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淤地坝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调查
2014-09-22马慧,奚福明
马慧,奚福明
摘要:为了进一步掌握榆阳区淤地坝防汛安全情况,4月中上旬结合淤地坝防汛预案编制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成立调查组,对榆阳区淤地坝工程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干部群众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关键词:淤地坝 工程建设 防汛
1 榆阳区基本情况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北靠内蒙乌审旗,东邻佳县与神木,西连横山,南接米脂,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境内明长城横贯东西,以长城为界,沿北为风沙草滩区,约占总面积的75%;沿南属丘陵沟壑区,约占总面积的25%。榆阳区一直是榆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现辖21个乡镇、10个街道(乡镇)办事处,487个行政村、46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54.57万人。
淤地坝工程主要位于榆阳区东南部丘陵沟壑区,该区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24.9%,面积为1756平方公里,涉及14乡(镇)343个行政村,工程全部分布在黄河的一级支流无定河、佳芦河、秃尾河三大水系内,淤地坝是榆阳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治沟工程。
淤地坝工程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地貌以黄土峁状丘陵为主,主要由梁峁、沟坡、沟床三个单元组成,特征是梁峁起伏,梁高坡陡,沟谷狭窄,多陡坡悬崖,地形破碎,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土壤结构疏松,多孔隙,易溶水,地面坡度陡峭,降雨量少,暴雨集中,植被稀少,人为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主要以水蚀为主,重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雨滴溅蚀为辅,平均土地侵蚀模数为1.0-1.5万吨km2/年。
2 淤地坝工程建设情况
截止2013年底全区共计建成各类淤地坝1324座。其中骨干坝38座、大(一)型淤地坝46座、大(二)型淤地坝108座、中型坝410座、小型坝722座。控制流域面积1642.94km2,总库容达到31595万m3,已淤库容26337万m3,已淤地3.54万亩,可利用坝地2.79万亩。
3 淤地坝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淤地坝是榆阳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些工程对控制榆阳区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榆阳区淤地坝管理模式基本本着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骨干工程以乡管为主,受益村专人具体负责,其他规模的工程直接由村级负责管理。虽然产权明晰,但是由于工程管护经费不能落实,管理模式单一,管护责任落得不实,造成有些工程管护不力,只注重使用,不注重管理、养护和维修,影响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深化淤地坝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探索适合榆阳区的行之有效的淤地坝工程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确保淤地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显得非常重要,势在必行。
4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榆阳区淤地坝建坝时间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目前已大部分淤满。其中一类坝有64座、占10.8%;二类坝有37座、占6.2%,主要是群众自发超标准建设的个别淤地坝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建设的有勘测、有设计的淤地坝;三类坝有60座、占10.1%,主要是群众自发建设的淤地坝;四类坝有406座、占68.2%,主要是群众自发建设的低标准的配备土质溢洪道的各类淤地坝;五类坝有28座、占4.7%,主要是在盖沙区以下,有常流水的沟道,群众自发建设的长期蓄水的淤地坝。从统计数字看来,榆阳区淤地坝45.5%为病险淤地坝,这些病险淤地坝均存在安全隐患。
淤地坝在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缺陷。
淤地坝的建设管理“先天建设不足,后天管护不够”。在淤地坝的规划方面,淤地坝建设主体有很多,比如水保部门、当地群众等,但是长期以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设管理部门,由于这些建设主体各怀目的,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淤地坝,如此一来淤地坝的布局很难做到合理科学。
在淤地坝的设计方面,一是20世纪70-80年代建成的淤地坝多数依靠当地群众自发组织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淤地坝工程布局不合理,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大部分淤地坝没有勘测资料,更无设计、建设标准低,设施不齐全,病险问题较多,大部分淤地坝运行时间都在30年以上,已经淤满,失去滞洪能力。二是长期以来淤地坝是按照单坝进行建设的,目前尚没有制定坝系建设的技术规范和防洪标准。
在淤地坝施工方面,由于淤地坝是国家补助、地方自筹配套相结合的工程,资金不足是其最大的问题,再加上很多施工单位资质有限,监理力度不够,关键部位关键环节把控不力,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出现问题较多的是卧管、涵洞、明渠等建筑物。
在淤地坝的管理方面,工程交付乡村后管理形同虚设。淤地坝有人利用没人管理,未达到设计淤积年限的淤地坝管理基本处于空白,岁修、维护没有落实,后期管理松散。
在淤地坝的防汛方面,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从上至下没有高度重视淤地坝防汛工作,汛期淤地坝蓄水运行的仍然存在,有些用于灌溉,群众对水资源的渴望导致工程不能按规定运行。
这些淤地坝不仅降低了抵御洪水灾害、拦截泥沙、淤地增产的能力,还对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5 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情况
2009年淤地坝安全大检查以来,针对病险淤地坝较多的实际,榆阳区各级充分认识到对病险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搞好淤地坝除险加固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病险坝的除险加固。主要采取坝体加高加固方案即对淤满的坝进行加高,对水毁坝体进行补修,对单薄坝体进行加固;建筑物配套方案即对部分淤地坝工程缺少泄水涵洞、溢洪道、排洪渠、卧管等设施进行增建,对建筑物毁坏的进行补修,对土质溢洪道,排洪渠进行衬砌或改建;改建、扩建方案即将原有中小型淤地坝改建扩建成骨干坝或中型坝,充分发挥上拦下保作用,保证下游坝地的防洪保收能力。
全区除险加固工程涉及南部丘陵沟壑区14个乡镇的324个行政村,“十二五”期间规划加固病险淤地坝173座。其中骨干坝19座,大型淤地坝154座。
6 建议
一是在项目安排上优先加固旧淤地坝。一方面可以使现有的旧坝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坝地的效益,保住已拦蓄的泥沙;另一方面,旧坝加固的库容较大,坝高相对较低,交通条件相对较好,投资也相对较小,并结合新建淤地坝,形成合理的坝系工程布局。
二是在淤地坝达到淤积高程,产生经济效益后,建议政府从淤地坝的种植效益中提取适当的费用上缴财政局,财政部门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一部分用于建立单坝维修管护专项资金,专款用于该坝的小型维修、管护等支出;一部分用于建立长期专项积累资金,专款用于该坝达到淤积年限后的维修、管护工程费用以及应对突发洪涝灾害的支出,达到以坝养坝的目的。
三是整合资金,捆绑使用,部门协作,专业管理。目前部分扶贫、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口粮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资金也用于淤地坝建设,但由于单坝投入资金少,制约着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淤地坝建成后,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病险问题。因此应部门联动,整合资金,注重专业,发挥效益。
四是必须加强淤地坝的组织领导。淤地坝数量多,涉及范围广,需要经常检查、维护、维修。因此,建议乡村成立长期管理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配备业务技术骨干、配备仪器设备、配备档案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庞锁平.关于榆阳区库坝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榆林科技,2011-03-01.
[2]吴强,向建新.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度汛存在的问题及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2-12-05.
[3]薛彩琴.淤地坝工程建设技术及效益研究[J].地下水,2011(05).
作者简介:马慧(1967-),女,陕西榆林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与水土保持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