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4-09-22肖德智
摘要:做好市政施工机械维修工作,是保障市政施工项目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当前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针对性不够。本文根据笔者从事市政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经验,介绍了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市政 施工机械 维修 对策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建设快速增长,市政施工机械得到广泛的使用,市政施工机械的数量、类型、技术先进性方面都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市政机械设备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管理是市政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市政施工机械维修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做好市政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市政施工机械的使用寿命,保证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保证市政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管理的必要性
1.1 施工机械使用人员素养方面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一般情况下只注重机械的使用,对于其维修保养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操作人员责任感也比较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市政施工机械使用很容易造成损坏,缩短施工机械的使用寿命,降低施工机械的使用效率。因此,为了保证市政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工期,提高施工机械的效益,对于市政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极其重要,施工操作人员不仅要熟练操作机械,同时也需要通过良好的维修保养意识来保证市政施工机械的良好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发挥市政施工机械的使用效率。
1.2 市政施工机械的作业环境方面 市政施工项目的质量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一些市政项目的施工选择的时期一般比较集中,因受到施工时期的限制,施工机械往往会超负荷使用,这会加大施工机械的磨损,为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必须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以保证施工机械的正常使用。
1.3 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方面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今,应用在市政施工机械的技术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些先进的技术如液压传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在市政施工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高科技的施工机械本身结构复杂,维修保养要求也比较高,为保证施工机械正常有效的使用,也必须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2 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现状
2.1 维修技术方面 市政施工机械广泛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使得市政施工机械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施工机械的维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施工机械设备故障检测手段落后,对于故障的判断不够准确,维修人员水平跟不上施工机械的快速发展,在施工机械故障预判和处理方面都存在不足,从而影响施工机械的维修要求,进一步影响市政施工项目的实施。
2.2 施工机械的维修制度 当前计划预检方法是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设备的技术状况,这种维修制度的建立是建立在施工机械零件磨损规律基础上,主要从初期磨损、正常磨损、急剧磨损这种规律来制定施工机械的维修制度。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清洗换油、定期检查、计划修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计划预检方法与实际机械设备的维修并不吻合,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性保修制度,无形加大了维修成本,对于施工机械维修的准确性,维修方式的灵活使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2.3 施工机械维修管理 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包括了设备使用,作业程序,操作员工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在维修管理方面存在着维修制度与施工机械设备故障规律不匹配,施工机械操作不规范,维修管理制度不健全,维修管理意识淡薄,监管不力,维修成本混乱,导致施工机械使用责任不清,无法满足市政施工机械维修保养的需要。
3 市政施工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机构不健全 市政施工机械关系到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一般来讲作为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都会有一个设备管理科,对施工项目的实施主要采用项目小组的组织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点多线长,施工设备调动频繁,施工机械往往成了施工现场的事情,设备管理部门与施工基层单位往往只是行政上的关系,在施工机械的具体使用方面往往由现场负责,施工基层单位往往只注重使用,而轻视设备的维修保养,并且维修力量也比较分散和不平衡,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于缺乏一个负责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组织。
3.2 施工机械维修技术力量薄弱 现今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为保障公用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往往会花费大量资金用于采购先进的市政机械,而在使用维护方面意识淡薄,重投资、轻维护这种缺乏大局的思想广泛存在,设备是先进了,但维修管理方面的人才却大大滞后,缺乏对维修人员的培训教育的投资。另一方面二级施工单位多,技术力量分散,各施工单位维修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及时解决问题。总体来讲,作为管理层缺乏系统意识,这对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管理来讲是一个重要的瓶颈。
3.3 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使用脱节 尽管市政施工机械大多实行定人定机管理制度,但是在维修保养方面却没有落实到个人,导致的后果是操作人员管用不管修,维修人员也应付了事,市政施工项目负责人只考虑当前利益,不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为了赶施工进度,不惜超负荷使用设备,甚至施工机械带病工作,最后的结果是项目按期完工,施工机械却严重磨损,又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费用进行施工机械的维修,造成整体施工机械的不合理使用。在维修和使用方面不能全面综合考虑,只顾短期利益,忽视整体效果。严重影响施工机械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4 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的对策
市政施工机械设备技术管理作为市政机械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对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强化管理意识,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与管理,不断提升施工机械管理水平,保证机械设备工作状态良好,提高其完好率和利用率,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endprint
4.1 完善维修管理体制 在充分掌握施工机械磨损规律的前提下,认识施工设备维修保养的重要性,根据施工设备使用特点和机械故障规律的把握下,制定定人定机的岗位责任制,确定维修管理的机构部门,制定符合施工机械磨损规律的维修管理制度,实现定人定机顶岗的维修管理体系,同时与经济效益挂钩,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
4.2 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机制 随着新设备和新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施工机械维修保养的技术含量也随之上升。因此,在此背景下要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培训活动,积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现代维修人才,为施工机械维修提供充实的人才保障。
4.3 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 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手段是预判设备故障的重要工具,市政施工机械磨损规律差异较大,因此积极应用先进检测技术,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手段,对改善施工维修管理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检测时,技术人员利用检测设备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出设备的故障程度和故障位置,以便有针对性地展开维修工作,这对于做好施工机械维修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4.4 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对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管理而言,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对防止机械设备故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管理中,由于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导致施工人员对维修保养工作意识淡薄,维修保养工作对于施工机械在使用寿命周期内能够更经济的发挥起作用,杜绝较大的机械故障,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相关管理人员还要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消除重用轻养思想,强化对施工机械的日常管理和养护意识,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大局意识。
5 结论
市政施工机械维修在市政施工项目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做好市政施工机械维修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缩短施工工期,提高了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一名市政设备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根据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文华,闫立红.建筑(市政)工程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周脉波,康城.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及对策的论述[J].黑龙江交通科,2010(05).
[3]段利君.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2(08).
[4]刘明龙.浅议市政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J].硅谷,2009(2).
[5]方紫微,曾凡龙,叶娟.信息化管理在市政施工中的运用[J].建筑,2011(14).
[6]吴凯阳,卢爽爽.试论市政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3(09).
作者简介:肖德智(1964-),男,江西九江人,九江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局材料设备科科长,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机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