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4-09-22罗祖军邹德学蔡仲仁薛燕芬林棋荣
罗祖军,邹德学,王 强,蔡仲仁,薛燕芬,林棋荣
(1.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115;2.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检验科,广东深圳518036)
血液标本是比较难以保存不变质的液体标本,在采集、运送以及储藏的过程中常常会造成血红细胞破裂,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释放到血清或者血浆中,导致血液标本的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血液标本在生化检验之前先要检查检验标本是否发生溶血,方法是检测血清或者血浆中蛋白是否超过300mg/L[1]。血液标本中组分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诊断出现误差就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造成不良影响,耽误治疗最佳时机,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2]。作者针对溶血前、后的生化检验进行临床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8月来横岗人民医院体检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28~42岁,平均(35.78±6.23)岁。排除患有严重的血液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免疫类疾病患者。
1.2 方法 溶血制备:患者空腹情况下静脉抽血5mL左右,分别注入2支肝素抗凝真空采血管,一支试管按照常规负压将血液慢慢加入,另外一支试管去除试管帽后用力挤压注入试管,多次操作,循环10次导致溶血。2种溶液在4 000r/min离心8~10min,后作为溶血管和正常管。选用BECKMAN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专用试剂、定标液以及德国朗道RAN-DOX测定K+、Na+、总蛋白质(T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清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三酰甘油(TG)等生化指标。采用速率法测定AST和LDH;用双缩脲法测定TP;用溴钾酚绿法测定ALB;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K+和Na+,用终点法测定TG;CK、CK-MB以及HBDH采用重氮盐法测定。然后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回归分析,采用血清Hb浓度校对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溶血前、后测定的K+、Na+、TP、CK、CK-MB、AST、LDH、HBDH、ALB、HDL 以及 TG 等生化指标,分析哪些指标与溶血相关,并统计分析血清Hb浓度校对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血清Hb浓度变化值(X)与配对资料差异有意义的项目溶血变化值(Y)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溶血前、后血液标本生化指标的检验情况 溶血前、后测定的各项生化指标中 K+、Na+、TP、CK、CK-MB、AST、LDH以及HBDH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前、后测定的各项生化指标中ALB、HDL以及TG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溶血前、后血液标本生化指标检验结果±s,n=58)
表1 溶血前、后血液标本生化指标检验结果±s,n=58)
0.05 AST(g/L) 72.5±3.8 79.3±4.6 7.371 <0.05 CK(IU/mL) 127.6±68.5 168.9±78.6 6.002 <0.05 CK-MB(IU/mL) 6.5±1.2 84.6±16.5 87.109 <0.05 HBDH(IU/mL) 144.2±62.2 356.5±140.4 102.764 <0.05 LDH(IU/mL) 172.2±54.5 401.9±82.4 130.112 <0.05 K+(mmol/L) 3.9±1.1 6.3±2.1 8.421 <0.05 Na+(mmol/L) 142.2±5.6 123.1±6.7 5.388 <0.05 ALB(g/L) 41.6±1.8 41.6±1.7 0.123 >0.05 TG(mmol/L) 1.5±0.5 1.5±0.8 0.209 >0.05 HDL(mmol/L) 1.4±0.4 1.4±0.6 0.178 >0.05 t P TP(IU/mL) 37.1±23.2 60.8±19.5 20.398 <生化指标 溶血前 溶血后
2.2 血清Hb浓度变化值与相应溶血项目变化值比较 血清Hb浓度变化值与相应溶血项目变化值存在一定相关性。见表2。
表2 血清Hb浓度变化值与相应溶血项目变化值统计结果
续表2 血清Hb浓度变化值与相应溶血项目变化值统计结果
2.3 生化指标的回归分析 K+、Na+、TP、CK、CK-MB、AST、LDH以及HBDH等指标与溶血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r)分别是0.998、-0.990、0.960、0.985、0.977、0.989、0.991以及0.992。回归方程分别为YTP=0.266 X-1.822、YAST=0.747 X-0.628、YCK=0.109 X-0.019、YCK-MB=0.081 X-1.837、YHBDH=0.001 X-0.121、YLDH=0.018 X-0.257、YK+=1.860 X-0.186以及YNa+=-0.228 X-0.257。
3 讨 论
临床生化指标检验中溶血是比较常见的干扰因素,溶血前、后生化指标出现偏差的原因包括溶血对检测试验本身的影响以及红细胞中的物质进入血清或者血浆中[3-4]。LDH和AST在红细胞内的浓度远远大于在血清中的浓度,当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红细胞中的LDH和AST就会转移到血清中,使得生化指标中的AST和LDH血清中的指标偏高,影响临床诊断治疗。CK在正常的红细胞中的含量为0,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会有腺苷酸激酶(AK)释放到血清中,AK会转化为肌酸和ATP,使得CK的含量测定值偏高[5]。CK-MB的含量随着CK的升高而升高,在血液标本溶血后同样受到AK的影响而偏高。而HBDH的含量与AST的变化原理基本相似,溶血后会释放到血清中使得检验结果偏高。TP含量溶血后升高的原因在于大量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释放到血清中。韦小荣[6]曾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与以上理论基本相似。刘亚普[7]和杨洪芬等[8]对溶血后的生化指标偏差进行校对,效果比较理想,本院依照其采取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K+、Na+、TP、CK、CK-MB、AST、LDH 以及HBDH等指标与溶血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98、-0.990、0.960、0.985、0.977、0.989、0.991以及0.992。回归方程分别为YTP=0.266 X-1.822、YAST=0.747 X-0.628、YCK=0.109 X-0.019、YCK-MB=0.081 X-1.837、YHBDH=0.001 X-0.121、YLDH=0.018 X-0.257、YK+ =1.860X-0.186以及YNa+=-0.228X-0.257。Frank曾研究报道的Hb浓度为208 g/L时溶血标本中的△LDH为268IU/L,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其相似。各项指标可以根据其回归方程进行校正,对轻、中度的溶血效果较好,严重溶血的最好重新采集,不能重新采集的Hb浓度校正对于受Hb浓度影响的指标同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总之,虽然Hb浓度校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血液标本的检验中要十分注意保证血液标本最好不发生溶血情况,减少检验诊断中的误差[9-12]。采血器具要保持清洁和干净,不可以用乙醇消毒,因为乙醇会导致红细胞发生溶血[13-15]。采血过程中胳膊不宜扎太紧,抽血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防止其他物质以及消毒液进入血液标本中,以免影响标本的检验结果。
[1]赵丽.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1,17(19):3031-3032.
[2]龚建武.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481-482.
[3]龙跃兵,朱伟斌,章美燕.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校正方法的探讨[J].广东医学,2011,32(12):1562-1563.
[4]高晓阳.溶血标本对部分血液生化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39-440.
[5]朱正林,李玉华,张宝成,等.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0,21(1):73-74.
[6]韦小荣.110例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8):1177-1178.
[7]刘亚普.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6):1874-1875.
[8]杨洪芬,苗蓁蓁,赵果园,等.溶血对某生化分析仪检测指标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7):2007-2008.
[9]杨静,余少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海南医学,2013,24(12):1845-1846.
[10]Guder WG.Thrombocytes as an interfering factor in clinical chemistry[J].Clin Chem Clin Biochem,2002,28(6):445-447.
[11]毛小君.浅谈临床血清标本溶血对自动生化仪检验结果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1):93.
[12]Zhan YH,Zhou SF.Influence of sample hemolysis on results of chemical-biochemical analysis[J].Chin Foreign Med Res,2011,18(10):385-389.
[13]Feng AQ.Study on the determination on trace cu in Chinese herbal tea by spectrophotometry with microwave digestion[J].J Anhui Agricul Sci,2010,8(21):632-637.
[14]Hu QL.Determination of micro-copper in Chinese herb by spectrophotometry with microwave digestion[J].J Anhui Agricul Sci,2010,10(29):521-527.
[15]杨振东,姚文思.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