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写作“逆序”教学法探析

2014-09-21王鸿雁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3期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学法

摘 要:写作说到底就是一种书面语言形式的交际活动,这也是应用写作基本价值的体现。应用写作是社会这架大机器运转更加和谐、有序、有效和个体成员有效融于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应用写作公共选修课为例,对“逆序”教学法进行初步探讨。“逆序”教学法旨在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应用写作 逆序 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一向习惯以主次、大小、轻重来知人论事,这样的思维定式和取向也难免投射在应用写作教学实践上。加之应用写作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应用写作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时常也出现一种“格式化”特点,比如不分专业、不分年级一概按照教材的“既定顺序”——由前往后、由重到轻、由大到小、先正后误、理论先行例文后附等等来组织教学。这种几近“格式框架”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机械有余活力不足。一些学生常常误以为应用写作就是“小儿科”,不需下功夫,除了格式还是格式,套对格式就万事大吉,遑论教学效果。这说明,在应用写作信息传播链条上,教师作为传播者(受传者)、学生作为受传者(传播者)、教学内容作为传播信息,三者之间是分裂的,教与学尚未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因此,一成不变的教学急需改变。

二、探析和应对

所谓“逆序”教学法,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为目标,打破以往惯有的教学顺序和思路,以由浅及深、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先练后讲、先误后正代替由深及浅、由重到轻、自大而小、由远及近、先讲后练、先正后误,并依此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重组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从认知心理特点来看,个体往往对和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容易发生兴趣,其关注的持久度和力度往往也最大。换言之,人对较近时空中的信息的关注远胜于那种虽然重大但远离自身的信息。因此,如果我们能从学生最急需掌握的、最感兴趣的或最犯难的地方入手,让学生的好奇、期待、疑惑、发问、发现、归纳代替教师一味的讲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教学定会别有洞天。

(一)明确目标

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的外部刺激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难以使学生学习动机保持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教学中要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即注重唤起学生蕴藏在心灵深处对知识的渴望,使他自内生发出一种排难解疑、寻根究底的强烈的探求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这种目标行为下的教学会更有成效。基于我国的教育现状,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接触最多的是文学作品,训练最多的是一些基本的表达手段。因此,大多初次接触应用写作的大学生,对应用写作课程的学习目标往往非常模糊,他们眼里的写作就是文学创作,除此之外都属于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低级写作。当然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这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明确学习目标。文学写作和应用写作分属不同的写作范畴。前者指向的是审美世界,旨在叙说心灵世界之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后者指向的是现实社会,旨在展示物理现实世界之真,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我们虽不能绝对地说文学作品就没有实用价值,但和应用类文章相较,文学作品重视情感的表达、诉说远远胜于对客观事实的忠实陈述程度,它所追求的艺术情感上的共鸣效用远甚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际效用。反观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写作,引导学生找寻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写作现象,“发现”应用写作和现实生活如何盘根错节息息相关,自然而然学生对应用写作的存在价值、审美价值认识也就会愈来愈清晰,其主动学习的“内部诱因”也会随之越来越强大。

教学相长。明确目标针对学生,也针对教师。教师必须先行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关注程度,了解学生预期的接受心理。写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交流活动,它具有任何信息传播活动都具有的结构特质和功能。在教和学两方面来讲,教师、学生相对彼此,都可以是主动传播信息的主体对象和接受信息的受体对象,而传播成效如何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接受愿望、喜好、习惯等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我们近两年教学调查结果显示,不论专业、年级,学生首先关注的都是日用文体中的求职类内容,其次是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应用文体,再次是公文类、申论。在这种情势下,教师不妨尊重学生的选择,将求职类教学内容置顶,而不必拘泥于教材固有编排。一来这样学生兴致很大,听讲自然认真,互动也很积极。二来这种安排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应用写作结构知识和本质的体悟和认识,对学习其他应用文体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种针对目标对象的调查也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是否运用“逆序”教学法和具体如何运用的基础。毕竟任何一种教学创新的目的都无外乎是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成,而非一味求新求异。所以,不可为“逆”而“逆”流于形式。

(二)“加、减”得当

教学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这绝不应是一个口号,我们需要具体可行的便于操作的方法来为其注入实践的动能。

作为公共选修的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课时有限,学生专业不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得善用“加减”法。减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掌握的部分,加上教师精当的提示,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部分及例文讲评。既要面向学生的共性,又要尊重学生专业不一的个性,灵活变通采取适宜的方法,尽可能帮助学生把客观生硬普遍的应用写作知识转化为具体感性的“我的”应用写作知识结构和技能。

正如布鲁纳所说的那样,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习就是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应用写作文体众多,教学中我们不可能逐个去教、去练、去检测。只能抓住基本的结构特点、基本思想或原理进行教学。简言之,教师课堂上需要精“加”的首先是应用文体写作中共有的一些知识结构。在施“加”的过程中,教师不需以权威的讲解角色出现,而是引导学生自己不断发现、归纳、总结,把抽象的知识结构内容转化为具象的带有学生个人体悟和情感认知的学习成果。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一同站在认知的起点面对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这会让正处于渴求独立并急于被人承认的大学生倍感亲切,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学生由此获得的相对概括了的应用写作编码系统和方法也因为有了自己主动的参与,一切抽象枯燥的知识结构才会显得活泼生动起来,且牢固而有效得多,更富有生命力。endprint

对于大班教学而言,学生专业方向不一,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一些不便。但是我们也可以变劣为优,将这种自然状态人为化。比如,在涉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时实行分组教学。小组一般因专业而设,规模较小,组内学生之间同质性又较强,这样处理有利于因材施教。当然,小组个数不能超过教师能监控的数量,否则小组教学活动难以紧凑地开展,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小组,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最后,课堂上集中交流、互相评析。如此,学生一方面参与了应用写作,另一方面也用应用写作表达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相得益彰,对应用写作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

另外,还应适时借助应用写作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和现实生活一致的场景,如模拟教学和写作、网络虚拟环境互动教学、社团实践写作活动等,以此培养学生敢于、乐于、善于用汉语书面交际的能力。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是学生检验自己课堂写作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场所。现实写作语境是生机无限的,有意创设、利用这样的机会,会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应用写作视野,激励他们乐于实践应用写作,从而进一步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案例先行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归纳、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获得知识,这是一个难点。在“逆序”教学法过程中,我们没有像以往那样一开始先具体讲授写作基本知识、构成要素、特点、要求、规则、注意事项等,而是先给学生接触具体案例。给学生介绍案例时,会先示之以反面案例,随后介绍正面案例。最后,教师适时解析。

“先反后正”,逆行求法。具体就是让学生先接触一些有瑕疵或错误的案例,要求同学作出分析评价或修改。此举有两个好处,对于初次判断失误的同学,他内心必会有所警醒,追问自己缘何会有这种错误的认知;而对于初次判断分析较公允的同学又会增加其信心,促使他们更有兴趣、更自信地去探究、发现。

一般教材反面的案例不多,教师对这方面尤其需要加强。在教师创设的反面案例情景中,教师需提前设置好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探索。引导学生在案例情景中发现矛盾,主动、积极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最后,通过讨论分析,对例文进行改写或重写等过程,让学生达到以反求正、掌握知识、提高写作技能的目的。

“以正印反”,强化正面信息。在反面案例评析结束之后,必须迅速导入正面案例,并要求学生对比反面案例再次评析。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经对比,得失高下便一目了然。通过以反衬正,以正显反,学生经过正反优劣的对比教学之后,对相应文体的写作都会有一个较为直观形象的记忆和把握。有的时候,或许学生的分析还不到位,不精确,甚至错误,这都不打紧。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在正反相较中,他们会直观地看到、感受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从而在自己的应用写作实践活动中扬长避短。

在此,教师尤其要注意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作业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范文”——失误的、欠缺的或得体的、优秀的都可拿来,作为现成案例。这种案例因取自学生自己所作,贴合他们的实际水平,往往更有说服力,学生也更感兴趣。经过师生共评后,他们对其中的不足或长处也会更有感悟。

对教材中的正面案例,突出引导学生阅读、发现、归纳、总结,借助例文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概括出相应文体的结构特点、内容构成、篇章布局、语言风格,回过头再和教材上相应部分的理论知识对比印证。学生这样主动学习得来的知识应该比他们从教师那儿被灌输的知识要有生机得多。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训练学生养成具有应用写作特质的思维习惯。生活是多解的,现实问题的解决也不是1+1必等于2的问题,因此,面对任何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尽可能提出多种可能性,在众多的可能性中,引导他们选择最佳方案。

三、结语

应用写作作为一种基本的书面交际能力,无疑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通用桥梁。“逆序”教学法的探讨和实践,在学生自以为枯燥机械的应用写作教学中,以一种有别于惯例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几成定势的接受习惯和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上的探究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过存在的问题仍很多,比如在先误后正的案例教学中,如何快速有效消解掉反面案例给学生造成的第一印象困扰;面对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如何更有效利用网络写作资源,避免其负面影响,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领域继续加大研究和实践力度。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05).

[2]王鉴.论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

[3]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王鸿雁 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 730070)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写作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基于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探讨
应用写作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思考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写作教学的新视角
浅析中职应用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