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2014-09-22纪建平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成果情境探究

纪建平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和探索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索、合作讨论等形式探索知识,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更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探究式学习遵循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把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应确定“设疑(发现问题)—探究(研究问题)—归纳(解决问题)—应用(问题迁移)”的教学程序。

一、设疑——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明确目标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强调对知识过程的掌握和对技能的熟练。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学生的积极“三动”(动手、动脑、动口)常常是从遇到问题引起的。要有一个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最好是有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或现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都会让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画图内容时,不妨创设一些丰富的情境,找一些富有创意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欣赏这些图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二、探究——多边探索,体验探究,点拨指导

这一阶段是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教师把探究的问题、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围绕探究目标进行阅读、观察、试探、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思维和操作中产生灵感,体验“探究”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个体探索,也可以通过合作研究等多种探索的学习方式,初步感知、逐步归纳、操作实践、尝试成功。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探索,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组织由学生构成的“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往、沟通和合作,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社会性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

三、归纳——交流总结,解决问题,内化发展

此环节是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教师预设的问题得以解决。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类似于演示的操作,配合自己的语言,将探究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完成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将内化了的知识或者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成果”展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教学评估、形成教育再生的形式之一。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进行成果展览一般采取的是分值提示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成果展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操作技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教师对学生展览的“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示肯定,对创新进行激励,对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能进一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成果展览”作为终端评价的方式,更有利于推动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深入。

四、应用——拓展延伸,问题迁移,发展知识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获得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环节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形成和发展,是探究式学习的目标所在。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使之具有层次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力求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静态的教学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的动态教学,尤其是重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学会创新的机会。

猜你喜欢

成果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