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锥束CT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颞下颌关节位置的研究*

2014-09-22杜跃华

重庆医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关节窝安氏位线

王 瑜,杜跃华,秦 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 40001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3年在本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试验组)与个别正常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重庆地区汉族人,年龄15~20岁;恒牙列期,牙列完整;颌面发育基本正常;无正畸治疗史、无拔牙史、无牙周病史、无颌面创伤史、无偏侧咀嚼习惯;无关节病史和关节症状,开口型、开口度正常,无关节弹响和杂音,无关节及相关肌肉疼痛。试验组共23例,46侧关节,其中男10例,女13例。纳入标准: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合Ⅲ度;前牙内倾,覆盖小于2mm;ANB>5°。对照组共27例,54侧关节,其中男14例,女13例。纳入标准:磨牙中性关系;上下牙列拥挤度小于3 mm;覆合Ⅰ~Ⅱ度;覆盖小于5mm;0°<ANB<5°。

1.2 方法 由同一位放射科医生,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CBCT(意大利 Newtom3G,110kV,15mA)360°扫描,患者处于自然头位,拍摄时采用牙尖交错位。50例患者一次性扫描均获得清晰影像。

1.2.1 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图像的重建 扫描完成后使用CBCT专用软件Examvision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二次重建。在轴位影像上,选择双侧髁突长轴最大直径层面作为重建使用层[1](图1)。以此层为参考,沿两侧髁突长轴中心分别作一直线,为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线。与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线的中点垂直作一条直线,为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线[2]。在选择的轴位重建使用层,使用连续多幅重建模式,与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线平行切,即可得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图像。层切厚度为1mm,层切数为9层,重建出9幅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图像,选择中间层的图像。将选取的图像导入AutoCAD计算机软件,测量颞下颌关节的前、上、后间隙。关节上间隙:髁突顶点到关节凹顶点的最短距离;关节前间隙:髁突最前点到关节结节后壁的最短距离;关节后间隙:髁突最后点到关节凹后壁的最短距离。由作者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关节各间隙进行3次定位,3次测量,计算均值。

图2 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图像测量

1.2.2 计算髁突在关节窝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髁突位置可描述为髁突前移位、髁突后移位和髁突中间位,通过以下公式换算[3]:LR=(P-A)/(P+A)×100。其中P为后间隙值,A为前间隙值。LR<-12表明髁突后移位;-12<LR<12表明髁突为中间位;LR>12表明髁突前移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关节前、上、后间隙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关节间隙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关节前、上、后间隙比较s,mm)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关节前、上、后间隙比较s,mm)

项目 试验组(n=46) 对照组(n=54)P关节后间隙 1.99±0.70 3.06±0.70 >0.05关节上间隙 2.99±0.66 3.23±0.73 >0.05关节前间隙 2.94±0.86 2.77±0.68 >0.05

2.2 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 将各间隙值带入公式计算得出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关系。安氏Ⅱ类2分类错中有65.2%的髁突后移位,而个别正常只有5.6%的髁突后移位。个别正常髁突64.8%处于中间位,见表2。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关节的位置比较[n(%)]

3 讨 论

CBCT为评估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TMJ骨性结构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便捷的方法。正畸治疗前运用CBCT评估TMJ的位置是非常必要的,为临床制订合理的矫治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为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提供理论依据。

[1]田慧颖,周继林,田晓玲,等.髁状突与关节窝位置关系的砚维定量测量[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8,12(2):117.

[2]王照五,石校伟,姜华,等.牙颌专用CT的颞下颌关节成像技术[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5):444-447.

[3]Pullinger A,Hollender L.Variation in condyle-fossa relationshi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s of evaluation in tomograms[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86,62(6):719-727.

[4]Kim MR,Graber TM,Viana MA.Orthodontics an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a meta-analysis[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2,121(5):438-446.

[5]Girardot RA.Comparison of condylar position in hyperdivergent and hypo divergent facial skeletal typers[J].Angle Orthod,2001,71(4):240-246.

[6]孙志鹏,邹冰爽,赵燕平,等.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8,40(1):47-51.

[7]赵燕平,马绪臣,邹兆菊,等.髁突位置改变在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5,30(4):235-237.

[8]Brooks SL,Brand JW,Gibbs SJ et al.Imaging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aposition paper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adiolog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1997,83(5):609-618.

[9]Cleall JF,Begole EA.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lassⅡdivision 2malocclusion[J].Angle Orthod,1982,52(1):38-60.

[10]王瑜,秦朴,杜跃华.混合牙列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下颌生长发育特征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3):257-260.

猜你喜欢

关节窝安氏位线
妙用中位线
不同矢状骨面型高角错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CBCT 诊断特点及临床研究
巧构中位线解题
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颞下颌关节窝及其相关解剖结构的CBCT 分析
大块头安氏中兽
CBCT对错病人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研究
巧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Herbst双期拔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影响的锥形束CT研究
活用中位线的性质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