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历过程,体验价值

2014-09-22樊志忠

新教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梨树列表桃树

樊志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上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用列表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体会用列表方法整理信息的作用,感受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会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能有条理、富有个性地思考,并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能主动地运用策略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并经历列表的过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3行 7棵

4行 5棵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3×7+4×5

=21+20

=41(棵) 解决问题的策略弄清条件和问题

列表整理(策略)

分析

解答

检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内需

1.感受“原生态”信息。

师:同学们,小芳家有一个果园,里面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果树,你们想不想到现场去看看?

情境:课件出示小芳家果园插图。

a.果园里种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

b.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2.激发“有序性”需要。

(1)谈感受,激内需:对这一组信息有什么感受?

谈话: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信息乱而杂,对话时间短而快,印象不深等。为此我们要善于迅速抓住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相关信息,进行有序性整理。

(2)提问题,揭课题:根据提供的这组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开始就选取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原生态”信息乱而杂,是无序的,从而激发学生渴望得到“有序”信息的心理需求,为列表整理信息作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感知策略。

(1)师:你能用画线段图,或是用文字摘录,或是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这些条件和问题吗?

(2)学生整理信息。

(3)展示学生整理结果,教师讲评。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本环节旨在唤醒学生整理的经验,展示学生已有的整理信息的策略,让学生体验整理信息策略的多样性,初步感受列表整理信息的优越性。

2.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1)师:现在没有原来的条件和问题的图了,只有列表,你能看得懂吗?

(2)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板书:分析)

(3)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①从条件想起,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数,再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板书:综合法)

②从问题出发,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应先求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再求出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板书:分析法)

(4)列式解答。

通过我们刚才的整理和分析,你能列式解答吗?(板书:解答)

(5)检验。

师:怎么知道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呢?(板书:检验)怎么检验?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列表整理信息的价值,了解用表格整理信息的优势,掌握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3.图表对比,比较策略。

师:这张表格与原来提供的信息相比,有什么特点?要解决第一个问题,你愿意看表格还是原来的信息?为什么?

结合回答,师指出:列表整理信息不但简明扼要,而且能很容易看出数量关系的特点。

4.回顾反思,提炼策略。

探讨:上述问题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这种策略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先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列表进行整理,并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解答,最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运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板书:过程)

【设计意图】策略的有效形成必然伴随着对行为的不断反思。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其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清晰地体会列表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方面的优势,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灵活选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5.实际运用,内化策略。

(1)出示例题的第2个问题: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师:你能自己试着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并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思考过程吗?

(2)展示学生作业。

师:求“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你是怎么想的?

6.合并、简化表格,渗透函数思想。

(1)出示两个问题和表格,合并表格。

师:观察这两个表格,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说明:因为关于桃树的条件是相同的,所以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把两个表格合并为一个表格。

(2)简化表格。

①师:在这个表格里面我们可以把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信息,比如名字,加以简化(动画演示),甚至也可以把表格外框简化掉(动画演示)。

②师:你能根据前面两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吗?

出示:3行→7棵 提问:什么意思?

8行→6棵 提问:什么意思?

4行→5棵 提问:什么意思?

(3)渗透函数思想。

①体会对应,感受列表有利于发现数量关系。

师:观察书上的表格和大屏幕上的表格有什么不同吗?(课件演示箭头出现)

箭头能这样画吗?为什么?你觉得这里的箭头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舍费尔德所说——借助对应,能使要解决的问题得到简化。

②感受函数思想。

师:能不能将4行和5棵的位置对调呢?为什么?(课件演示)

请你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什么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用列表整理信息的价值,了解用表格整理信息的优势,掌握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学会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灵活运用,提升策略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初步学会了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信息的策略,可是生活中的问题千变万化,这种策略还适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吗?

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解答的?在解答问题时分别选择了哪些条件?

2.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各自的整理方法和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是灵活运用提升策略。如果说第一题是“仿例题”的话,第二题则是与例题完全不同。两道习题列表整理的策略相同,发挥了例题“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策略的过程中感受到大千世界问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策略不变。真正达到灵活运用提升策略之目的。

四、总结回顾,稳定策略

师:这节课我们探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本节课努力让学生经历列表整理信息、主动探究策略的过程,使之感受到列表整理的特点:简明扼要,有利于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河南宏力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梨树列表桃树
巧用列表来推理
河边的桃树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学习运用列表法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扩列吧
小气的梨树
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