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纠纷的成因及对策

2014-09-22胡玉霞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成因对策

胡玉霞

摘 要:面对幼儿的纠纷,教师应该放开束缚,让幼儿自己去面对,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严厉制止,而应通过幼儿的纠纷去了解他们心中的世界及对事物的看法,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关键词:幼儿纠纷;成因;对策

“老师,他打我。”在幼儿园里,类似的告状声不绝于耳,幼儿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与纠纷接连不断,经常有幼儿泪眼汪汪地跑到教师面前寻求帮助。可是经过了解,无非是幼儿之间玩耍时一些轻轻的碰撞,有的是看到旁边的幼儿对自己用手比划或者被轻轻地碰了一下就委屈不已,真正意义上的殴打其实很少。特别是小班幼儿,这种情况就更多,有些纠纷其实很幼稚。比如:有的幼儿看到同伴好玩的玩具,或者自己需要的玩具,会一声不吭地直接取过来,从而引起同伴争执。当别人坐自己的凳子时,幼儿往往会一声不吭地去拉自己的椅子,坐在椅子上的幼儿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吵起来了。为此,仅仅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应该如何保持良好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纠纷,掌握处理纠纷的恰当方法。目前,许多幼儿都不能正确处理好和同伴间发生的纠纷,要么争夺、打斗,要么消极生气、退缩、哭泣,或只会告知大人,而不会以更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因而他们难以很好地适应同伴群体、适应幼儿园生活,将来也难以适应既充满竞争又要求合作的工作和社会环境。教师该如何面对幼儿间的纠纷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放开束缚,让幼儿自己去面对,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严厉制止。教师不应简单地宣判孰是孰非,而应通过幼儿的纠纷去了解他们心中的世界及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幼儿纠纷产生的原因

1.幼儿年龄因素

由于年龄的原因,幼儿的认知水平很低,而且幼儿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由于生活经验很缺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认知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常常与他人发生纠纷。大多数幼儿在纠纷中的表现是:一旦与人发生纠纷就动手打人,而且不愿意承认错误。例如:户外活动准备排队时,两个幼儿相抱在一起玩,越抱越紧,摔倒在地,一个大哭起来向教师告状,说另一个打他,另一个则一脸惊慌和无辜。

2.环境因素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大人对幼儿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幼儿将大人对他们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幼儿自然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例如:教师组织幼儿玩搭积木,幼儿有的搭房子,有的搭大桥,还有的搭彩虹,玩得非常高兴。正在这时,一个幼儿边哭边跑来找教师,说:“老师,强强(化名)打我。”教师把强强叫过来,问他:“强强,为什么打小朋友?”强强说:“是他先抢我的玩具。”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幼儿的内心,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

3.幼儿的个体差异因素

幼儿由于遗传素质、后天的教育因素和环境不同,神经类型、气质和性格也千差万别。如:有的幼儿脾气温顺文静;有的幼儿脾气急躁好斗;有的幼儿胆小懦弱,不善交往;有的幼儿豪爽热心,十分大方等。无论什么性格的幼儿,都有可能会和同伴发生争执。举一个生活中比较多见的例子:平平(化名)和建建(化名)为抢一把水枪发生争吵。两人在争执中不相上下,最后以建建挨打、平平挨咬结束争执。事后平平悄悄告诉笔者:“妈妈不让我跟建建玩,说以后他再咬我,我就咬他。”在平平和建建的交往中,平平妈妈认为自己的孩子容易吃亏,就让平平采用暴力的方法来解决和建建之间的纠纷。其实,平平妈妈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其他幼儿家长也都不应该这样做。

二、幼儿纠纷的解决策略

正因为纠纷的原因错综复杂,所以教师要心平气和地看待幼儿间的纠纷,应发现幼儿的问题所在,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帮助引导。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呢?

1.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纠纷

笔者认为,幼儿之间的纠纷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是成长过程中一段小小的插曲。这主要是由他们的天性决定的,而不是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分标准。争吵对幼儿双方都是一种磨练,对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制力较差的幼儿来说,他们之间发生争吵、打斗或其他不友好行为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吵架时间是短暂的,彼此也不记仇。教师只要妥善处理幼儿间的纠纷,正确引导幼儿,凡事都采取信任、积极、友善的态度,相信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每天都会拥有一份好心情,每天都会过得很快乐。

2.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年龄小,他们幼小的心灵还很脆弱,同时也缺乏经验,对成人的依赖特别强,碰到问题时无法自己解决,常常依赖教师的帮助来解决问题。尽管如此,教师还是要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在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时,还可以同时结合礼貌行为教育,引导他们之间互相道歉、互相原谅,学习运用“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吵架是一种思想交锋,是斗智。在争吵时,谁想吵赢,谁就动脑筋想方法。吵输的幼儿并不服输,会总结经验,找到自己的缺陷并想法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在以后的争吵中取胜。所以,不论是吵赢还是吵输的幼儿,其思维能力都可以在争吵中得到锻炼。而打架是对智慧和性格的检验,是幼儿学习如何谦让、容忍他人、控制自己的机会。因此,在幼儿之间发生纠纷时,教师可先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客观地观察,不急于干涉,让幼儿自己去解决矛盾。当幼儿不能解决而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时,再设疑问引导幼儿去思考和解决矛盾,鼓励、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办法:(1)教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纠纷的基本技巧。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下转第242页)(上接第239页)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纠纷,也能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对经常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当然,这样的幼儿只是极个别),教师要采用适当惩罚的方法;对于经常求助于别人的幼儿,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尝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对经常被人欺负后默默承受的幼儿,教师则要鼓励他们摆脱无助的状态,有时甚至鼓励他们勇于“自卫”。(2)增强幼儿自己解决纠纷的能力。幼儿之间的纠纷是常有的事情,所有的纠纷都让家长或教师参与解决,会增强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纠纷没有多少利害关系,幼儿自己可以解决,为此我们应大胆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如:遇到某个小朋友欺负自己时,引导幼儿自己跟他协商,不见效时再请求大人帮助协调;如果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引导他们善于理解、原谅别人,引导幼儿多说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责任感。(3)在合适的情境中,让幼儿自然地面对纠纷,自然地体验人们相处的规则。虽然教师可以用语言告诉幼儿在发生纠纷时该如何做,幼儿也有能力理解、接受,也会在认识上认同,但这均是在纠纷未发生、正常情境下的理智认识。在实际发生纠纷时,幼儿的行为常常受其情绪控制,而非受其所懂得的道理的控制。就像一位教育专家在道理上知道应该如何对待、教育儿童,但在实际教育自己的幼儿时,却常因受自己当时情绪的影响而犯自己知道应当避免的错误。因此,教育培养幼儿时不仅应告诉幼儿在理智、认识上要知道该如何做,而且重点应告诉幼儿在实际发生纠纷时,其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状态及其对他们行为的重要影响,并着重指导和让幼儿实践、练习如何用理智、恰当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4)鼓励幼儿交往。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因为幼儿间常发生争吵、纠纷而限制他与同伴交往。幼儿间发生争执是正常的,家长应该明白活泼好动的幼儿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不要小题大做,更不能把幼儿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相反地,更应创造条件,鼓励幼儿多与人交往,让幼儿在交往、冲突、纠纷中获得更多经验,促进其社会性的更好发展。同时,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诚恳地和对方父母交交心,彼此谅解,和和睦睦,易使幼儿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以后的日子里友好相处。

总之,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幼儿间难免会发生争吵和矛盾纠纷,尝试解决此类问题正是他们走向集体、走向广阔的社会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城市的幼儿,更应有这种锻炼,倘若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幼儿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而郁郁寡欢,也会为经常受到同伴拒绝出现紧张不安的焦虑现象。一般来说,幼儿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多不是因为什么大不了的矛盾。只是由于幼儿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而已。幼儿一般是不记仇的,有时候,家长这里较起“劲”来没完没了,可没过多一会儿,刚刚发生冲突的幼儿很可能已经在一起亲亲热热玩耍起来,把家长弄得很尴尬。因此,在幼儿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都要相信:幼儿在我们共同真诚的引导下,能慢慢地学习并最终学会处理、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技巧,健康、快乐、自信、和谐地成长。

猜你喜欢

成因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