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做“老黄牛” 学做“懒”教师
2014-09-22林雪芹
林雪芹
摘 要:自参加工作以来,笔者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松懈,甘做“老黄牛”。一次“同课异构”,令笔者顿悟: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表演者,是真正的主角。我们要学会“懒”之道,能让学生做的,我们就要放手给学生,“巧妈拙孩子,拙妈巧孩子”,只有我们的“拙”,才能换来学生的“巧”。
关键词:同课异构;懒教师;自主学习
所谓“天道酬勤”,过去笔者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对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会不厌其烦地讲了一遍又一遍,有时恨不得自己有分身之术,回天之力,替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和困难。但在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中,听了不同教师同讲一篇课文后,这种想法发生了改变。笔者也对自己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对“懒”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以下两个教师同样复习的是初三下Unit3的内容。
A教师精心准备了10个句子检查学生的词汇,检查的内容有candies(复数),patient, afford, decision, interested, necessary, caused(过去分词),death, waste, daily。A教师的这10个句子编写得很好,课上5分钟检测,2分钟订正、反馈,效果不错。
B教师同样是检查词汇,但设计了一个表格,表格中只写了这几个词:
■
乍一看,B教师设计得很简单,只是让学生写出与表格中词有关的内容,学生3分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是展示学生的作品2分钟,最后学生反馈、补充2分钟。花在词汇上的时间虽然比A教师班的时间略长,但效果却大不相同,这个班的学生像专门经过培训一样,几乎整理出了所有与给出词汇相关的内容,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下面是B教师班学生的杰作:
■
同样是词汇检测,如果没有听B教师的课,笔者会一直认为A教师词汇环节处理得十分恰当,知识点检查紧扣重点、难点,形式也变化多样,很有实效。而B教师最初的设计反而有点大跌眼镜,可后来学生的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笔者不由地佩服B教师,正是她的一点点“懒”造就了这么勤快的学生,这正应了那句俗语“巧妈拙孩子,拙妈巧孩子”。想想现如今的教育改革,无论怎样改,都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的表演者。因此,教师“懒”一点又何妨?
反思一下自己教学的行为,仍然是传统的方式,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学生听、记录、背诵、做题,一节课下来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可学生却没有记住多少,反而是教师反复重复的知识点,学生仍不会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动脑的过程。学生也觉得反正有教师讲解,也不用动脑。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一些句式的用法,集体说好像都会,可如果单个抽查就说不出来。这时,教师还抱怨学生不会思考,讲了多遍的知识仍不会。可试想,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了吗?学生主动学习了吗?每次面对错题,是不是一直是教师在大讲特讲?教师天天喊着累,却又不舍得放手,主要还是对学生“不放心”。
魏书生、高金英这样的名师常外出讲课,可班上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关键是让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他们就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一样,遥控着学生,用自己的“懒”,换来了学生心甘情愿的“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从而转变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教师要“懒”得精彩,也要讲究“懒”之道。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胸藏甲兵,才能指挥若定。如果一味地为“懒”而“懒”,只能误人子弟,最终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引领者,要懂得“懒”的艺术,要“懒”得恰到好处,做一个合格的“懒”教师。
摘 要:自参加工作以来,笔者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松懈,甘做“老黄牛”。一次“同课异构”,令笔者顿悟: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表演者,是真正的主角。我们要学会“懒”之道,能让学生做的,我们就要放手给学生,“巧妈拙孩子,拙妈巧孩子”,只有我们的“拙”,才能换来学生的“巧”。
关键词:同课异构;懒教师;自主学习
所谓“天道酬勤”,过去笔者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对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会不厌其烦地讲了一遍又一遍,有时恨不得自己有分身之术,回天之力,替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和困难。但在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中,听了不同教师同讲一篇课文后,这种想法发生了改变。笔者也对自己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对“懒”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以下两个教师同样复习的是初三下Unit3的内容。
A教师精心准备了10个句子检查学生的词汇,检查的内容有candies(复数),patient, afford, decision, interested, necessary, caused(过去分词),death, waste, daily。A教师的这10个句子编写得很好,课上5分钟检测,2分钟订正、反馈,效果不错。
B教师同样是检查词汇,但设计了一个表格,表格中只写了这几个词:
■
乍一看,B教师设计得很简单,只是让学生写出与表格中词有关的内容,学生3分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是展示学生的作品2分钟,最后学生反馈、补充2分钟。花在词汇上的时间虽然比A教师班的时间略长,但效果却大不相同,这个班的学生像专门经过培训一样,几乎整理出了所有与给出词汇相关的内容,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下面是B教师班学生的杰作:
■
同样是词汇检测,如果没有听B教师的课,笔者会一直认为A教师词汇环节处理得十分恰当,知识点检查紧扣重点、难点,形式也变化多样,很有实效。而B教师最初的设计反而有点大跌眼镜,可后来学生的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笔者不由地佩服B教师,正是她的一点点“懒”造就了这么勤快的学生,这正应了那句俗语“巧妈拙孩子,拙妈巧孩子”。想想现如今的教育改革,无论怎样改,都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的表演者。因此,教师“懒”一点又何妨?
反思一下自己教学的行为,仍然是传统的方式,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学生听、记录、背诵、做题,一节课下来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可学生却没有记住多少,反而是教师反复重复的知识点,学生仍不会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动脑的过程。学生也觉得反正有教师讲解,也不用动脑。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一些句式的用法,集体说好像都会,可如果单个抽查就说不出来。这时,教师还抱怨学生不会思考,讲了多遍的知识仍不会。可试想,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了吗?学生主动学习了吗?每次面对错题,是不是一直是教师在大讲特讲?教师天天喊着累,却又不舍得放手,主要还是对学生“不放心”。
魏书生、高金英这样的名师常外出讲课,可班上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关键是让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他们就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一样,遥控着学生,用自己的“懒”,换来了学生心甘情愿的“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从而转变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教师要“懒”得精彩,也要讲究“懒”之道。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胸藏甲兵,才能指挥若定。如果一味地为“懒”而“懒”,只能误人子弟,最终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引领者,要懂得“懒”的艺术,要“懒”得恰到好处,做一个合格的“懒”教师。
摘 要:自参加工作以来,笔者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松懈,甘做“老黄牛”。一次“同课异构”,令笔者顿悟: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表演者,是真正的主角。我们要学会“懒”之道,能让学生做的,我们就要放手给学生,“巧妈拙孩子,拙妈巧孩子”,只有我们的“拙”,才能换来学生的“巧”。
关键词:同课异构;懒教师;自主学习
所谓“天道酬勤”,过去笔者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对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会不厌其烦地讲了一遍又一遍,有时恨不得自己有分身之术,回天之力,替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和困难。但在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中,听了不同教师同讲一篇课文后,这种想法发生了改变。笔者也对自己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对“懒”也有了重新的认识。
以下两个教师同样复习的是初三下Unit3的内容。
A教师精心准备了10个句子检查学生的词汇,检查的内容有candies(复数),patient, afford, decision, interested, necessary, caused(过去分词),death, waste, daily。A教师的这10个句子编写得很好,课上5分钟检测,2分钟订正、反馈,效果不错。
B教师同样是检查词汇,但设计了一个表格,表格中只写了这几个词:
■
乍一看,B教师设计得很简单,只是让学生写出与表格中词有关的内容,学生3分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是展示学生的作品2分钟,最后学生反馈、补充2分钟。花在词汇上的时间虽然比A教师班的时间略长,但效果却大不相同,这个班的学生像专门经过培训一样,几乎整理出了所有与给出词汇相关的内容,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下面是B教师班学生的杰作:
■
同样是词汇检测,如果没有听B教师的课,笔者会一直认为A教师词汇环节处理得十分恰当,知识点检查紧扣重点、难点,形式也变化多样,很有实效。而B教师最初的设计反而有点大跌眼镜,可后来学生的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笔者不由地佩服B教师,正是她的一点点“懒”造就了这么勤快的学生,这正应了那句俗语“巧妈拙孩子,拙妈巧孩子”。想想现如今的教育改革,无论怎样改,都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的表演者。因此,教师“懒”一点又何妨?
反思一下自己教学的行为,仍然是传统的方式,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学生听、记录、背诵、做题,一节课下来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可学生却没有记住多少,反而是教师反复重复的知识点,学生仍不会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动脑的过程。学生也觉得反正有教师讲解,也不用动脑。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一些句式的用法,集体说好像都会,可如果单个抽查就说不出来。这时,教师还抱怨学生不会思考,讲了多遍的知识仍不会。可试想,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了吗?学生主动学习了吗?每次面对错题,是不是一直是教师在大讲特讲?教师天天喊着累,却又不舍得放手,主要还是对学生“不放心”。
魏书生、高金英这样的名师常外出讲课,可班上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关键是让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学习,他们就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一样,遥控着学生,用自己的“懒”,换来了学生心甘情愿的“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从而转变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教师要“懒”得精彩,也要讲究“懒”之道。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胸藏甲兵,才能指挥若定。如果一味地为“懒”而“懒”,只能误人子弟,最终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引领者,要懂得“懒”的艺术,要“懒”得恰到好处,做一个合格的“懒”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