进和修正后,7月在试验场再次进行了系统精度验证试验,24千米和28千米各射击2组,系统精度合格。1999年10月在南京对外培训和2000年8月在外方国家的人员培训实弹射击表明,系统精度良好,两次射击均实现了首群覆盖。
指挥软件获得了改进和完善。从1990年初步系统形成后(1门自行火炮、1辆指挥车、1套侦察器材),即开始了系统的联调和联试,直到1999年最多也只是1门火炮、1辆营指挥车、1辆连指挥车、1辆侦察车和侦校雷达及气象雷达组成的系统联调、联试。每次联调,通信、指挥软件、差分定位系统均有问题发生,我们一边联试一边改进。1998年3月,总师工作会上提出以连级或营级配置的系统联调联试。由于没有营连级配置的电台,直到2000年5月至7月,在试验场利用交货产品和租用的电台、适配器进行了1辆营指挥车、3辆连指挥车和3辆侦察车、8门自行火炮、1辆弹药车和侦校雷达模拟营(连)系统联调联试和实弹射击,对完善软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7月14日至28日,带着国内联调的成果,对已向外方交货的1辆营指挥车、1辆连指挥车、1辆侦察车、8门火炮在其国家进行联调,仍然暴露不少软硬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7月31日至8月2日,经单炮射击和7门火炮齐射共101发实弹射击试验,获得效果良好。系统可以快速组网,系统指挥软件基本适应作战要求。
提高环境适应性。外方的订货合同规定火炮的使用环境温度为-20~+55℃,而我国军用标准为-40~+50℃。为了使该武器系统适应该国地区的气温要求,自行火炮两次在沙漠地区进行了试验,但最高气温也只有32℃,无法按战技术指标考核验证。1999年4月,利用新建的对传动部分可以加载的环境试验室,对自行火炮、侦察车、指挥车、弹药输送车进行了车内外55℃的环境试验,发现自行火炮的发动机以及营/连指挥车的空调均存在问题,并最终得到完满解决。
满足了系统电磁兼容。在与外方签订订货合同之前,我们在系统战技术指标中规定“系统电磁兼容性应能保证全系统正常工作”。1997年10月进行技术谈判时,外方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是按美军标MIL-STD-461D执行,决不让步。这个标准是美军当时刚刚公布的标准,世界有关国家均未开始执行,我国当时的标准只相当于美军的MIL-STD-461B。我在回国后查找了相关标准,感到达到MIL-STD-461D在时间上和经费上都难以接受。1998年2月,外方代表团来华时,经过协商后,将电磁兼容性的要求由MIL-STD-461D改为MIL-E-6051D,当按6051D验收不合格时,不合格部分按461D进行验收。这一变化经过我们努力,有可能实现。
由于进行电磁兼容测试所需的电台、车通、GID-3毒剂报警系统属于买方供货,出于保密原因,不能运到中国。为了弄清这些设备的性能参数,1998年3月,中方派代表去买方国,得到了有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用国产VRC-8200电台代替装车的美国产SIGAS电台进行电磁兼容测试。上述问题解决后,我们按照对已有样机进行摸底试验、对改进样机进行定量测试和加固以及对交货产品进行检验测试和加固等3个阶段进行电磁兼容的测试和加固,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效果。
重视人-机-环系统工程和内外装饰。外方在系统演示以及参观产品时,均对我们产品的外观提出了非常中肯而又具体的改进意见。虽经中方多次改进,外方仍不满意。在1997年签订的合同附件一F(修改项目)中的改进项目第19项明确写上“改进系统内各种车辆的修饰”。
总公司领导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于1997年11月25日在西安召开的PLZ4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武器系统外贸工作动员大会的纪要中,在研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研制工作总要求中,均明确提出了人-机工程和外观设计的要求。为了落实这一要求,1999年3月27至28日召开了PLZ4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武器系统人-机-环系统工程和内外装饰评议会。出席会议的有多名从事人-机工程、工业造型的专家和9个军方院所的专家,现场观看了营指挥车、连指挥车、弹药输送车、自行火炮和侦察车。经专家讨论后,评议意见认为:应围绕安全性(如减少棱角、搞好排气及报警)、美观性(外形、布局、色调等)、舒适性(座椅、驾驶舱空调等)、操作性(顶盖开启方式,加上下车扶手等)几个方面在近期进行改进。1999年3月29至31日召开了总师工作会,提出19项必须改进的项目,并安排了改进方案评审会。4月8日,系统总师办下发了“关于PLZ45式155毫米自行火炮武器系统色彩计划的通知”,对各装备内外色彩作了明确规定。4月29日,对指挥车内装饰方案进行了评审,并提出7条改进意见。6月22日,召开了指挥车人-机-环系统工程和内外装饰改进评审会。除有关专家外,各装备总(副)师出席了会议,将指挥车改进成果推广到其他装备。
经过上述工作后,国内有关人员和领导,包括军方有关人员和领导看后,普遍认为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统的人-机-环系统工程和内外装饰比国内现装备的同类产品有明显提高。轮式车辆和指挥车、侦察车显得更好一点。
记:外贸155毫米自行火炮是一个全新的武器系统,系统构成复杂,规模庞大。请问该系统是如何进行系统测试的?
苏:这个确实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1998年冬天,武器系统的155毫米自行火炮、弹药输送车、指挥车、侦察车、侦校雷达、气象雷达科研样机全部集中到了东北某试验基地。首先要完成各个单体装备的外贸设计定型试验项目,然后要在此基础上组成一个数字化的武器系统网络,完成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试验,检验武器系统的射击精度、系统反应时间等,考核其是否达到设计定性指标。endprint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组织过如此大规模的武器系统试验。而且,由于该武器系统集成和应用了多项高新技术,再加上GJB(国军标)、GB(国标)的滞后,使得系统射击精度、系统反应时间、定位定向导航、自动瞄准、初速测定与预测、系统电磁兼容等试验规范没有标准可依。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在现有科研试验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主持论证并编制了一套武器系统设计定型的科学试验方法和规范。在现场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又进行了修订。该规范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并被其他出口武器系统所采用。
记:请您介绍一下外贸155毫米火炮项目其他几个型号的研发情况?
苏:为了满足不同国家的需要,我们在155火炮技术的基础上陆续开发了下述几个型号。
AH1 155毫米轮式自走炮武器系统是在45倍口径155毫米牵引炮基础上,安装了辅助推进装置,可使火炮自己行走100千米(不需要汽车牵引),可自由进出阵地,长途行军仍需牵引车牵引。由于安装了液压系统,因而实现了大架的开并、驻锄翻转、高低方向调炮、架尾升降、座盘升降的自动化。除侦察车底盘是由用户提供的OT64装甲车(由中方改装)外,其他装备的底盘采用用户提供的M230汽车(由中方改装)。其上装部分与自行火炮武器系统相应装备相当,由于法国的限制,换装了国产的液浮陀螺定向装置。我们为该武器系统研制了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 45倍口径火炮最大射程为50千米,52倍口径火炮为53千米。
外贸155毫米岸防武器系统是在自走炮武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研制的。其中,自走炮、营连指挥车、气象雷达、电子维修车、机械维修车和模拟训练器基本与自走炮武器系统相同。新研发了岸防侦察雷达、便携式观察装置和穿甲爆破弹(针对敌舰船目标)。
外贸155毫米车载炮武器系统由车载炮和便携式指挥系统组成,也可按自行火炮武器系统的装备进行配备。车载炮是将52倍155毫米火炮装在轮式底盘上,战斗全重22吨,最大行驶速度90千米/时,自带弹药20发,配有自动输弹机、炮长信息与诸元解算系统、定位和定向导航系统、测速雷达、火控计算机和通信系统。
改进型的外贸45倍155毫米自行炮武器系统有2个。一个是根据某国的需求开发的武器系统,新系统增加了营/连火力协调车、通信中心车、情报参谋车、作战参谋车、连长车、后勤参谋车、行政参谋车、维修排长车、保卫排长车、后勤排长车、医疗排长车。另一个改进型则采用水冷发动机。2010年,中方在与国外某用户谈判订货合同时,用户强烈要求将原系统采用的风冷发动机改为水冷发动机。为满足用户需要,中方同意用户要求,双方签订了1个营的订货合同。经过技术系统的分析论证,自行火炮和弹药输送车采用德国道依茨TCD2015V08水冷发动机,其最大功率500千瓦(680马力)。指挥车和侦察车采用国内已经定型的89A装甲输送车底盘进行适应性改进,其发动机为许可证引进的德国道依茨TCD1015V06型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31千瓦。除此之外,该系统还配装了新研制的激光陀螺定向装置,实现了惯导、GPS和惯导/GPS复合导航的3种导航模式。另外,我们还新研制了侦校雷达、气象雷达、电子维修车,并且为系统配装了激光末制导导弹。
超轻型外贸155毫米牵引炮为39倍口径,其战斗全重为4吨,用于山地和高原作战,可用直升机吊运,已完成外贸技术鉴定试验,正准备召开外贸技术鉴定会。
新一代外贸52倍径155毫米自行火炮是作为外贸45倍径155毫米自行炮的换代产品,也是继续扩大占领国际军贸市场的支柱产品。该研制项目由国防科工局与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双方投资开发,其研制的指导思想是:在火力性能(包括最大射程、射击精度和毁伤效果)、行驶机动性、信息化和可靠性方面都要上一个比较大的台阶。火炮最大射程将由目前的50千米提高到60千米,最大射程地面密集度由1/220提高到1/300,爆炸威力提高20%,最大行驶速度由目前55千米/时提高到65千米/时,采用CAN总线全面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共享,最大射速由目前4~5发/分提高到8发/分。研制了双元模块装药、弹丸全自动装填、油气悬挂、销耳挂胶双销履带板,现已通过外贸技术鉴定和国防科工局的验收。与此同时,我们正在研制一维修正引信、整体式激光末制导导弹和末敏弹。
评 价
记:外贸155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炮武器系统首批交付外方后,用户对其评价如何?
苏:外贸155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炮武器系统第一个营首批交货后,外方军方于2000年8月进行了首次实弹射击演习,当时外方首相兼国防大臣、总参谋长、陆军司令、炮兵司令、美英军事顾问亲临演习现场,他们均对演习结果给予了很高评价。第二天,外方国内所有报纸头版头条整版报道,在该地区影响极大。
外方出版的第231期《祖国卫士》杂志上刊登的“向先进行列跃进的×××炮兵”的文章中,炮兵司令的评价是:“中国炮是世界水平的先进现代化火炮。其特点是使用灵活,行进轻便,导航、指挥和操作系统齐全,可在较短时间内为野战部队提供火力,同时可以不同射角、方位角进行准确射击,而且乘员可以在任何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安全作业。”该国炮兵营长的评价是:“中国火炮系统是一个完整有效的系统。其特点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来确定自行火炮的方位和坐标,火炮在接到指挥车发来的数据后,可借助自身配置的导航和瞄准系统进行准确射击。”
记:外贸155毫米火炮武器系统都有哪些创新之处?
苏:首先,外贸155毫米火炮武器系统开创了我国地炮压制武器体系发展的新纪元,使我国长期研制和装备思路由单炮研制向系统装备的研制方向转变,使营(连)级建制具备独立自主的作战能力。
其次,开创了我国地炮压制武器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新纪元,在国内首次将激光、微光、分布式计算机指挥与控制、数字化通信组网、GPS定位导航、惯性定向导航、红外热成像、相控阵雷达、光机电和机电液一体化等技术应用于地炮压制武器中,使武器系统实现了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传输实时化、信息处理与操作自动化、作战平台自行化。endprint
再者,我们开发了一套全营作战、连独立作战、侦察车越级指挥、营(连)指挥车替代指挥、制定射击计划、进行兵力火力分配、系统组网、射击准备、射击实施、阵地转移和系统管理等指挥软件,使武器系统实现了静默指挥,同时也使营级指挥系统具备了战术指挥的功能。
最后,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155火炮形成了模块化和系列产品,包括45倍口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自走炮、岸防武器系统、52倍155毫米车载炮、新一代52倍口径自行火炮和39倍超轻型牵引炮武器系统,模块化的通用产品得到广泛的应用。
记:外贸155毫米火炮武器系对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理念有哪些启示?
苏:必须论证编制武器系统的战技指标。实践证明,研制由多种装备组成的武器系统时,必须论证编制包括系统射击精度、系统反应时间、系统指挥软件编制要求、系统通信、组网设计要求、系统三化要求、系统电磁兼容性在内的武器系统战技指标。
要将软件研制作为武器系统重要的研制内容。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大量采用,必然带来相应专用软件的开发和研制,特别是涉及全武器系统的指挥、控制、通信软件的开发和研制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的适用性、快速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武器系统性能的发挥和战斗的胜败。所以,软件的开发、测试、调试与试验已成为武器系统研制的重要内容。
技术与战术使用研究相结合。武器系统的指挥、控制、通信软件与武器系统作战使用密切相关。譬如,装备的战地配置、作战模式和程式、射击方法、射击计划的制定、火力分配等,只有在充分研究和了解这些作战使用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系统指挥软件的开发和研制。因此,必须吸收具有丰富作战使用经验的军事院校的教员参加指挥软件的开发与研制,并贯穿于开发研制的始终。
装备研制与培训装备研制要同步进行。任何武器装备的研制、定型、生产、装备部队,都必须使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战斗力。能否快速形成战斗力,一方面取决于武器装备的设计是否操作简便、结构可靠、简单易学,另一方面取决于武器系统配套的训练手段是否先进配套。对于一个大型、复杂、采用大量高新技术的武器系统,采用模拟训练器进行操作和维修培训已被国外率先采用。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武器系统的出现、大量高新技术的使用,要求尽快制定相应的试验规范和试验结果评定标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基本上都是以单一装备进行研制,现有的国军标(GJB)、国标(GB)、部颁标准和行业标准已不适用新出现的采用大量高新技术的新型武器系统研制的需要,譬如武器系统的射击精度、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定向导航、差分定位、自动操瞄精度、初速予测、射击诸元计算精度、火力分配等均无试验标准可采用。为了保证地炮武器系统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应尽快制定相关的试验标准。
结束语
记:您年少时因校长的指引走上发展中国国防力量的道路,多少年以后,您为中国武器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请问您对您从事的事业如何评价?您对当前那些致力于献身国防事业的年轻人有何期待?
苏:工作55年来,在党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军贸工作做了一些贡献,党和人民也给与我不少荣誉和奖励,我无怨无悔,感谢党、感谢人民。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愿赠言青年科技工作者:
深入实际、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能够使你获得真知和灵感;不断学习、善于实践,是你事业成功的基石和创新的源泉。
记:谢谢苏总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草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