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优化

2014-09-22李慧静陈彩凤陈迪妹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氯酸钾脱脂棉滴管

李慧静 陈彩凤 陈迪妹

根据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材P13课堂实验中《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描述,将钠放入燃烧匙里点燃后放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装置在现象明显程度、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缺点。对此,我们通过反复讨论,反复实验,不断探究,在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实验药品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我们使氯气的制取、氯气与钠的反应均在同一个密封装置中进行,只需滴加浓盐酸制备氯气,滴加水使金属钠熔化并更加彻底地除去表面氧化膜,从而引发反应即可。这样大大地减少了实验风险,并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可控性与可观察性。

一、实验仪器与试剂

试剂:浓盐酸(15mL)、氯酸钾粉末(半匙)、20%的氢氧化钠溶液、金属钠。

实验仪器:脱脂棉、针筒、集气瓶、与集气瓶配套的木塞、燃烧匙、三角漏斗、200mL烧杯、橡胶管、滴管、玻璃导管、滤纸、小刀、药匙等。

二、实验装置

图1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优化装置

三、实验步骤和现象

1.装置:在与集气瓶配套的木塞上打出三个孔,可以塞进注射器、滴管、玻璃导管,木塞上插入燃烧匙,在玻璃导管上用橡胶管连接三角漏斗,用200mL烧杯接收,搭建成尾气处理装置。

2.加料:在针筒中加入15mL浓盐酸,滴管吸取少量水,用脱脂棉包裹小半钥匙的氯酸钾粉末放入试剂瓶底部,200mL烧杯中加入2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切取绿豆大小钠块,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放到燃烧匙中。

3.氯气制备:缓慢滴加浓盐酸至包有氯酸钾的脱脂棉处,使之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

4.钠与氯气反应:待黄绿色气体充满集气瓶后,滴加1滴水至钠粒上,使钠块产生火花,停止滴水。

5.实验现象:钠块剧烈燃烧,发出刺眼的黄色火焰,同时集气瓶壁上产生大量的白色固体。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在打孔时保证插入滴管后,滴管中的水刚好滴到燃烧匙而浓盐酸不会滴到。

2.三角漏斗一半浸入NaOH溶液,一半不浸入溶液,防止吸收的时候发生倒吸现象。

3.脱脂棉不宜太厚,放入后要压平,不要接触到燃烧匙,也不宜太薄,否则粉末会散开。

五、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1.实验气体制备、收集、反应均在一个集气瓶中发生,装置轻便,方便教师搬运与转移,且装置可反复利用,可作为此反应的专属装置,充分体现实验装置的微型化以及绿色化学和环保概念。

2.实验者只需将浓盐酸缓慢滴入,并滴加水即可,不需要加热或点燃金属钠,也不再需要收集氯气,操作方便,可以让学生进行,很好地调动了化学课的课堂气氛。

3.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的氯气,保护环境,防止氯气泄漏带来的环境污染。

4.现场制备氯气,并且制取氯气的时间短、浓度大,实验时火焰明显、白烟较密集,直观性强,可供学生观察。

5.用水滴到钠表面以除去氧化膜,同时放热,使得反应剧烈,解决了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的困扰。

6.用脱脂棉包裹氯酸钾粉末,防止液体与粉末反应时粉末在瓶内飞溅造成实验失误,并且脱脂棉的渗透作用使得浓盐酸与氯酸钾能够缓慢反应,防止由于反应过于剧烈造成危险。

注:本文系温州大学2013年学生科研课题之研究成果,指导师为陈迪妹老师。

(责任编辑罗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氯酸钾脱脂棉滴管
探究催化剂的作用创新实验设计
滴灌浇花器
静置的固定化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PFL)生物反应器中催化合成乙酸香茅酯
氯酸钾三级红外光谱研究
PCL生物反应器中催化合成乙酸正戊酯
牙签变星星
对“渗透作用”实验的拓展
氧气分子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