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漫游记》看德富苏峰的中国认识

2014-09-21马兴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3期

摘 要:《中国漫游记》是德富苏峰在继《七十八日游记》后写的第二部中国游记。1918年,德富苏峰的帝国主义思想日趋严重。《中国漫游记》的创作意图便是使日本人更加透彻地了解中国,同时为日本政策制定者对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中国漫游记》中,德富苏峰更加细致、透彻地分析中国政治和各方面的优劣势,并分别给中国和日本提出了一些“建议”。这部游记是德富苏峰中国观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中国漫游记 中国认识 德富苏峰

分析德富苏峰的《中国漫游记》,首先要介绍一下这部游记的创作背景。

1913年,德富苏峰比较推崇的政治家桂太郎去世后,德富苏峰政治靠山已倒,开始脱离政治界,继续转战文坛,追求所谓的“文章报国”。先后出版了《世界的变局》《近世日本国民史》《大正青年与帝国前途》《杜甫与弥尔敦》等著作。《中国漫游记》的诞生也是在德富苏峰积极创作过程中的产物。德富苏峰在书中提及感觉中国一年年变得陌生了,所以想再次去中国旅游,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但就后来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思想来推断,德富苏峰此行一是想了解继1906年中国旅行之后中国的变化,二来是想深刻观察当时的中国,通过观察和体验为日本政策制定者对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从游记的组成来看,《中国漫游记》由两部分组成:游记部分的“禹域鸿爪录”和感想部分的“游中国偶录”。这次旅行的路线大致与1906年的行程相似。从时间方面来说,第二次去中国的旅行用了86天,相比第一次的78天用时稍长一些。整体说来,除了对部分自然景光的感叹之外,《中国漫游记》的篇幅较长,分析更为深刻透底。特别是在“游中国偶录”多从政治层面进行分析。

下面笔者分四个部分对《中国漫游记》所体现的中国认识进行解析、总结。

一、走访名人

德富苏峰在这次旅行过程中特意走访了许多“名人”(这里的名人是指当时中国的当权者),有段祺瑞、冯国璋、奉天督军张作霖、交通部总长曹汝霖、内务部总长汤化龙、元老徐世昌、外交部总长汪大燮、梁启超、察哈尔都统田中玉、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教育总长孙洪伊、岑春煊等等。德富苏峰评价段祺瑞“一看便知道是那种意志坚强充满自信的人”;冯国璋老练通达;曹汝霖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爱读《国民丛书》;与梁启超同在内阁共事的汤化龙揪心于内务行政的文治;与徐世昌互赠著作;在北京文人学士的聚会上也结识了很多文人墨客……并参加了梁启超在团城举办的午餐会,与这位“中国的德富苏峰”得以见面。在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德富苏峰与岑春煊的见面谈话。德富苏峰与其他人见面的时候大部分是寒暄,或是画作和著作的互赠,但是在与岑春煊的谈话却深入政治这一话题,德富苏峰称岺春煊虽然年纪较大,但仍具有很强的政治生命力。岑春煊很直接地讲道:“我认为日本政府没有促进中日友好的诚意,若真的像日本政府所说的那样完全对中国采取不干涉主义的话,中国南北稳定、调停、统一大业的完成就不会这么困难重重。正是因为日本当局者向北方提供资金甚至提供武器才使北方有恃无恐倾向用武力解决。这样南方才开始抵御北方,更加巩固自己的地位。然而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是亿万无辜的生灵。因此使人民陷入战争之苦的部分责任也是在日本政府的。”[1](P258)(原文:予は必ずしも日本政府に、日支親善の誠意なしと云はず。但だ若し真に日本政府の宣明したる如く、無干渉を徹底せしめば、南北交綏、調停、統一の業、今日に於て、己に難きにあるざりしならむ、然るに日本當局者が、北方に金銭を融通し、且つ武器さへも融通せんとするがために、北方は之を恃んで武力解決を要望し、南方亦た之に反動して、愈々其の地歩を固執す。而して其の災害を受くる者、但だ億萬の生霊あるのみ。此の人民を疾苦に陥れつつある、責任の幾分は日本政府亦た甘受せざる可らずと。)德富苏峰评论到岑春煊态度真诚,让人不得不认同他的主张。并且从其眉宇之间透着一股精悍之气,充分显示了岑春煊是个意志坚定之人。德富苏峰从客观的角度对岑春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在中国的老一辈里有这样一个杰出的人物确实难得。虽然如此,相信与岑春煊的谈话给了德富苏峰思想上一个很大的冲击力。毕竟像岑春煊如此有思想、厌恶日本干涉中国内政的人的存在,对于日本在中国的实力扩张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中国社会的变迁

因为是第二次来中国的较长时间的旅行,未免会将此次旅行的见闻与1906年那次旅行的见闻做比较。德富苏峰在书中多次谈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接下来列举德富苏峰感受深刻的中国社会的变迁。首先,在留辫子问题上,十二年以前中国大街上到处是留辫子的人,但现在除了复辟派的人还留着辫子之外,在各处基本上见不到留辫子的人了。但是从这个细节问题上德富苏峰看到的不仅是辫子存不存在问题,而是清朝怎么变成中华民国的。其次,中国公路的改善。德富苏峰上次来中国感触很深的一点就是中国的交通不便,特别是公路,甚至可以用“行路难”一词来形容,但是此次旅行却发现中国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道路焕然一新。“甚至已经在使用至今为止东京还没有使用过的蒸汽压路机来修缮公路。”[2](P378)(原文:東京にさへ未だ使用せられざる蒸汽平壓器は、各所の道路請に使用せられつつある也。)这句话充满了惊奇感。同时,德富苏峰在为日本进步的缓慢感到惭愧。第三,日语在中国教育的地位下降。德富苏峰上次来中国之时,不管是北京还是其他地方都有一些日语教师。但是此行却发现不仅日本教师没有了,甚至日语被中国从教育界驱逐出去了。对此,德富苏峰表现出了忧虑和恐惧。“试想数年之后结果如何,不能不说这是一大忧虑。”[3](P381)(原文:其の後年に及ぼす結果は奈何思うて此に至れば、実に甚大の憂惧なき能はず。)

三、中国的优势和不足

德富苏峰在“游中国偶录”中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优势和不足作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优势方面来看,中国在自然资源领域和人文领域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若读一下中国最古老的文书之一《禹贡》就会知道中国是多么富庶,物资是多么的丰饶。即使在今天我们说中国是一个穷国,但只是指中国政府的贫困而不是指中国资源的匮乏。若提起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可以与美国媲美,且不说长江流域土地肥沃并且拥有丰富的铁和煤炭资源,从山东到山西、陕西,丰富的地下资源恐怕多得难以想象。我这次在山西省的一些地方旅行,不止一次看到了煤炭都露出了地表。”[4](P419-420)(原文:支那に於ける最古文書の一なる禹貢を読めば、如何に上代に於て、支那の富庶にして、物資の豊饒なりしを知るに足らむ。今日に於ても、支那が貧國よりと云ふは、唯だ政府の貧なるを意味して、邦土の貧なるを意味せざる也。若し天賦の資源に就いて、支那と対照せんと欲せば、先づ北米国合衆國に若くはなかる可し。長江流域の土地の豊沃にして、且つ鉄、石炭などの鉱物に富むは云ふ迄もなく、山東省より山西、陕西にかけて、地下の富は、恐らく想像の及ぶ能はざるものあらむ。予は今度山西省の一部を旅行したるに、石炭の層が地上に露出したるを見たること、一再ならざりし也。)endprint

其次,在人文领域里,“中国的先秦文明和所有的文明相比,虽然算不上第一位,但是也属于最优秀的文明之一的。即使现在的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也让乡巴佬的日本人望尘莫及。”[5](P392)(原文:所謂る人文の開発に於ては、先秦の文明は総ての文明に比較して、唯一の優位ならざる迄も其の優位の一を占むるものと云ふも、過言にあらず。乃ち現時の支那人さへも、人に対し、世に處する智巧に於ては、世界の田舎漢たりし日本人の及ぶ所にあらず。)在这里,他对中国人天生的“玩弄策略”的本领所折服。再次,他认为中国人口在数量上也是个很大的优势。并且如果把这个人口数量作为一个强势来利用的话,那中国在政治上也会占很大的优势。当然,在列举中国优势的同时,德富苏峰也不会放弃对中国不足的剖析。首先,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缺乏将全体国民凝结在一起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致于财权和军权也不能统一。其次,软弱、妥协、权变、巧诈、被动抵抗、好利、空谈是中国人民族性中不可忽视的弱点。这些特点在《七十八日游记》中也有叙述。在叙述这些特点的时候还旁征博引,引用历史典故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希望日本人以此为戒,以成为“东亚的盟主”。

四、对日本和中国的“建议”

德富苏峰基于对中国和日本两国的了解和日本要成为远东地区霸主的梦想,在各方面给日本统治者制定政策提供所谓的建议,同时用一些荒谬的理论告诫中国,与日本“合作”有种种好处。其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野心暴露无疑。“日本若是想以后在中国成事,必须在自己学习汉语的同时向中国人普及日语。在这一点上我想警告朝野的有识之士,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只有几个,怎样将中国留学生吸引到日本,怎样在中国开设教授日语的学校,或者在已有的学校里开设日语课程。”[6](P368-387)(原文:されば日本にして、若し将来支那に於て、又は支那に向て、事を為すなからんと欲せば、即ち止む。苟も為す所あらんと欲せば、日本人自ら進んで支那語の学習に従ふと同時に、支那人に向て、日本語の普及を計らざる可らず。…予は此点に於て、敢て我が朝野の識者に警告せんと欲す。即ちその方法は多子なし、唯だ如何にして、より多く支那留学生を日本に招致す可き乎、如何にして支那に於て、日本語を教授するの学校を新設し、若しくは既設の学校に之を採用せしむ可き乎にあり。)德富苏峰提醒统治者要了解中国人,用中国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慢慢实现日本的野心。“在日本看来,中国的独立是借助日本的力量得以保障的,中国的和平也是靠日本的力量得以维持,中国的进步也是通过日本的帮助来实现的。”[7](P388)(原文:日本の立場より云へば、支那の独立も、日本の力によりて保障し、支那の平和も、日本の力によりて維持し、支那の進歩も日本の力によりて誘掖したりと云ふを得可し。)“若想真正地实行日中亲善,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军事力量;第二,利益;第三,思想及感情”。首先,德富苏峰认为中国人是仗势主义者,日本人应该使自己特别是军事力量变得强大,使中国完全信赖、依靠日本。其次,德富苏峰指出日本人熟悉中国,在中国不采取买办制度,在交易中完全是索取的一方,没有给中国人任何好处。但与日本人比起来,欧美人却在不断地“付出”,不断地给中国人提供方便(当然是有目的的)。德富苏峰在《七十八日游记》中也多次提到了中国人的利己主义,强调面对这样的中国人,日本人应当讲究策略,在中国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应当也给中国人一些利益,以此来平衡他们的内心。再次,欧美人在中国以各种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日本人却在这方面显得很冷淡,德富苏峰倡导日本人必须在中国进行宣传,从根本上找到中日思想感情的共同之处并加以培养和发展。总结起来,德富苏峰提醒日本人从军事力量、物质利益、思想宣传这三方面入手,对中国施加物质和思想上的影响,从而舒缓中国人的警戒心,以便进一步采取行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德富苏峰在第二次游历中国时所持的态度非常明确,即全面了解中国,包括中国人(特别是政客)、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政治等。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和日本提出所谓的“建议”,希望日本能够解决语言问题、实现“中日亲善”、利用中国丰富的资源、兴办报纸等,同时又“建议”中国应当借助日本来开发资源,实行美国式的联邦制,建立中央银行并交给日本管理等。这种种“建议”赤裸裸地反映了其意欲控制中国的野心。

结合历史分析德富苏峰的中国观对于当时日本的决策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致于后来中日冲突全面升级。德富苏峰的思维方式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当代日本人。我们科学分析、正确看待、认真思考,为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借鉴。

注释:

[1][2][3][4][5][6][7]徳富猪一郎:『支那漫遊記』,东京:民友社,1918年版,笔者译。

参考文献:

[1]徳富猪一郎.支那漫遊記[M].东京:民友社,1918.

[2]徳富蘇峰.蘇峰自中[M].日本図書センター,1997.

[3]植手通有.徳富蘇峰[M].集筑摩書房,1974.

[4]高原.明治时期德富苏峰的中国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3.

[5]连永平,薛秋昌.从《七十八日游记》看德富苏峰的中国认识[J].社会科学论坛,2011,(8).

[6]赵苗.日本人笔下的近代中国——以德富苏峰的两部中国游记为视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1).

(马兴芹 山东济南 山东政法学院 250014)endprint