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城市历史街区模式构建
2014-09-22勾正刚
勾正刚
[提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巧夺天工的人文古迹展现着人工雕琢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将经历百年甚至千万年的历史文化遗迹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融为一体,使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成果得以世代传承,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重大课题。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城市历史街区构建,遵循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将历史、气候、生态等因素引入城市规划之中,使城市建设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更好地突显其深厚历史底蕴,使城市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将人类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实现城市建设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城市;历史街区
本文系2010年度河北北方学院立项课题:“新城市主义对河北省城市建设的启示”(编号:S201012)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30日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雄伟的建筑、无数的古迹,展现着人工雕琢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如何使文物古迹更好地融入城市快速建设之中,是当前城市规划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城市历史街区构建在尊重历史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能够充分挖掘城市历史底蕴,彰现我国城市特色,从而使无数名胜古迹得以与现代化都市建设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使悠久的中华文明成果世代传承。
一、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城市历史街区模式构建的内涵
一座城市唯有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才能焕发永恒的生机。当历史保护从单纯的注重文物建筑保护转向历史文化环境整体保护之时,历史街区由此诞生。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初次提出这一概念。所谓历史街区,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具有比较典型和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融合了一定的城市历史街区还应具备遗存的真实性,即历史街区内的物质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而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城市历史街区的构建可以定义为在新城市主义提倡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础上,体现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哲学精髓,强调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自然和谐关系,各城市因地制宜,将原城市历史文化古迹经过合理规划、精心保护等措施纳入现代化城市建设之中,突显城市历史底蕴与个性,以期达到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同时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成果得以世代传承,最终实现一座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目前我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现状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古老的国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城市化步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迅猛加快,新城建设、旧城更新等城市建设工程量剧增,钢筋水泥、高楼林立成为我国城市化的典型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领导者只为眼前经济利益,不惜为城市短期发展和经济效应而肆意破坏留存于世的历史文化古迹,加之我国民众对于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意识淡薄,使得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此外,我国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文物保护数量不足且监督管理功能发挥欠佳等诸多因素对我国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如1999年5月,舟山市政府为谋求商业利益而大肆毁坏城内部分传统历史街区和民居宅院,令人痛心不已。2014年4月,武昌区政协召开专题座谈会,呼吁抢救性保护作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现存的唯一的历史街区——武昌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据调查发现,这里众多的历史建筑已遭到严重破坏,可以抢救修复的仅剩30多栋而已。的确,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崛起,国民居住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高楼林立的千城一面模式抹杀了城市原来的特色,摧毁了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他们割断的是一个城市得以延续发展的灵魂与血脉。
我国对于历史街区保护体系的构建始于单纯对文物估计的保护到对历史文化古城的关注,再到历史文化街区的高度重视与保护。从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1996年“黄山会议”明确指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已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如今全国各地的历史街区的规划和管理开发工作得以不断发展。如山西的遥南大街,又称明清街,一直是平遥县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的店铺都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2009年6月,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南大街入选了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平遥古城的南大街在1997年得到修整,巧妙地将电力线、电视线、电话线等线路隐埋于地下,采用仿古条石铺砌路面,按历史原貌修整居民房屋、开设仿古商业街等,这样既较好地保存该地区的历史原貌,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同时能够繁荣经济,带动旅游业发展。此外,安徽省黄山市的屯溪老街、浙江省的临海紫阳街及绍兴仓桥直街江苏省的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经过合理规划改造后,均已实现将街区的历史风貌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得益彰的融合。这些古老的历史街区在现代人的设计中凸显了原来的历史底蕴,将历史、自然、旅游、生活等元素巧妙搭配,满足了现代人追本溯源的心理需要及休闲养生等为目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我国各地历史街区的较好留存使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成果得以永久地传承下去,造福于一代一代的炎黄子孙,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
但是,我国大部分城市建设依然缺乏长远、有效、科学的规划设计,大部分文化古迹与现代都市文明格格不入,历史文化古迹留存与保护工作普遍处于尴尬状况。
三、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城市历史街区模式构建措施
面对经历数百年甚至是千年的文物古迹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的现状,该如何将其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和谐地融为一个共同体成为当前城市规划者的重要课题。
(一)增强国民整体对于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细化关于文物保护法律的单项法律法规。借助各级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将保护文物意识容纳到历史教材之中,引导广大学生在认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同时,加深对留存千古的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加大社会媒体、舆论对保护文物的宣传,在全民范围内普及文物保护常识,尤其是针对文物古迹相对集中的地区,增加普及与管理力度,提高广大国民保护意识。此外,我国出台更加细化的文物保护单项保护法律,从而具有前瞻性地对文物保护起到防患于未然作用,一旦出现毁坏行为能够依据法律的武器,惩戒相关责任人,起到警示作用。
(二)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和管理职能,形成各部门之间联动机制。从我国目前保护尚好的历史街区中不难看出:历史街区的保护绝不是某一部门、某一群体的事情,它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已远远超出文物保护这一范畴,而是汇集社会、经济、交通、管理、环境等诸多社会问题,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要牵涉到该地区的上下级规划管理机构、修建承包商、规划设计专家、文物保护单位、居民社区机构等部门。因此,建立政府主导作用的、符合文物保护条例、遵循城市发展规划规律,针对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的实施形成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三)构建基于社区为基础的居民参与的历史街区新模式。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力量与财政投入是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发展与街区居民需要的。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指出的“越来越多的公民逐渐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影响那些关乎他们生活质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历史街区更新改造工作中的居民房屋修缮、拆迁补偿与住户安置等事宜均与当地居民的利益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建设,街区居民维权意识也得以增强,在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居民迫切需要参与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项目之中。往往征得当地居民支持与同意的保护与更新项目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相反则寸步难行。可见,发挥社区管理功效,充分调动当地居民参与历史街区改造的决策、规划及实施过程中来,有利于推进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堡子里作为河北省张家口的母体,历经580年的沧桑岁月,依然见证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变迁。这里不仅留存着478处明清古院落,而且凝结着一代又一代当地居民根深蒂固的地域情结。他们迫切渴望这片街区能够在自己这代人经过改造、更新,重现昔日的繁荣。因此,基于社区为基础的居民参与的历史街区新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将重塑社区自豪感与保护开发堡子里历史街区相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历史街区内文化遗产的保护,改善了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同时又能增强当地居民的因家乡美产生的荣耀感,从而满足街区居民繁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需求。同时,这对于长期自发性保护街区大有益裨。首先,在保持原有重要物质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解决用水、用电、如厕等棘手问题,确保排除各类水灾、火灾隐患,使居民在整洁、舒适地历史底蕴氛围中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消除忧虑与抱怨。其次,加强当地居民自发保护街区的责任感,发挥其主人翁意识,建立社区与政府相关机构的联动监督举报机制,有效制止损坏文物行为。最后,使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项目中来,尤其是应邀请当地极具威望的长者作为项目更新顾问,更好地对街区的长远发展做出合理规划。
(四)坚持以挖掘自身特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理念,合理规划、促进城市整体和谐发展。简·雅各布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走可持续城市发展道路的理念是基于保留城市原有历史特色,突出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利用与科学规划、装修,展现整体城市发展和谐之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必须以保证留有历史原貌,不得任意损坏为前提,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整体格局,包括历史街区的内在自然地形与地貌,水体与花木也应列入保护范围之中。街区的规划项目一旦形成,不要忙于实施,而是要经过多位专家的公议、上级主管部门审核之后才能慎重开展。如英国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可取之处可以借鉴:将各地建筑类文化遗产分别纳入该地区城乡规划之中,通过控制城乡开发规模,防止街区遭受人为肆意毁坏。此外,对于批准的历史街区内的建筑的建设、树木的砍伐、广告的设置等都有着严格的管理与监督。涉及到影响保护区文化氛围与景观的工程,还要以听证会的形式征求当地居民及当地人士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的意见。总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要坚持以挖掘自身特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理念合理规划。
古往今来,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具有生命力的,而历史文化街区的出现恰好成为这座城市的魂与脉,彰显着城市独特的魅力。历史文化街区是具有唯一性的,一旦毁坏,是不可复制与重建的。即使是一片小小的历史街区,它承载的是千百年历史的厚重,它演绎着祖辈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的智慧。街区内的苍天大树、青砖盖瓦无不见证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步伐。它们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记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理应尊重历史、珍惜历经沧桑依然留存于世的文化遗产。以敬畏之心、传承之责,更好地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世代传承,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约翰·托马斯.孙柏瑛译.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加]简·雅各布斯.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