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口语语体的修辞活动

2014-09-21常馨匀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3期

摘 要:口语语体是适应社会日常生活的言语形式,有自己特定的修辞要求和配置规律。不同的口语语体选用的修辞活动截然不同,本文将从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视野,试论口语语体的修辞活动。

关键词:修辞活动 口语语体 积极修辞 消极修辞

口语语体根据所用修辞手段的体系不同,分为幼儿口语语体和成人口语语体。成人口语语体又分为谈话语体、演讲语体和论辩语体。幼儿语言和成人语言因其年龄、文化素养、社会经验、性格爱好、成熟度不同等,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突出表现在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方面。

一、幼儿口语语体

幼儿口语语体中消极修辞的应用甚少。消极修辞的词语锤炼是一种重要手段。在颜色方面,幼儿喜欢色彩鲜亮的大红、大绿,不太喜欢交叉混杂的中间色,如米黄、乳白、湖蓝、墨绿等。在音节方面,幼儿喜欢音节响亮明快的词语,不喜欢低沉抑郁的音节,这正符合幼儿天真活泼、快乐向上的性格。如,儿歌《春风》:春风一刮,芽儿萌发:吹绿了柳树,吹红了山茶,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轻轻的下,孩儿们河边去种瓜。“刮”“发”“蛙”“瓜”押“ā”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响亮悦耳。

在积极修辞方面,幼儿喜用形象生动、富于美感的艺术语句,甚至利用语音、语形、语义的变异,故意在一般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貌似不合语法实则韵味十足的句子,达到更适合表达幼儿性格行为的效果。如,幼儿较喜用“音变”中的“飞白”“押韵”等;“形变”中的“拟人”“反复”“比喻”“夸张”“顶真”“回环”等;“义变”中的“谐解”“曲释”“仿似”等。

1.音变方面,儿歌多押韵,产生一种韵律美。寓教于乐,便于记忆。如,儿歌《外婆的故事》:一只小船摇啊摇,摇到外婆十里桥。鸟儿在叫鱼在跳,外婆的故事我知道……

2.形变方面,在幼儿心中,一切事物都具有人性,故拟人修辞常见。如,耳熟能详的《上学赋》: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将花儿鸟儿人性化,体现了孩子们上学时愉快的心情。反复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事物。如,儿歌《春雨》: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滴答滴答,下小雨啦!采用句子反复和字词反复,写出了植物们需要小雨滋润的迫切愿望。除了拟人、反复运用频率较高外,幼儿还善于使用比喻、夸张、排比、顶针、回环、设问等修辞,很少使用拈连、反语、错综等修辞。如,儿歌《黑猫警长》: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将黑猫警长的眼睛比作“铜铃”,耳朵比作“天线”,其警惕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又如,年歌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街上走。大串排比手法,更朗朗上口。又如,儿歌《娃娃爱妈妈》:母鸡妈妈,有群娃娃。妈妈领着娃娃,娃娃跟着妈妈。妈妈爱娃娃,娃娃爱妈妈。运用顶真和回环两种修辞,循环往复,字里行间流露着拳拳的母子情怀。再如,儿歌《雨滴滴》:天上落下雨滴滴,浇得花儿开一地。多少雨滴在飘落?一滴两滴三四滴。滴滴雨滴落在哪?落南落北落东西。设问的选用使得儿歌不再平板,更富有感染力。

3.义变方面。幼儿还未被语法的条框束缚,对词义、句意的理解随意性较大,常根据自己的习惯爱好、情绪心情对词语、句子做出“谐解”和“曲释”。如,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哎呦呦,这不行!妹妹睡在小床中,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把“咚咚咚”谐解为“懂懂懂”,寓庄于谐,妙趣横生。

二、成人口语语体

(一)谈话语体

谈话语体常营造随意即兴、轻松真实的气氛,常用简易的修辞手段,不追求文采,故消极修辞较常用,常见的有“省略”“引用”等。如,某连长和战士的谈话。连长问:“小王,入伍一年了,有啥想法啊?随便谈谈吧。”战士回应:“连长,俺是大老粗,不会说话,是饺子装在茶壶里,倒不出来。”歇后语的巧妙引用既化解了战士与连长谈话的紧张尴尬,又幽默风趣地体现出战士的真挚朴实。又如,在火车站排队买票时说“深圳、十点、三张”,售票员可以听懂,后面排队的人也会满意。选择“省略”修辞,取得简洁明了、干净利落的效果。

(二)演讲语体

演讲语体采用的修辞手段要根据演讲人演讲时的不同场合、情感,采用适宜的修辞。在演讲语体中积极修辞出现频率较高,常见的有增强气势的“排比”;生动形象的“比喻”;自问自答的“设问”;富有感染的“对偶”;引起注意的“反复”、烘托气氛的“夸张”等。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100年后,黑人依旧没有获得自由。“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演讲开始就使用四个排比句,反复描述黑人100年后仍遭歧视的恶况,极具感染力地表达了他演讲的目的。又如,在谈及中国教育的病态和现状,易中天指出:“今日的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了塑料膜。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则是一样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健康、快乐,没有人去想。最该以人为本的教育,最不拿人当人。”运用大量比喻,形象生动,排比修辞,气势磅礴,话语简短有力,一针见血,引人深思,更能引起教育部门的反省。

(三)论辩语体

论辩语体的修辞要根据论题内容、对象、时间、地点等随机应变,采用或繁或简,或华或朴,或曲或直,或刚或柔的修辞手段,消极修辞较常见,以逻辑思维来认识论辩事物的本质,达到理解的效果。如,东周时,诸侯攻伐不止。齐庄公在位时,燕国伐齐,占了齐国四座城池,不久,秦兵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许以割地五百里。大臣陈定主张乘机讨伐燕国:“燕国曾夺我城池,我们应乘机报仇雪恨。”崔杼反对:“我们是邻国,互为唇齿,只有共抗暴秦,才能保平安。”陈定说:“燕国是我们的仇人,我们怎能帮仇人?”崔杼道:“如果我们这次帮助了他们,燕国一定会感恩戴德,以后两国就会和平相处。互相攻伐,黎民百姓将永无宁日。”陈定说:“燕国曾得罪过我们,我们一定要乘这个机会雪恨,怎能反过来救援他们?”崔杼说:“按你的说法,主公曾处罚过你,削职减俸,你是不是也想进行报复?”陈定哑口无言。崔杼为了黎民百姓,认为必须与邻国建立良好关系,陈定却坚持报仇。崔杼利用陈定话中的逻辑错误:别人得罪了你,你一定要手刃别人,引出“他要报复主公”的谬论。是非对错,一目了然,自然驳倒辩敌。

三、结语

尽管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至今都没有明确的划分,但是通过具体语体与修辞活动的选用,我们可以确定,消极修辞侧重理解,以事示人,以理服人,只求明白、准确、通顺、简洁。积极修辞侧重情感,把表述的事物表达得形象生动,以情动人。上述从这两方面初步探讨了不同口语语体的修辞特点。从修辞活动中认识口语语体,使它披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外壳,利于人们掌握修辞活动,以便生成无限相同类型的言语作品或语体文章,使口语语体这朵鲜艳夺目的花朵盛开得更加艳丽多姿。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圣野等著.儿歌三百首[M].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5]许钟宁.修辞手段与语体手段[J].宁夏大学学报,2007,(09).

[6]陈晨.略论口语修辞的几个特点[J].扬州师院学报,1991,(02).

[7]腊静霞.试论体现在儿歌修辞中的和谐之美[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7).

[8]陈茜.修辞在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

(常馨匀 甘肃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7300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