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草原上》一课试论相关文化背景下综合课的教学方法

2014-09-22陈冰媛

艺术评鉴 2014年15期
关键词:综合课教学方法

陈冰媛

摘要: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音乐,而音乐也就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音乐我们能更加深刻地去感受一种文化,去认识一种文化。

关键词:《草原上》 综合课 教学方法

中国56个民族就有56个不同风格的音乐歌舞文化,如藏族的弦子舞、彝族的跳月舞、蒙古族的牧歌等等,都是很有特色又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而这些音乐文化中又渗透了这些民族的民俗习惯、生活特色、历史渊源等文化内涵。让孩子们通过对这些音乐的学习去了解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色,感受其音乐文化魅力,增进学生文化素养。就如在国家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我国现行的多个版本的音乐课标教材中都有这类集中体现某个民族或地域的音乐文化的歌舞乐综合性单元,如湘版教材中的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单元《天山风情》、苏教版中的具有江南小曲风格的单元《甜甜江南》、人教版音乐教材中的《西部风情》等等。

接下来我试通过湘版教材中的《草原上》这一课,来谈如何进行相关文化背景下的歌舞乐综合课的教学。

《草原上》是一个集中体现蒙古音乐及相关文化的教学单元。它由:《森吉德玛》、《牧歌》、《可爱的羊群》、《大雁湖》、音乐活动《小马跑来了》等教学材料组成。基于《音乐课程标准》中“应注意从关注音乐特点的角度进行综合课的教学”的要求,如何在不偏离音乐本质的情况下来渗透相关文化信息呢?我是这样做的:从中选取了我认为最能代表蒙古民族中各种文化特色的《牧歌》、《可爱的羊群》、蒙古族筷子舞以及能够体现出蒙古人民最主要的文娱活动的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蒙古族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从音乐的角度去了解这个民族文化色彩,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将每一个教学活动落实到位,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兴趣,并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审美体验。

一、游戏导入,巧妙地将相关文化与舞蹈教学相结合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会接触到蒙古族一个很有特色的舞蹈——筷子舞。筷子舞是在蒙古舞基本舞蹈语汇的基础下加入筷子敲击的动作而形成的。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个舞蹈,我从一开始就进行了铺垫。在课前的律动环节里,我身着藏族的衣服,用学生熟悉的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带领学生模仿蒙古族的舞蹈进行律动,为以后的舞蹈教学做辅垫。接下来,我用“我跳你猜”的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通过对“挤奶”、“抖肩”、“雄鹰展翅”、“骑马”等典型的蒙古舞蹈动作的竞猜活动,自然地过渡到了对蒙古族是游牧民族的生活特色、蒙古族的服饰特色以及蒙古人民的信仰等各种民俗特色的介绍。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模仿这些典型动作,实际上也是进入了学跳筷子舞的环节。而在以后的筷子舞学跳时,只要引导孩子们将筷子舞的击筷方式带入舞蹈韵律加入到这些舞蹈动作中来,即完成了对筷子舞的教学,学生们也学得轻松愉快。

二、情境设置,巧妙地将相关文化与音乐知识相融合

在这节课中,有一个“附点八分音符”的音乐知识,教材针对这个音乐知识设计了一个“小马跑来了”的节奏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我通过“小马跑来了(初听与模击节奏)”、“谁是小冠军(附点八分节奏的音乐形象感受)”、“认识新朋友(附点八分节奏的介绍)”、“跟着冠军跑一跑(练习附点八分节奏)”、“小马接力赛(二八节奏与附点八分节奏的对比练习)”、“万马奔腾的那达慕大会(三种节奏的混合身势练习)”等教学环节,将包含附点八分节奏学习的《小马跑来了》这一活动融入草原人民特有的那达慕大会赛马的情境中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学得非常开心,玩得也非常愉快,通过不断地感受与参与模击,对附点八分音符有了深刻地感受。另外,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他们也了解了蒙古人民的文娱活动特色,并对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这一说法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三、动静结合,让相关文化与审美教育相互渗透

大草原是美丽的。青青的草地,咴咴的马鸣,低低的帐篷和草原人民纯净的笑脸,这一切就如同古诗中所说一般:“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方的孩子很难能感受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的壮丽之美。怎样才能让学生去深深地感受到草原之美呢?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使学生在美的教育中,通过体验和感受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这堂课里,我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以“小马跑来了”的节奏活动、《牧歌》的欣赏以及《可爱的羊群》的演唱为本课营造了一个强烈的审美效果,让学生们在这种审美效果中通过对音乐的感受、课件的呈现和自己的参与,充分体验到草原上那种一望无际的壮丽和多彩多姿的活力。首先,在“小马跑来了”中的万马奔腾的环节里我指挥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声势动作表现出赛马场上的激烈与热闹的场景,而又在高潮猛收,与之后的《牧歌》的宁静产生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们对《牧歌》的音乐所表现出的草原的宽广、宁静之美有着深刻的审美体验。我再通过课件呈现出草原上的美景,配上《牧歌》的音乐,孩子们一边听一边看,无不被草原的美而震惊,纷纷发出了对草原的向往之情。在《可爱的羊群》的读谱演唱教学里,我同样采用的是动静结合的方式。在学生初步学会这首歌之后,我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随乐轻哼旋律,朗诵歌词,感受音乐意境;在欢乐的旋律里,用筷子为歌曲伴奏并且跳起了蒙古族的筷子舞。并通过对两幅意境不同的画配乐(一幅是草原宁静的画面,另一幅则是草原儿童在欢歌跳舞的场景),让他们感受到相同的旋律不同的力度、速度处理能使音乐表现出不同的意境。通过这样一静一动的音乐感受活动,学生们不仅达到了本单元中“对相同的旋律不同的力度、速度处理能使音乐表现出不同的意境”这样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的,更主要地是让学生们通过在这样美的音乐体验中去感受大草原的美景,并激发他们去了解草原的相关文化的欲望。

在这堂课中,我将相关文化的学习巧妙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既让学生们在音乐的学习之中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文化的特色,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并强烈地激发出他们对这些颇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的了解欲望。

猜你喜欢

综合课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高级综合课中词汇教学探讨——以实习教师汉语课堂《发现步行之美》为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下)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上)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堂教学中开展大作业综合课的思考
高级综合课教学的汉语语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